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胶质母细胞瘤原代细胞单克隆株的建立
- 2015年
- 目的 建立胶质母细胞瘤原代细胞的单克隆株并观察记录不同单克隆株间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的差异.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原代培养后进行纯化、单克隆培养、鉴定;定期观察单克隆细胞株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并比较其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 成功建立了23株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单克隆株,根据单克隆株形态不同,将其分为长伪足型和短伪足型,长伪足型伪足长(142.50±33.65) μm,短伪足型伪足长(31.33 ±5.72) μm,两者伪足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细胞增殖实验证明长伪足型单克隆细胞株增殖能力弱于短伪足型单克隆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显示长伪足型单克隆株第10天吸光度值为0.85 ±0.13,短伪足型单克隆株吸光度值为1.31 ±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单克隆细胞株形态和增殖能力的差异印证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
- 周强漆松涛向伟王海张立李宏刘亚伟陆云涛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原代培养单克隆有限稀释法
- 误诊为单纯Chiari畸形的寰枕交界区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症翻修手术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报道1例误诊为Chiari畸形的寰枕交界区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症并行翻修手术的病例,探讨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寰枕交界区骨性发育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症继发小脑扁桃体下疝和脊髓空洞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后正中入路枕颈畸形复位+内固定融合术+髂后上嵴取骨翻修术。结果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8个月,生活可自理,JOA评分15分。结论寰枕交界区畸形易误诊误治,不恰当的手术方式常导致病情加重,临床医师需充分认识疾病,必要时再次行翻修手术,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Orazmyradov Berdimyrat辛宗周强李俊杰彭林漆松涛陆云涛
-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翻修手术
- 胸腰骶段脊神经根鞘结构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明确胸腰骶部不同节段脊神经根鞘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及其分布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7例成人脊柱标本,解剖观察胸腰骶部不同节段神经根鞘的硬脊膜囊开口方式,并制成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根鞘的结构。结果胸腰段神经根鞘存在单孔和双孔两种硬脊膜囊开口方式,而骶段神经根鞘只存在单孔开口方式;单孔根鞘又根据前、后根之间有无双层袖套结构分为Ⅰ型和Ⅱ型。较之神经根其他部位,神经节处硬脊膜袖套的胶原纤维层少且结合疏松。腰4/5和骶1~5节段神经节处的硬脊膜袖套的厚度比其他节段更薄(F=37.31,P〈0.01)。神经根袖套下腔隙终止于神经节。结论Ⅰ型和Ⅱ型神经根鞘在各节段的分布规律,解释了腰骶部神经根受压时多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功能同时受累的现象;而神经节处的硬脊膜袖套在下腰骶节段最薄的特点,也和腰腿痛高发的现象相关系。脊神经节是脊神经根开始转化为脊神经的标志。
- 张立漆松涛王海周强李宏石瑾彭林陆云涛
- 关键词:脊神经节腰腿痛
- siRNA干扰相互作用蛋白1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 RNA)干扰降低PC4和SFRS1相互作用蛋白1(PSIP1)的表达对人胶质瘤U8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合成靶向PSIP1的si RNA,脂质体法转染U87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RNA干扰效率;Transwell侵袭实验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干扰PSIP1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间质细胞来源的N-cadherin、β-catenin蛋白和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结果 PSIP1-si RNA转染胶质瘤U87细胞后,PSIP1的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01),U8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与阴性转染组及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Western blot显示,间质细胞来源的N-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降低,同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降低。结论在胶质瘤中,抑制PSIP1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N-cadherin、β-catenin蛋白和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量降低,提示PSIP1可通过调控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调节Slug的表达,进而调控EMT,从而参与胶质瘤U87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 向伟漆松涛刘亚伟李和珍周强易国仲陈子阳严乐
- 关键词:U87SIRNA干扰
