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典

作品数:64 被引量:22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理学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7篇侵彻
  • 14篇破片
  • 12篇载荷
  • 11篇战斗部
  • 11篇夹芯
  • 11篇冲击波
  • 8篇舱壁
  • 7篇夹芯结构
  • 7篇复合材料
  • 7篇复合材
  • 6篇陶瓷
  • 6篇破坏模式
  • 6篇吸能
  • 6篇抗爆
  • 6篇抗侵彻
  • 6篇舰船
  • 5篇载荷特性
  • 5篇装甲
  • 5篇爆炸冲击波
  • 5篇爆炸载荷

机构

  • 43篇海军工程大学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4篇侯海量
  • 64篇李典
  • 32篇朱锡
  • 25篇李永清
  • 19篇陈长海
  • 6篇李茂
  • 3篇陈鹏宇
  • 2篇王轩
  • 2篇仲强
  • 1篇吴晓光
  • 1篇徐伟
  • 1篇吴国民
  • 1篇白雪飞
  • 1篇张元豪
  • 1篇仲强

传媒

  • 8篇爆炸与冲击
  • 7篇兵工学报
  • 6篇振动与冲击
  • 4篇船舶力学
  • 4篇舰船科学技术
  • 4篇中国舰船研究
  • 3篇高压物理学报
  • 3篇海军工程大学...
  • 3篇兵器装备工程...
  • 2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中国造船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11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战斗部动态爆炸下舱壁高速破片载荷特性研究
基于合理假设,根据弹目相对初始运动状态建立了空间坐标系,运用爆炸力学经验公式,推导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数学计算模型,用于估算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在动态爆炸情形下对舰船内部舱壁结构的破片载荷特性。对数学计算模型进行MATLAB...
李茂侯海量朱锡李典陈鹏宇李永清
舱壁组合结构抗高速破片侵彻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舱室组合结构抗高速破片侵彻性能,设计船用钢和玻纤/芳纶混纺复合材料的组合结构,开展高速破片侵彻不同工况下组合结构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高速破片侵彻组合结构的侵彻过程,以及破片侵彻姿态、堆叠次序、混纺纤维体积比以及间隙对组合结构抗弹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受玻纤/芳纶体积比以及间隙的影响,钢板前置时组合结构的抗弹性能不一定最优;破片以面姿态侵彻组合结构时,侵彻能力最高;组合结构中若需要复合材料层合板前置且不降低抗弹性能时,层合板需要较高的抗剪强度。
吴伟李典侯海量李永清
关键词:组合结构侵彻
高速杆式弹侵彻下蓄液结构耗能机理数值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探讨蓄液结构的耗能机理,采用瞬态非线性有限元,揭示了杆式弹侵彻下蓄液结构的破坏过程和模式,研究了其能量耗散机制,并对比分析了有无液体时蓄液结构前后面板不同厚度配比下的弹道极限速度。结果表明:弹体侵入蓄液结构后,其冲击动能主要转化为液体的动能;弹体射出后,液体通过空泡膨胀挤压蓄液结构变形的方式,将其动能再逐步转化为结构的变形能。固定蓄液结构前后面板总厚度8mm不变,未蓄液下其弹道极限速度随前后面板厚度比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前后面板厚度配比为4/4时抗侵彻能力最强;蓄液时其弹道极限度随前后面板厚度比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在厚度配比为1/7时抗侵彻能力最强。
李典侯海量朱锡陈长海李茂
关键词:耗能机理破坏过程
冲击载荷下蓄液结构动响应及防护机理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工程实际中,飞机油箱、船舶液舱、油液储罐等各类蓄液结构可能面临炸药爆炸冲击波、弹丸侵彻等冲击载荷的威胁。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蓄液结构的动响应受载荷特性、结构形式、充液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应的结构防护机理涉及多相介质的流固耦合、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液体介质的空化、结构动态力学特性等多个科学问题。针对冲击载荷下蓄液结构的动响应及防护机理,总结了工程领域中典型的蓄液结构形式,分析了各类蓄液结构在爆炸冲击波、弹体侵彻及其联合作用等载荷下的结构动响应过程、结构破坏模式、载荷耗散过程、能量转化与吸收过程,总结了蓄液结构的冲击动响应特性,归纳了蓄液结构对各类冲击载荷的防护机理,从结构构型、结构动响应、理论研究方法、抗冲击防护技术等方面对蓄液结构抗冲击防护研究进行了展望。
赵著杰侯海量吴晓伟李永清李典姜安邦
