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炎生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膜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维持性
  • 3篇腺癌
  • 3篇腹膜透析
  • 2篇血管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抑制基因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抑制
  • 2篇肿瘤抑制基因
  • 2篇肿瘤抑制基因...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机构

  • 1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2篇李炎生
  • 6篇窦艳娜
  • 6篇赵占正
  • 5篇刘栋
  • 5篇肖静
  • 4篇王晓阳
  • 4篇张晓雪
  • 4篇程根阳
  • 3篇李冠儒
  • 3篇张二伟
  • 3篇王聪
  • 3篇马爽
  • 3篇宫亚楠
  • 2篇袁文明
  • 2篇王启
  • 1篇乔保平
  • 1篇李争艳
  • 1篇李云龙
  • 1篇王越
  • 1篇王东东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LA2R和IgG4对老年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估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和Ig G4对老年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4月-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进行肾活检的IMN(n=98)和非膜性肾病(Non-IMN,n=98)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6例,女90例,年龄66.9±6.0岁。其中,IMN组男49例,女49例,年龄66.6±5.4岁;Non-IMN组男57例,女41例,年龄67.1±6.5岁。应用SPSS 13.0软件计算血清抗PLA2R抗体、肾小球PLA2R和Ig G1-4亚类诊断IM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通过计算ROC曲线得到如下结果:血清抗PL A2R抗体诊断IM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6%和89.8%[AUC=0.869(0.816~0.923)];肾小球PLA2R诊断IM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3%和94.9%[AUC=0.805(0.741~0.870)];肾小球Ig G1-4诊断IM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60.2%、41.8%、93.9%和78.6%、83.7%、84.7%、89.8%[AUC分别为0.767(0.696~0.838)、0.709(0.635~0.783)、0.628(0.549~0.706)、0.94(0.901~0.978)];肾小球PLA2R抗体联合IgG4诊断IMN,两者任一阳性的敏感度为93.9%,两者共阳性的特异度高达96.9%。结论 PLA2R和Ig G4能够有效诊断IMN,两者联合检验较单一指标更精确。
袁文明程根阳李炎生刘栋肖静窦艳娜赵占正
关键词:膜性肾病ROC曲线
白细胞介素6通过STAT3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基因3(STAT3)对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上皮间质转分化(EMT)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PMC并分组:(1)50μg/LIL-6刺激HPMC不同时间,按刺激时间24、48、72h分组;(2)不同浓度IL-6刺激HPMC24h,按IL-6浓度50、100μg/L分组;(3)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沉默STAT3基因的HPMC,分成空白对照组、IL-6组、空载体组、空载体+IL-6组、慢病毒感染组、慢病毒感染+IL-6组,其中IL-6刺激均以50μg/L终浓度刺激24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仅平滑肌肌动蛋白(仅.SM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上述分子的蛋白表达及通路蛋白Janus激酶2(JAK2)、STAT3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观察E-cadherin、d—SM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IL-6浓度组和不同作用时间组细胞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降(均P〈0.05),α-SMA、VEGF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均P〈0.05),通路蛋白磷酸化(P)-JAK2/JAK2比值和P-STAT3/STAT3比值均升高(均P〈0.05),且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沉默STAT3基因后,与空载体+IL-6组比较,慢病毒感染+IL-6组α-SMA、VEGF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IL-6通过激活STAT3通路而刺激HPMC分泌VEGF并诱导EMT的发生。沉默STAT3基因可抑制人腹膜间皮细胞EMT的发生。
肖静王聪宫亚楠李肖肖孟婕王晓阳张晓雪董奕君程根阳刘栋窦艳娜袁文明李炎生赵占正
关键词:STAT3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6细胞转分化腹膜纤维化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合并高血压接受SV治疗的患者31例,包括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1例。其中11例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换为SV。分析治疗前后血压、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4周、12周透析前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周、4周、12周透析中收缩压与透析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2周透析前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周、4周、12周透析中舒张压与透析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服用其他降压药限定日剂量下降[2.49±1.58 vs 3.42±1.81,P<0.05]。将ARB换为SV的11例患者在治疗后1周、4周、12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血压同样较治疗前降低。用药期间未发现与SV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SV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MHD患者高血压,且安全性较好。
孔平平李炎生朱礼阳刘章锁刘章锁窦艳娜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血压
