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雄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胃癌
  • 5篇预后
  • 3篇胃癌患者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
  • 3篇癌患者
  • 3篇病理
  • 2篇生存率
  • 2篇淋巴结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表达水平
  • 1篇动脉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指标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预后价值
  • 1篇预后因素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王志雄
  • 7篇王昭
  • 7篇李广华
  • 5篇何裕隆
  • 4篇蔡世荣
  • 3篇王志雄
  • 2篇徐建波
  • 2篇陈创奇
  • 2篇吴晖
  • 2篇吴晖
  • 1篇杨东杰
  • 1篇张信华
  • 1篇崔进
  • 1篇崔进
  • 1篇胡文杰
  • 1篇胡文杰

传媒

  • 10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orrmann 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BorrmannⅣ型胃癌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诊治的252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BorrmannⅣ型胃癌与非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的方法获得匹配队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525例胃癌患者中,287例BorrmannⅣ型胃癌和2238例非BorrmannⅣ型胃癌。两组患者在确诊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腹膜种植、TNM分期、手术是否达到R0切除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肝脏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微卫星状态、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orrmannⅣ型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17.3%,匹配前后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均提示该类型胃癌患者预后较非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侵犯浆膜层或邻近组织(pT4)(HR=1.56,95%CI:1.09~2.23,P=0.015)、pTNMⅣ期(HR=2.00,95%CI:1.44~2.77,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orrmannⅣ型胃癌具有侵袭性强、转移率高、根治切除率低等特点,该型胃癌患者的预后差,早期明确诊断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该类型胃癌患者的预后。
黄嘉华唐维李广华何裕隆王志雄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因素
炎症指标对胃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以更好地筛查常规化疗方案不敏感的患者并确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接受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胃癌病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对患者3个周期化疗前后的腹部CT影像进行化疗疗效评估,同时把患者分成临床缓解组(CR+PR)以及无缓解组(SD+PD),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免疫细胞、炎症指标等情况。结果对所有病例的腹部CT影像进行化疗疗效评估后,总体病例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8.89%、临床缓解率(ORR)为36.11%。通过对临床指标以及炎症指标分析后发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临床缓解组比无缓解组高[(2.94±2.38)比(2.37±0.84),P<0.05]。结论对于接受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更高的LMR提示有着更高的临床缓解率,但目前常规的临床以及炎症指标不能有效地预测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缓解率。
吴衍章王志雄李广华周志豪王昭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化疗炎症指标化疗敏感性
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下1/3胃癌的预后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D2+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下1/3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至少接受D2淋巴结清扫术的进展期下1/3胃癌的患者497例。利用治疗价值指数(therapeutic value index,TVI)即淋巴结站点的转移率乘以转移至该站点的5年生存率,评估清扫淋巴结站点的生存获益。结果D2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内淋巴结的TVI中,No.12a淋巴结TVI最低,为2.04(转移率8.47%);No.8p淋巴结TVI为3.13(转移率9.38%)而No.12b淋巴的TVI为0.87(转移率为4.80%)、No.l2p淋巴结的TVI为1.25(转移率为1.88%)、No.l3淋巴结的TVI为2.04(转移率为12.24%)、No.14v淋巴结的TVI为1.79(转移率为8.93%),均低于No.12a淋巴结的TVIO结论清扫No.8p淋巴结具有生存获益,在进展期下1/3胃癌中应纳入常规清扫范围。
周志豪王志雄黄嘉华李广华王昭
关键词:胃癌
275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及临床病理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资料,分析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探讨相关位点突变与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对比分析微卫星不稳定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共275例胃癌患者被纳入研究,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占比为6.91%(19/275),临床参数如确诊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组织类型、TNM分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等均未与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P>0.05)。而有明确记录的BorrmannⅠ、Ⅱ、Ⅲ、Ⅳ型分别占2.7%(7/257)、25.7%(66/257)、62.65%(161/257)以及9.0%(23/257),在微卫星稳定组/微卫星不稳定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MSI-H组中并无BorrmannⅣ型的患者,而BorrmannⅠ型在低度微卫星状态(MSI-L)组中占比更高。结论本研究中仅Borrmann分型与胃癌组织的MSI状态有关,且在MSI-H组中并无BorrmannⅣ型的患者,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分子机制仍有待研究。
林祺唐维王志雄李广华
关键词:胃癌微卫星不稳定临床病理因素BORRMANN分型