关键词:冲击载荷防护技术
近距爆炸破片作用下芳纶纤维夹芯复合舱壁结构毁伤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为提高近距爆炸破片作用下夹芯结构的毁伤机理和防护能力,采用梯恩梯和预制破片开展了近距爆炸破片作用下芳纶纤维夹芯结构的联合毁伤实验研究。揭示了破片的载荷特性,分析了芳纶纤维夹芯结构中各层结构的破坏模式,探讨了其抗毁伤机理,并与文献[14]中典型夹芯结构的防护能力进行了对比和排序。结果表明:夹芯防护结构中芯层起到了毁伤载荷的"中介"转化作用;通过对后面板撞击挤压,把着靶面积小、作用时间短且破坏能力强的破片点载荷转换为作用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的压力面载荷,扩大了载荷作用范围。综合材料质量和防护能力来看,气凝胶毡隔温层/高强聚乙烯夹芯结构防护能力优于芳纶纤维夹芯结构。
李典朱锡侯海量李茂陈长海
关键词:破坏模式
模拟破片杀伤战斗部空爆冲击波与高速破片群联合作用的等效试验方法被引量:14
2020年
破片杀伤战斗部空爆冲击波与高速破片群联合毁伤作用下目标结构的毁伤特性、防护效能等是当前防护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但目前的试验研究手段和方法存在不足,为此,提出采用等效缩比战斗部(其原理为炸药爆炸驱动预制破片分散)来模拟破片杀伤战斗部,可作为进行空爆冲击波与高速破片群对防护结构的联合毁伤作用的实验方法。在确定防御目标战斗部、防御目标弹丸和几何缩尺比的基础上,根据爆炸力学相关经验公式,提出了求解等效缩比战斗部的装药和预制破片的相关参数的等效计算方法。该等效试验方法考虑了多破片侵彻的增强效应以及与爆炸冲击波的联合毁伤增强效应,且等效计算方法参数较少、简单实用。
李茂侯海量朱锡李典李永清陈长海
平头弹低速斜侵彻船体钢板研究
为探讨钢质薄板在平头弹低速斜冲击下的抗侵彻性能,通过弹道冲击实验分析了平头弹与薄钢板的变形破坏模式。同时通过ANSYS/LS-DYNA数值仿真分析了弹靶侵彻过程和结构响应特征。根据薄钢板响应区的受力特征与失效模式将其分为...
李永清徐伟李典朱子旭侯海量朱锡
关键词:穿甲力学斜侵彻破坏模式
文献传递
冲击波和高速破片对固支方板的联合作用数值模拟被引量:34
2015年
为探讨固支方板结构在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联合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点及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开展冲击波和高速破片对固支方板的联合作用数值模拟计算,阐述装药驱动预制破片的运动过程,分析冲击波载荷和破片载荷以及钢板在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并与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炸药底部中心处预制破片的初速最高,边缘处最低;在试验工况下,冲击波先于破片作用于结构,破片群总动能远大于爆轰产物及冲击波传递给结构的动能,破片群是造成钢板中心出现冲塞破口的主要因素,应作为防护结构的主要设计载荷。
李茂朱锡侯海量陈长海李典胡年明
关键词:冲击波联合载荷
一种复合材料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方法,通过复合材料自由纤维层连接复合材料部件实现复合材料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将复合材料自由纤维层的一端与复合材料部件连接,另一端穿过金属部件的槽口后与复合材料部件连接;复合材料...
侯海量 赵著杰李永清李典
文献传递
部分充液多胞元结构的面内动态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部分充液多胞元结构的抗冲击防护性能,结合充液内凹胞元的落锤冲击试验,建立了充液内凹胞元、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冲击动态特性二维FEM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变形破坏模式,讨论了不同冲击速度下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充液胞元破损后,水介质会流入相邻未充液胞元,形成二次鼓胀吸能效应,从而有效提高结构壁面的变形吸能水平;结构中的充液区域和未充液区域的变形破坏模式分别为鼓胀拉伸和屈曲弯折;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结构的单位体积应变能以及对初始冲击载荷的削弱作用均得到增强。横向充液方式可以等效为变刚度弹簧的串联布置,该方式仅影响结构的局部刚度,纵向充液方式可以等效为多层变刚度弹簧的并联布置,该方式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充液区域与未充液区域的等效刚度呈动态变化,结构变形模式由各区域实时的等效刚度决定。当载荷冲击速度较高时,横向和纵向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对初始冲击载荷的削弱能力均优于未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
赵著杰侯海量李典王克姚梦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