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AKI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是否发生AKI及AKI分级标准分为未发生AKI(NAKI)组、AKI 1级组、AKI 2级组、AKI 3级组共4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中AKI的发生率为63.3%。AKI 1~3级各组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机械通气占比均显著高于N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KI分级增加各指标水平均逐渐增加,AKI 3级组以上各指标显著高于AKI 2级组和AKI 1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3级组和AKI 2级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KI 1级组和N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1~3级各组6 h补液量均显著高于N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T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应用机械通气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风险比值分别为1.576、1.863、1.176。结论 AKI是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应用机械通气、炎症指标和6 h补液量等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APATHEⅡ评分、器官衰竭个数、应用机械通气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及时干预,以降低AKI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李争艳王晓阳张晓雪马爽李炎生白景云肖静赵占正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住院时间
可溶性CD146水平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3年
目的研究可溶性CD146(sCD146)水平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50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4例失访,2例资料不全,最终共纳入44例。收集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数据并测量其sCD146水平,以新发或者加重的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死亡等作为复合终点事件,观察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24个月,腹膜透析患者中27例继续腹膜透析,10例转为血液透析,4例肾移植,3例死亡;18例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死亡3例,心力衰竭11例,急性脑梗死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对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Cox回归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CD146和体重指数(BMI)是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腹膜透析患者按sCD146水平的中位数分成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无不良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D146浓度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sCD146可能作为评估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注重透析患者容量管理可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无不良事件生存率。
徐雯雯窦艳娜王佩佩李炎生李炎生刘栋
关键词:可溶性CD146维持性腹膜透析心脑血管事件预后
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尿毒症腹膜透析(PD)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组、腹膜透析组、S3I-201对照组、S3I-201组,每组均8只。构建5/6肾切除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模型,腹膜透析组、S3I-201对照组、S3I-201组每天经腹透管注人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3ml/100g体重),S3I—201组大鼠隔天经腹透管注入STAT3抑制剂S3I-201(2.5mg/kg),同时S3I-201对照组经腹透管注入等量的S3I-201溶剂。透析28d后分别检测腹膜功能、腹膜病理变化和毛细血管密度(MVD),血液和腹透液中的肌酐值和IL-6浓度,大鼠腹膜组织中p-JAK2、p-STAT3的活化状态,以及E—cadherin、α-SMA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和腹膜透析组大鼠腹膜功能呈现超滤衰竭状态,腹膜厚度和MVD增加,透析液和血清中IL-6浓度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α-SMA、VEGF、p—JAK2和P—STAT3的表达升高。与尿毒症组相比,腹膜透析组腹膜功能进一步恶化,腹膜厚度和MVD增加(均P〈0.01),透析液和血清中IL-6浓度升高(均P〈0.01),E—cadherin表达降低,α-SMA、VEGF、p-JAK2和p-STAT3的表达升高。S3I-201对照组与腹膜透析组相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3I-201对照组相比,S3I-201组腹膜功能得到改善,腹膜厚度和MVD减少(均P〈0.01),透析液和血清中IL-6浓度降低,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α-SMA、VEGF、p-JAK2和p-STAT3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抑制STAT3后,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厚度、血管新生和IL-6浓度均降低,EMT也被抑制,腹膜功能得到改善。因此,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IL-6的表达参与尿毒症腹膜�
肖静李肖肖王晓阳宫亚楠王聪孟婕马爽董奕君张晓雪程根阳刘栋窦艳娜李炎生赵占正
关键词:腹膜透析纤维化JAK2/STAT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6
肿瘤抑制基因p53通过热休克蛋白B7抑制前列腺癌增殖、迁移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B7(HSPB7)对前列腺癌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比较2006年到2021年525例前列腺癌和83例正常组织中基因HSPB7的差异表达。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和DU145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空质粒和HSPB7质粒,转染2 d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实验验证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去基化药物5-Aza-dC以及抑癌基因p53与HSPB7的靶向关系。