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雅宁

作品数:4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代谢
  • 1篇地平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复宁V号
  • 1篇心绞痛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血粘
  • 1篇血粘度

机构

  • 4篇延安大学咸阳...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王雅宁
  • 3篇王显利
  • 2篇廉秋芳
  • 2篇王璇
  • 2篇李雪杰
  • 1篇牟建军
  • 1篇万丽红
  • 1篇武向阳
  • 1篇刘丽蓉
  • 1篇李艳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脂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40 mg组6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2.10±10.55)岁;20 mg组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09±9.54)岁。分别于PCI治疗前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PCI治疗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PCI术后1个月、6个月TC、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 mg组比较,40 mg组PCI术后6个月TC,术后1个月及6个月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I后6个月内40 mg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20 mg组为1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mg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20 mg组1例,未出现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但使用40 mg患者较20 mg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
王显利廉秋芳王雅宁李雪杰李艳王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心复宁V号联合西医药物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血黏度、脂质代谢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心复宁V号联合西医药物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血黏度、脂质代谢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心复宁V号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清血黏度、脂质代谢及斑块稳定性参数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4周后外周血不同切率(1/s、5/s、30/s、200/s)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质代谢指标TC、TG、LDL-C、ApoB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HDL-C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Lp-PLA2、sICAM-1、NF-κB、hs-CRP、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斑块稳定性参数AT、TTP、mTT、PI、BI、E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心复宁V号联合西医药物治疗可优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循环内环境,在稳定斑块性质方面也具有卓越效果。
马国锋武向阳王雅宁黎军德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血粘度脂质代谢
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分析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路径及效果。方法纳入该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适时调整给药方案。经1个疗程治疗之后,对比二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给予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临床指标对比观察,分析临床治疗前后二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临床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均存在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组内差异、组间差异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病情,强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显利王雅宁王璇万丽红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贝那普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3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EH组)9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65例;另收集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DM组)35例,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BPV指标包括血压标准差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以血压标准差作为BPV指标时,与N组比较,EH+DM组、EH组、DM组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及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升高(均P<0.05);与EH组比较,EH+DM组nSSD[(13.3±2.9)比(10.5±2.3)mm Hg]、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10.7±2.2)比(8.4±2.0)mm Hg]水平升高(均P<0.05)。血压变异系数作为BPV指标时,与N组比较,EH+DM组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升高(均P<0.05);DM组dDCV大于N组[(12.1±1.9)%比(10.8±2.0)%,P<0.05];与EH组比较,EH+DM组dSCV[(10.7±2.5)%比(8.5±1.8)%]、nSCV[(9.8±1.6)%比(8.0±1.7)%]升高(均P<0.05)。DM组及EH+DM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68.6%和69.2%)高于EH组和N组(43.9%和42.0%),均P<0.01。颈部血管超声结果显示,EH组、DM组、EH+DM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异常检出率较N组升高(60.2%、77.1%、84.6%比24.0%,均P<0.01);男性高于女性(73.6%比45.2%,P<0.05);非杓型组颈动脉IMT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杓型组(74.4%比47.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nSSD和nSCV与IMT相关(分别B=0.491、0.582、0.637,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日间及夜间BPV增大,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更为突出,非杓型血压检出率明显增加;颈动脉IMT异常检出率升高,且男性多于女性。
王显利廉秋芳牟建军王雅宁李雪杰刘丽蓉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