PHLP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PHLPP2在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HLPP2表达水平和胃癌病人临床病例特征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HLPP2在221例胃癌原发灶、30癌旁正常组织和17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了PHLPP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PHLP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1.3%和1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3% vs. 70.0%, 18.3%vs. 70.0%,31.3%vs. 18.3%, P值均<0.001);并且,PHLPP2的表达与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HLPP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7%,阴性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时间仅为3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PHLPP2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 0.56, 95%CI 0.37~0.85, P=0.006).结论 PHLPP2在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呈低表达, PHLPP2阴性与肿瘤远处转移及更差的预后相关。PHLPP2蛋白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
杨东杰王志雄王志雄徐建波吴晖吴晖李广华陈创奇张信华蔡世荣
关键词:胃癌
HER2阳性胃癌治疗进展
2014年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全球胃癌致死率位居所有肿瘤第二位^([1])。近二十年,胃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的根治性手术日趋规范。但胃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仍欠理想。目前,用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胃癌预后的主要指标仍是TNM分期,但即便TNM分期相同的胃癌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生存时间均存在明显不同。
王志雄王志雄
关键词:胃癌治疗腺癌腺瘤胃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胃癌第8p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胃癌第8p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探讨该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资料,探讨第8p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第8p组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转移阳性组)与阴性患者(转移阴性组)的生存,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第8p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第8p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53例胃癌患者被纳入研究,第8p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43%(42/653)。转移阳性组中,术前腹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95.2%比5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阳性组中T_(4)肿瘤(78.5%)、TNMⅢ期(95.2%)比例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3%和77个月,预后较转移阴性组差;多因素分析显示第8p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6,95%CI:1.41~5.83,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浆膜层或邻近组织(T_(4)期)(OR=3.38,95%CI:1.64~7.69,P=0.002)、术前腹部增强CT提示胃周淋巴结转移(OR=11.52,95%CI:3.47~71.42,P<0.001)是胃癌患者发生第8p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第8p组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疾病进展的标志,第8p组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预后较转移阴性者差,当术前的腹部增强CT提示胃周淋巴结存在转移、肿瘤分期达T_(4)期时,第8p组淋巴结更容易发生转移,建议在术中将第8p组淋巴结一并清扫。
唐维刘一帆李广华王志雄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胃周淋巴结
PHLPP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PHLPP1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157例胃癌原发灶和96例淋巴结转移灶中PHLPP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PHLP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61.8%和3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术前CEA水平无关。PHLP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总体生存率为68%,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34%(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N分期、PHLPP1蛋白低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7)。结论胃癌组织中PHLPP1蛋白缺失表达可能对胃癌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PHLPP1蛋白阴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指标。
王志雄徐建波蔡世荣何裕隆王昭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预后
pSTAT3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估pSTAT3表达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三个数据库检索,纳入8篇相关研究,包括1 314例胃癌患者进行meta分析,评估pSTAT3表达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同时根据各文献研究所在地、出版年份、研究的患者数量以及文献质量评分,进行Meta回归分析以及亚组分析。结果 pSTAT3阳性患者相比pSTAT3阴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87,95%CI:1.28~2.74,随机效应模型)。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日本的研究结果显示pSTAT3阳性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中国(HR=2.61,95%CI:2.01~3.38),日本(HR=2.20,95%CI:1.24~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韩国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54~2.11)。pSTAT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包括TMN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Lauren分型以及远处转移)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Meta分析显示pSTAT3阳性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STAT3表达有望作为胃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
余双进王昭李广华王志雄陈创奇蔡世荣何裕隆
关键词:胃癌预后META分析
右侧Toldt间隙联合胰后间隙人路切除腹膜后广泛复发性淋巴管瘤1例被引量:1
2014年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s)为淋巴道系统先天性畸形,属罕见疾病,约90%在小儿时期被诊断^([1])。腹膜后囊状淋巴管瘤(retroperitoneal lymphangiomas,RCLs)约占总体淋巴管瘤的5%以下,成年患者RCLs多因囊肿体积增大压迫邻近脏器、囊肿破裂、囊内出血等就诊^([2]),可为单房或多房。由于RCLs为良性病变,因此,有文献报道穿刺抽吸。
吴晖吴晖崔进崔进胡文杰胡文杰王志雄
关键词:淋巴管瘤淋巴管肿瘤腹膜后肠系膜上动脉复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