- 手术治疗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及不同手术方式的获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1〉65岁)GBM患者103例,对性别、年龄、起病时间、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体力状态评分(Ps)、基础疾病、肿瘤体积、肿瘤部位、是否优势半球、切除程度、辅助治疗、术后接受辅助治疗间隔时间、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以KPS为分层条件,分析切除程度对不同功能状态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03例患者总体生存期(OS)为(16.4±0.7)个月,2年生存率为7.8%。其中Q型切除os为(20.7±1.2)个月,S型切除为(16.7±1.0)个月,T型切除为(16.7±1.0)个月,P型切除为(6.8±1.2)个月,不同切除程度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COX风险模型提示,术前KPS评分(OR=0.652,95%CI:0.435—0.975,P=0.037)、Ps评分(OR=1.701,95%CI:1.048~2.761,P=0.032),无2型糖尿病(OR=2.154,95%CI:1.106~4.198,P=0.024),手术切除程度大(OR=0.326,95%CI:0.208—0.511,P〈0.0001)、行标准放化疗(OR=0.406,95%CI:0.245—0.671,P〈0.0001)的患者预后更好,年龄对OS影响不大(OR=1.046,95%CI:0.649—1.684,P:0.809)。不同手术切除程度对术前KPS〉70分[平均OS(19.5±1.4)个月]或术前KPS≤70分[平均0s(12.6±0.7)个月]者的生存预后均有影响(P〈0.01);但术前KPS≤70分的Q+S型切除与T型切除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有无2型糖尿病、术前功能状态评分、手术切除程度、是否行标准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功能状态是决定老年患者能否通过扩大切除获益的重要条件。
- 陈子阳欧阳辉漆松涛陈加贝曹阳刘亚伟向伟严乐周强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预后
- 改良酶消化法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快速原代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建立一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酶消化法。方法基于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酶消化法,对32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进行消化后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传代时采用差速贴壁法对原代细胞进行纯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原代细胞进行鉴定,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研究体外培养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成功培养28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87.5%。培养成功的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状态稳定,形态各异,生长状态良好,并可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胶质瘤细胞;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细胞在体外增殖活跃,肿瘤病理级别越高,细胞增殖能力越强。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具有简单、高效、成功率高等优点。
- 向伟漆松涛刘亚伟雷炳喜周强易国仲陈子阳严乐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原代细胞培养酶消化法
- C19MC簇中多个miRs协同调节GBM细胞程序性死亡介导放化疗抵抗的机制研究
- 目的 探讨chr19q13.41microRNA 簇(C19MC)上多个miRs 对GBM 凋亡和自噬的调控机制,及其对放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SNP array 筛选出包含54 个miRs 的C19MC 簇,对46...
- 陆云涛李宏李俊杰陈磊翁志坚施林勇周强彭林漆松涛
-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自噬MICRORNA
- 替莫唑胺诱导的小鼠胶质瘤耐药动物模型的建立
- 2021年
- 目的通过颅内原位成瘤小鼠体内连续传代技术,建立更为有效的替莫唑胺(TMZ)耐药胶质瘤模型,评估其耐药性和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成年C57BL/6小鼠7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13只/组):诱导组共3组(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诱导组),对照组共3组(不给药组、中剂量和大剂量对照组)。每组中5只磁共振评估肿瘤大小,5只观察小鼠生存,3只取肿瘤行原代培养。使用GL261鼠胶质瘤细胞系,对诱导组1和对照1、2、3组小鼠行原位成瘤。诱导组1使用小剂量TMZ(5 mg/kg)诱导5 d后停药10 d,再将诱导组1小鼠取瘤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分选得到胶质瘤细胞后继续培养,用于接种诱导组2。中剂量TMZ(25 mg/kg)处理诱导组2荷瘤鼠,同法取瘤分选后培养并接种诱导组3,大剂量TMZ(50 mg/kg)处理诱导组3荷瘤鼠。以此逐代适度递增药物剂量诱导耐药,建立小鼠胶质瘤TMZ耐药模型。对照组1使用不含TMZ的溶剂对照处理,对照组2、3分别使用中、大剂量(25、50 mg/kg)TMZ处理。细胞集落法检测每代小鼠原位肿瘤细胞的TMZ耐药性;CCK8法检测TMZ作用下的细胞耐药指数。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胶质瘤TMZ耐药模型并确定了其耐药性。大剂量诱导组细胞相对集落率明显高于大剂量对照组(P<0.05),相比于不给药组产生了4.25倍耐药性。大剂量TMZ能明显减小对照组荷瘤鼠肿瘤体积(P<0.05),而大剂量诱导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大剂量对照组(P<0.001),且荷瘤鼠生存时间较大剂量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8)。结论逐代适度递增药物剂量刺激原位成瘤小鼠,能建立更为有效的小鼠胶质瘤TMZ耐药株模型。
- 施林勇李宏辜俊伟宋憧李俊杰陈磊周强漆松涛陆云涛
- 关键词:胶质瘤动物模型
- 肿瘤最大横径以及与软脊膜关系对脊髓室管膜瘤患者术后肌力的影响
- 目的:脊髓室管膜瘤边界与形态规则者多能全切除并术后顺利康复,但是几乎与脊髓等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整、与脊髓软膜紧密粘连的肿瘤往往造成困扰——如果肿瘤切除不全则容易术后复发,勉强切除潜在不可逆功能损害的高风险,在当前医...
- 彭林陆云涛周强李俊杰辛宗
- 关键词:室管膜瘤脊髓荚膜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不同经鼻入路在垂体腺瘤中的作用
- 樊俊刘忆周强潘军彭玉平漆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