两实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实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EdU着色细胞比例高于实验组[22RV1:(13.250±0.508)%比(7.439±0.172)%,t=10.840,P<0.05;DU145:(31.280±0.680)%比(7.708±0.369)%,t=30.460,P<0.05]、培养96 h后吸光度高于实验组(22RV1:1.742±0.563比1.315±0.651,F=16.520,P<0.05;DU145:1.960±0.443比1.578±0.469,F=28.850,P<0.05)、克隆形成数高于实验组(22RV1:407.700±5.548比164.700±7.839,t=25.300,P<0.05;DU145:503.700±6.438比301.300±5.783,t=23.380,P<0.05)、划痕愈合率高于实验组[22RV1:(20.690±0.8903)%比(3.458±0.6731)%,t=15.440,P<0.05;DU145:(51.620±2.460)%比(29.400±2.508)%,t=6.323,P<0.05]、迁移细胞数高于实验组(22RV1:78.250±7.420比23.750±2.869,t=6.851,P<0.05;DU145:218.000±6.285比58.000±5.492,t=19.170,P<0.05)。抑癌基因P53过表达组HSPB7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22RV1:1.025±0.020比1.999±0.057,t=16.130,P<0.05;DU145:1.043±0.040比2.350±0.057,t=18.870,P<0.05)。结论HSPB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被甲基化从而导致表达下调,HSPB7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且这种作用受到抑癌基因p53的调控。
张二伟李冠儒李炎生王启
关键词:前列腺癌P53甲基化
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指标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分析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指标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MHD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贫血指标[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铁代谢指标[铁调素(Hepc)、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SF)]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为74.00%(3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ct、Hb、RBC均高于对照组,Hepc低于对照组,TRF、TSAT、S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可有效改善MHD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促进铁代谢,缓解乏力、心悸等症状,且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黄思飞朱礼阳王越李炎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RDW15.1%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RDW组(RDW〉15.1%)与低RDW组(RDw≤15.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及生化指标、合并症、用药、临床结局的差异,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7例CAPD患者,总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高RDW组(68例)与低RDW组(139例)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个月和96个月。两组患者在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胆固醇、脂蛋白a、4h腹透液肌酐与血肌酐的比值(4hD/Pcr)、总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的比例,铁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B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D是导致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RDW〈15.1%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RDW〉15.1%组(P〈0.01)。高RDW组与低RDW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7%比97.01%、58.02%比81.53%、41.62%比67.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充分校正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RDW是CAPD患者全因死亡(HR=1.212,95%CI:1.007—1.458,P=0.042)及CVD死亡(HR=1.697,95%CI:1.030—2.795,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与CAPD患者的全因死亡及CVD死亡风险相关,可作为划分CAPD患者死亡风险的有价值指标。
孟婕王晓阳李肖肖王聪宫亚楠马爽董奕君张晓雪程根阳刘栋窦艳娜李炎生肖静赵占正
关键词:腹膜透析红细胞指数死亡率心血管疾病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RP)和传统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49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ALRP23例,LRP26例,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恢复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ALRP组患者和LRP组患者手术时间(t=0.95,P>0.05)、术中出血量(t=1.68,P>0.05)、切缘阳性率(χ^(2)=0.02,P>0.05)、术后通气时间(t=0.22,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t=1.59,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率(χ^(2)=0.00,P>0.05)、术后生化复发率(χ^(2)=0.08,P>0.05)、术后6个月控尿率(χ^(2)=0.08,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LRP组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低于LRP组[(14.26±2.38)min比(18.46±2.40)min,t=6.14,P<0.01];RALRP组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低于LRP组[(15.48±2.11)d比(17.69±2.33)d,t=3.47,P<0.01];RALRP组术后3个月控尿率高于LRP组[82.61%比53.85%,χ^(2)=4.59,P<0.05];RALRP组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恢复率高于LRP组[78.26%比50.00%,χ^(2)=4.1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ALR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保证满意瘤控的同时减少术后尿失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并在吻合重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李炎生顾朝辉张二伟李冠儒张学冲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