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凌霄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鼻黏膜组织CD4^(+)T细胞参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CD4^(+)T细胞参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发生发展的关键生物学机制。方法获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SE49782数据集的基因表达数据,使用GEO2R在线筛选该数据集中SAR患者基线水平及桦树花粉提取物激发后的鼻腔黏膜活检组织所分离提取的CD4^(+)T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DEGs所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使用X2K查找DEGs与其相应转录因子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以adj.P<0.05且|logFC|>0.585为标准共筛选出74个DEGs,其中包括8个上调基因和66个下调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细胞间连接、肌动蛋白丝束组装等相关的蛋白和通路。通过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转录因子分析进行进一步分析,筛选出5个核心DEGs(ASL、CTTN、EPS8、FNBP1L及SH3KBP1)及SIN3A、CDK1和GSK3B等关键转录因子和重要激酶。结论鼻黏膜组织中的CD4^(+)T细胞可能通过ASL、CTTN、EPS8、FNBP1L及SH3KBP1核心DEGs及SIN3A、CDK1和GSK3B等关键转录因子和重要激酶调节细胞间连接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影响SAR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深入理解SAR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其治疗的有效方案提供了新的见解及思路。
- 侯凌霄展长翠许安廷范新泰王娜
- 关键词: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视频头脉冲试验评估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上下神经损伤范围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在评估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上下神经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60例(120耳)为对照组,突聋伴眩晕患者182例(182耳)为实验组.对照组仅进行vHIT检查,实验组行vHIT和冷热试验检查;以vHIT的增益(video head impulse test-gain,vHIT-G)和冷热试验诱发眼震的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作为观察指标,评估前庭上、下神经属区的功能,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照组双侧前、水平和后半规管平均vHIT-G分别为(15.20±11.00)%、(15.30±13.30)%和(15.15±14.72)%,均呈正态分布,方差分析,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005,P=1.000).突聋伴眩晕患者(实验组)患耳前、水平和后半规管平均vHIT-G分别为(21.73±14.84)%、(21.20±28.24)%和(19.22±23.50)%,与对照组相应半规管vHIT-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vHIT与冷热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26.9%(49/182)和70.3%(128/1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HIT结果判定,前庭上、下神经区均受累者15例(8.2%),单纯前庭上神经区受累19例(10.4%),单纯前庭下神经区受累15例(8.2%);而结合冷热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前庭上、下神经区均受累者29例(15.9%),单纯前庭上神经区受累101例(55.5%),单纯前庭下神经区受累1例(0.5%).结论 vHIT可以分别测评六个半规管的高频区功能,反映前庭上、下神经属区的高频病损情况,结合冷热试验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突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损伤范围.
- 侯凌霄陈太生徐开旭王巍李姗姗刘强温超程岩赵晖马元煦林鹏
- 关键词:眩晕前庭神经前庭功能试验
- 锥形束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的评估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在耳蜗内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应用CBCT评估电极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的25例(27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17耳),女10例(10耳);年龄0.5~7.0岁,中位年龄1.6岁;单侧植入23例,双侧植入2例.植入体均采用MED-EL标准12对电极阵列.采用CBCT观察电极在耳蜗中的位置,测量电极与蜗轴之间的距离以及植入到耳蜗内的长度.采用SPSS 22.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BCT可以清楚显示圆窗、卵圆窗、蜗轴、骨蜗管、骨螺旋板、电极等结构.25例(27耳)患者的人工耳蜗电极阵列均完全植入到耳蜗内,其中26耳位于鼓阶内,1耳电极由鼓阶进入到前庭阶内.电极植入耳蜗内长度平均为30.23 mm(95%CI,30.04~30.71 mm);电极与蜗轴之间的距离在第1~4个电极对区间逐渐增大,并在第4个电极对处达到最大值,平均1.10 mm (95%CI,1.02~1.18 mm),之后从第5个电极对开始,逐渐缩小.结论 CBCT可清晰显示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电极位置信息和耳蜗细微结构,可用于临床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位置的精确评估.
- 范新泰王娜侯凌霄王喆张辉许安廷
-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耳蜗植入术耳蜗电极
- 中耳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
- 许安廷王喆王娜范新泰侯凌霄张辉
-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研究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探讨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回溯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耳鼻喉科且行颞骨CT检查的患者共145例(290耳),经过筛选后,根据患者乳突气化程度分为气化良好及气化不良,对其采用1∶1最临近匹配,倾向得分(PS)设置为0.02,基于年龄、中耳炎对协变量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该分析共产生了58对配对数据,随即测量后半规管中段至颞骨岩部后缘最短距离(P-P值),以其间接反映内淋巴囊发育情况,对不同乳突气化程度的P-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P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26(1.49,3.08)mm;乳突气化程度与P-P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情况无关;经PSM处理后的协变量与乳突气化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倾向得分匹配在临床研究中可以有效地处理非随机实验数据中的选择性偏倚问题;乳突气化程度与中耳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乳突气化程度与中耳炎性疾病相关,且乳突气化程度良好组,中耳炎发生率较低。结论乳突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发育情况无关。
- 韩书慧范新泰王娜王喆侯凌霄许安廷
- 关键词:宝石能谱CT
- 小鼠内淋巴囊原代上皮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定位表达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内淋巴囊原代上皮细胞中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定位表达。方法选取2日龄C57BL/6(P2B6)小鼠60只,P2B6小鼠8只麻醉处死取得颞骨标本,体视显微镜下定位内淋巴囊位置,提取内淋巴囊原代细胞并在低血清状态下培养。P2B6小鼠52只处理同上,颞骨标本用4%甲醛固定后脱钙包埋,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技术和免疫细胞荧光技术定性原代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并确定L型钙离子通道表达。结果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在P2B6小鼠内淋巴囊中排列紧密,可见细胞聚集呈嵴状突起,胞体较小,细胞呈椭圆状,以扁平上皮为主,细胞培养光镜观察为不规则铺路石样,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核椭圆形且大。免疫荧光检测显示L型Ca^(2+)通道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膜上均呈均匀表达,细胞核上高表达。结论小鼠原代内淋巴囊上皮细胞中L-型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CNA1C)、L-型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1S亚基(CACNA1S)、L-型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1D亚基(Cav1.3/CACNA1D)表达为阳性,为细胞功能学实验提供依据,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内淋巴囊维持稳态的机制。
- 隋荣翠韩书慧张宪昭范新泰王娜侯凌霄许安廷
- 关键词:免疫荧光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