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梦林

作品数:19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妊娠
  • 8篇妊娠期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妊娠期糖尿病
  • 5篇孕中
  • 5篇胎龄
  • 4篇产妇
  • 3篇孕中晚期
  • 3篇人口学
  • 3篇糖耐量
  • 3篇中晚期
  • 3篇晚期
  • 3篇围产
  • 3篇小于胎龄
  • 3篇小于胎龄儿
  • 3篇结局分析
  • 3篇高龄
  • 3篇OGTT
  • 2篇大于胎龄儿

机构

  • 1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慈溪市妇幼保...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嵊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陈丹青
  • 19篇周梦林
  • 2篇徐建云
  • 1篇陈艳敏
  • 1篇苏畅
  • 1篇张祖娟
  • 1篇应俊
  • 1篇夏雪梅
  • 1篇王晓艳
  • 1篇吕萍

传媒

  • 4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孕中晚期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与出生小于胎龄儿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孕中晚期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与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分娩的健康足月妊娠孕妇为回顾性队列,将确认分娩SGA的孕妇纳入SGA组,按新生儿性别和受孕年龄个案匹配原则以1∶4比例将确认分娩适于胎龄儿的孕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孕中期(孕24~27周)和孕晚期(孕37周后)HDL-C水平,计算孕晚期平均每4周HDL-C的变化(ΔHDL-C)。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孕妇间HDL-C和ΔHDL-C的差异,再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ΔHDL-C与SGA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SGA组249名及对照组996名。两组足月后HDL-C水平均较孕24~27周时降低(即ΔHDL-C均小于0,P<0.05),SGA组Δ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ΔHDL-C孕妇比较,中水平、高水平ΔHDL-C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均升高(OR=1.74,95%CI:1.22~2.50;OR=2.48,95%CI:1.65~3.70,均P<0.05)。结论: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孕晚期HDL-C下降缓慢或不降反升与SGA的发生有关,在SGA筛查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晶周梦林陈丹青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妊娠中晚期足月妊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孕期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围产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5453例饮食控制的GDM孕妇。根据OGTT试验时的血糖水平将孕妇分为高危组2699例(49.5%)和低危组2754例(50.5%)。分别在高危和低危组中比较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危组孕妇的平均年龄(33.21±4.50)岁vs(32.30±4.34)岁、孕前BMI(21.77±3.38)kg/m2 vs(21.26±3.20)kg/m2、经产妇比例(51.0%vs 47.9%)、糖尿病家族史(4.4%vs 3.3%)及巨大儿生产史比例(5.2%vs 4.1%)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两组间血糖监测频率无显著差异。在围产结局方面,高危组孕妇的早产(10.8%vs 8.8%)及初次剖宫产比例(35.9%vs 31.3%)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高危组孕妇中,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P<0.05);与从不监测血糖相比,偶尔监测和定期监测血糖均为大于胎龄儿的负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OR=0.708、0.644)。低危组孕妇中,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在低危还是高危孕妇中,其围产结局发生率在各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饮食控制的GDM孕妇,应在评估其高危程度后拟定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对于低危孕妇,单纯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对围产结局无明显助益;对于高危孕妇,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可显著减少大于胎龄儿的发生。
徐恒周梦林钱婷婷陈丹青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疗法大于胎龄儿
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正常足月孕妇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嵊州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且正常足月单胎孕妇263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27.9kg/m2)。收集孕妇早、中、晚孕期的体重增加值,分析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孕期增重分别为15.0kg(12.7,17.7kg)、14.5kg(12.0,17.5kg)和13.0kg(9.0,16.0kg);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230g(3000,3470g)、3330g(3090,3600g)和3437g(3140,3722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早孕期增重分别为1.4kg(0.6,2.3kg)、1.1kg(0.6,2.1kg)和1.1kg(0.4,1.9kg);中孕期增重分别为7.8kg(6.5,9.4)kg、7.5kg(6.0,9.0kg)和6.5kg(4.8,8.1kg);晚孕期增重分别为5.8kg(4.2,7.5kg)、5.7kg(4.2,7.4kg)和5.1kg(3.5,7.0kg);同孕期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表明,除低体重组晚孕期和超重组早孕期以外,其余各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21,P<0.05);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8,0.10,P均<0.05)。含哑变量的回归结果示,对整个研究群体而言,中孕期增重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18,P<0.05);相对于正常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的影响而言,低体重组孕早期增重影响更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5,P<0.05),而超重组最小(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6,P<0.05)。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影响最明显,而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则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最明�
吕萍周梦林张祖娟陈丹青
关键词: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
