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曲张
  • 2篇胃静脉曲张
  • 2篇内镜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 1篇形态分析
  • 1篇组织黏合剂
  • 1篇黏合
  • 1篇黏合剂
  • 1篇合剂
  • 1篇出血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吴巍
  • 2篇王立夫
  • 2篇陶凤来
  • 2篇叶佩君
  • 2篇张环境
  • 2篇陈舒
  • 1篇吴云林
  • 1篇袁耀宗

传媒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形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的临床和内镜形态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科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340例,其中孤立性胃静脉曲张38例(11.2%)。分析其病史资料、内镜所见、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38例患者中常见病因分别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8例)及隐源性肝硬化(7例)。胃曲张静脉最常累及的区域分别为胃底大弯侧(84%)及胃底后壁侧(29%);形态上以多发结节状最常见(53%),其次为巨瘤状(37%);色泽上大多与周围正常黏膜相同(87%),且表面红色征少见(21%)。29例患者接受了内镜下硬化剂及组织黏合剂联合注射治疗术,所有患者对操作耐受良好,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孤立性胃静脉曲张为一少见疾病,其内镜形态复杂,缺乏明显色泽改变。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为其重要病因之一。内镜治疗可有效消退此类曲张静脉。
吴巍王立夫吴云林陶凤来叶佩君陈舒张环境袁耀宗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内镜栓塞治疗
胃静脉曲张内镜下黏合剂栓塞治疗后排胶与再发出血的关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胃静脉曲张内镜下黏合剂栓塞治疗后排胶过程与再发出血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病房收治,经胃镜检查明确存在胃静脉曲张,并接受了内镜下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的患者,对其行内镜随访至少1年,分析其病史资料、内镜所见、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总计55例患者接受了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0. 0±14. 6)岁,其中GOV1型12例(21. 8%),GOV2型11例(20. 0%),IGV1型32例(58. 2%)。共行黏合剂治疗58次,注射部位64点,平均每点注射1%聚桂醇(3. 79±1. 55) ml,组织黏合剂(3. 02±1. 17) ml。所有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间均生存,10例患者(7例IGV1型,3例GOV2型)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共11次,其中排胶溃疡未愈8次、静脉曲张再发出血2次、胃角溃疡出血1次。排胶溃疡完全愈合的时间平均为(8. 3±3. 4)个月,其中36例患者(69. 2%)于术后4~9个月完成整个排胶过程。对排胶过程≥12个月的患者共9例随访至2年,所有患者均完成排胶,且随访期间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内镜下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为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二级预防手段。黏合剂注射术后排胶为正常现象,术后再发出血可能和曲张静脉栓塞不完全相关,确保曲张静脉完全栓塞或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发出血风险。
吴巍陈舒陶凤来叶佩君张环境吴云林王立夫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内镜出血组织黏合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