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压变异性
  • 1篇要不
  • 1篇夜间血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日间
  • 1篇他汀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2篇延安大学咸阳...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廉秋芳
  • 2篇王显利
  • 2篇王雅宁
  • 2篇李雪杰
  • 1篇牟建军
  • 1篇王璇
  • 1篇刘丽蓉
  • 1篇李艳

传媒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脂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40 mg组6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2.10±10.55)岁;20 mg组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09±9.54)岁。分别于PCI治疗前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PCI治疗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PCI术后1个月、6个月TC、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 mg组比较,40 mg组PCI术后6个月TC,术后1个月及6个月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I后6个月内40 mg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20 mg组为1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mg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20 mg组1例,未出现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但使用40 mg患者较20 mg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
王显利廉秋芳王雅宁李雪杰李艳王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3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EH组)9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65例;另收集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DM组)35例,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BPV指标包括血压标准差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以血压标准差作为BPV指标时,与N组比较,EH+DM组、EH组、DM组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及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升高(均P<0.05);与EH组比较,EH+DM组nSSD[(13.3±2.9)比(10.5±2.3)mm Hg]、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10.7±2.2)比(8.4±2.0)mm Hg]水平升高(均P<0.05)。血压变异系数作为BPV指标时,与N组比较,EH+DM组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升高(均P<0.05);DM组dDCV大于N组[(12.1±1.9)%比(10.8±2.0)%,P<0.05];与EH组比较,EH+DM组dSCV[(10.7±2.5)%比(8.5±1.8)%]、nSCV[(9.8±1.6)%比(8.0±1.7)%]升高(均P<0.05)。DM组及EH+DM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68.6%和69.2%)高于EH组和N组(43.9%和42.0%),均P<0.01。颈部血管超声结果显示,EH组、DM组、EH+DM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异常检出率较N组升高(60.2%、77.1%、84.6%比24.0%,均P<0.01);男性高于女性(73.6%比45.2%,P<0.05);非杓型组颈动脉IMT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杓型组(74.4%比47.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nSSD和nSCV与IMT相关(分别B=0.491、0.582、0.637,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日间及夜间BPV增大,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更为突出,非杓型血压检出率明显增加;颈动脉IMT异常检出率升高,且男性多于女性。
王显利廉秋芳牟建军王雅宁李雪杰刘丽蓉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