OGTT单项升高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单项升高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围产结局,为GDM分级管理模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定期产检的OGTT单项升高GDM孕妇2912例,空腹血糖升高者为空腹组,服糖后1h血糖升高者为1h组,服糖后2h血糖升高者为2h组。同期随机纳入1676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四组间一般资料及围产结局。结果:OGTT单项升高GDM组的年龄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NGT)组。空腹组初次剖宫产、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1h组及2h组。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重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组初次剖宫产、巨大儿和LGA的发生风险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35倍(95%CI为1.04~1.76)、2.15倍(95%CI为1.49~3.09)及2.37倍(95%CI为1.76~3.18)。结论:OGTT单项升高的GDM孕妇中,应重点关注空腹血糖升高者,以改善GDM围产结局。
周雨梅周梦林陈丹青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葡萄糖耐量试验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发性早产237例(早产组),足月分娩474例(足月组)。根据分娩孕周将自发性早产组分为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①早产组和足月组间孕次、年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孕晚期白细胞计数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间孕次、文化程度、孕晚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 1.453,95%CI 1.026~2.058)、OGTT空腹血糖≥5.1 mmol/L(OR 1.464,95%CI 1.019~2.103)、孕晚期白细胞计数≥9.3×10^(9)/L(OR 1.601,95%CI 1.161~2.206)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OR 2.328,95%CI 1.161~4.667)、孕晚期白细胞计数≥9.3×10^(9)/L(OR 2.483,95%CI 1.306~4.721)是早期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OGTT空腹血糖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是早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晚期白细胞高是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上述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夏雪梅夏雪梅周梦林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糖尿病家属史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糖尿病家族史(FHD)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血脂的影响,以期改善围产结局。方法:对2014年全年于我院分娩的GDM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FHD,分为FHD组与无FHD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
周雨梅徐恒陈艳敏周梦林陈丹青
高龄产妇分娩前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分娩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其对诊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785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327例同期分娩的适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产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高龄产妇的转归情况。同时搜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至2018年并发VTE的产妇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间分娩前和分娩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前1.64(1.19,2.29)mg/L比1.53(1.04,2.23)mg/L,分娩后2.70(1.71,2.97)mg/L比2.63(1.17,4.13)mg/L,均P>0.05];产后高水平D-二聚体的高龄产妇中,其D-二聚体水平在4 d内大幅下降[下降幅度为9.2(7.69,12.74)mg/L,下降幅度达50%者占比为96.2%],且所有产妇均未发生VTE。近4年间(2014至2018年)共搜集到8例并发VTE的产妇(其中5例为高龄产妇);这些产妇均因下肢不适或产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异常(下降缓慢或不降反升)而行B超检查确诊,且均发生于剖宫产后第3~5天。结论高龄因素对分娩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影响较小,单一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VTE的预测诊断意义有限,而严密监测产妇的临床症状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有助于VTE的早期诊断。
徐建云周梦林何玉花陈丹青
关键词:高龄产妇D-二聚体分娩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Chemerin参与妊娠期糖尿病子代脑组织炎症的机制研究
目的:Chemerin既能通过其受体CMKLR1趋化巨噬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又能调节代谢参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探究Chemerin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引起子代脑组织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
周梦林陈丹青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子代CHEMERIN巨噬细胞趋化作用脑组织损伤
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期OGTT指标与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OGTT指标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14 638例孕妇,根据孕中期OGTT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组(NGT组)和血糖升高经治疗后达标组(GDM组)。再将GDM组分为GDMⅠ组(1项血糖升高);GDMⅡ组(2项血糖升高)、GDMⅢ组(3项血糖升高),统计分析各组围产结局。结果 GDMⅢ组首次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分别是NGT组2.3、3.2、1.9及2.8倍。空腹血糖水平与首次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巨大儿发生率呈正相关;OGTT1 h血糖水平与巨大儿发生呈正相关;而OGTT 2 h血糖水平与早产相关。结论三项血糖均升高及空腹血糖升高孕妇发生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增加,在GDM孕妇管理中需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干预。
陈云燕周梦林陈歆宁周雨梅章鉴洋陈丹青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受损OGTT
父源因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不仅与流产、难产、畸形、早产、低体质量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而且能用于评估成年期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近年国内外关于胎儿生长发育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母源因素,对父源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父亲影响胎儿发育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即包括年龄、疾病、体型、生活方式、暴露环境在内的遗传因素和以心理状态、职业、经济收入为代表的社会环境因素,前者直接影响父源基因的完整性和表达情况,而后者主要影响母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这两类因素的不良发展均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发生异常,从而出现各种不良妊娠结局。
周梦林应俊陈丹青
关键词:妊娠胎儿发育环境暴露父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