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不饱和脂肪...
  • 3篇脂肪
  • 3篇饱和脂肪酸
  • 3篇N-3多不饱...
  • 3篇不饱和脂肪
  • 3篇不饱和脂肪酸
  • 2篇心肌
  • 2篇通透性转换孔
  • 2篇线粒体通透性...
  • 2篇线粒体通透性...
  • 2篇慢性
  • 1篇蛋白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螺旋C...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低剂量扫描技...
  • 1篇对比剂
  • 1篇多糖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细胞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张颖
  • 3篇唐伦先
  • 2篇许明正
  • 2篇张华
  • 2篇刘显东
  • 1篇白建文
  • 1篇孙宏
  • 1篇杨倩
  • 1篇王春梅
  • 1篇高青
  • 1篇张美燕
  • 1篇李伟
  • 1篇蒋森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老年慢性心衰中的作用及N-3PUFA的保护机制
目的:(Background&Objective):观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青年和老年慢性心衰模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N-3PUFA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心衰模型.分...
唐伦先张颖杨倩张华
关键词:心衰老年患者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免疫机制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分析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随机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结果以及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CT血管造影诊断研究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等层面图像噪声评价以及容积CT剂量指数、放射剂量长度乘积以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其血管异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无明显差异,同时在图像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张颖盛业友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技术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2023年
探讨分析在选择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案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效果。本次研究以骨折患者为例。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为研究时间,选择在改阶段医院中登记有效的20名肋骨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在针对患者进行扫查时,分别应用常规剂量螺旋CT以及低剂量螺旋CT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认,分析患者的诊断准确度以及图像质量。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度进行综合分析,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针对两组患者在接受诊断时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后,图像优良率均为100%,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的诊断技术目前已经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并且在近年来的影像学诊断中应用变得逐渐广泛。而在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在保障患者诊断准确度的前提下,给予患者有效的影像学分析,进而使患者的诊断准确度得到提升。本次研究在进行设置时,选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确认这一诊断方式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诊断价价值,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对于改善诊疗质量来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盛业友张颖杜海燕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N-3 PUF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心肌细胞Toll样受体2/4(toll like receptor2/4,TLR2/4)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H9C2-1000),分别给予N-3 PUFA预处理(H9C2-N1000)、TLR2(H9C2-N1000-T2)、TLR4(H9C2-N1000-T4)单独阻断剂或联合阻断剂(H9C2-N1000-T24)干预;收集各组培养细胞,qPCR检测TLR2、TLR4、NF—κB、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2、TLR4、NF—κB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主要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N-3PUFA处理组心肌细胞TLR2、TLR4、NF—κB、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下调(与LP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组相比,P均〈0.05)。经TLR2阻断剂单独和TLR2/4阻断剂联合处理后,NF—κB、IL-1β和TNF-α 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与之相反的是TLR4阻断剂单独处理组细胞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与LPS诱导心肌细胞组相比,N-3PUFA组TLR2、TLR4、NF-κB、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经TLR2单独阻断和TLR2/4联合阻断剂干预后,NF—κB、IL-1β及TNF-α水平与N-3PUFA组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而TLR4单独阻断组NF—κB、IL—1β及TNF-α水平与N-3PUFA组相当。结论N-3PUFA能减轻LP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其主要机制可能为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水平。
唐伦先高青杨倩孙宏刘显东张颖张华
关键词:TOLL样受体2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法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对比
2023年
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对比注射剂方法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对比,并对不同方法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进而提升对该类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需要进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观察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法在该造影术中的效果,使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本次选取的122例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两组患者使用的对比剂均为碘帕醇(370mgl/ml),并通过两组患者的右肘的浅静脉以每秒5毫升的速度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60毫升。完成上述操作后,再对两组患者追加70毫升的生理盐水。一组患者追加生理盐水的速度为每秒5毫升;另外一组患者追加的速度为每秒4毫升。在完成上述操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两组患者最终呈现的图像质量(包括主动脉弓、信噪比、颈动脉分叉区动脉血管CT值)等进行汇总、观察造影呈现的主管图像质量、有效辐射的剂量以及造影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结果 在使用上述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以每秒5毫升的速度追加生理盐水的一组患者,在主动脉、颈动脉分叉区动脉血管CT值上存在的差异较小;但在对比噪声比上比每秒4毫升追加生理盐水的一组患者要更高,同时,每秒5毫升追加生理盐水的一组患者,其血管和周围结构的对比度、图像清晰度以及官腔边缘的锐利度上要更具优势。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比较与不良反应的对比上,存在的差异较小。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 从以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以每秒5毫升的速度对患者进行生理盐水的追加,可以更好的提升患者头颈部CT图像的质量,进而提升对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安全程度,确�
张颖盛业友刘河
关键词:对比剂注射方法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n-3PUFA的保护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n-3PUFA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Wistar大鼠建立心力衰竭模型。正常对照组10只,青年和老年心力衰竭组各20只(安慰剂组和n-3PUFA组各10只)。进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和心肌病理组织学检查;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NP的表达;提取心肌线粒体,检测膜电位和MPTP孔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 n-3PUFA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LVEDD和LVESD明显降低,LVEF及LVFS明显升高(P<0.05),而且心肌损害明显减轻,血清BNP明显降低(P<0.05)。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MPTP孔活性增加,通透性增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心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n-3PUFA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增加,MPTP孔活性降低,通透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心肌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P<0.05)。结论 n-3PUFA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MPTP孔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效改善年心力衰竭模型的心功能。
唐伦先许明正张颖刘显东张华
关键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慢性心力衰竭N-3多不饱和脂肪酸CASPASE-3蛋白
高钾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钾血症的发病率以及高钾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196例AMI住院患者的资料,评价其住院期间血钾水平与院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纠正血钾异常是否有利于AMI患者的预后。根据血钾水平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5.0mmol/L、5.0~<5.5mmol/L,5.5~<6.0mmol/L,≥6.0mmol/L 4组,分别分析其院内病死率。结果:196例AMI患者中高钾血症发病率为22.4%,中、重度高钾血症发病率为8.2%。高钾血症患者住院6~12d,平均7.5d;非高钾血症患者住院4.0~7.0d,平均5.0d。与非高钾血症患者相比,高钾血症患者院内病死率较高[优势比(OR)=6.57,95%可信区间(CI):2.37~18.24,P<0.01]。未纠正血钾异常增加AMI患者院内病死率(OR=4.67,95%CI:1.10~19.85,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肾损伤是导致高钾血症的高风险因素。结论:AMI患者中高钾血症较常见,随着血钾水平升高,院内病死率也逐渐增高。临床上积极处理高钾血症可能有利于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张美燕王春梅许明正李伟张颖蒋森白建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高血钾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