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楚涵

作品数:10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预后
  • 2篇血糖
  • 2篇血糖变异性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重症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间
  • 2篇细胞间黏附分...
  • 1篇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基苯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硬化

机构

  • 10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楚涵
  • 5篇邸卫英
  • 3篇李晓芳
  • 2篇赵慧新
  • 2篇蔡耘
  • 2篇李会敏
  • 2篇李强
  • 2篇金鑫
  • 2篇王惠凌
  • 2篇张杏红
  • 2篇李伟彬
  • 2篇甄微
  • 1篇刘喜艳
  • 1篇崔蕾
  • 1篇袁蓓
  • 1篇李姝雅
  • 1篇史颖
  • 1篇张泽明
  • 1篇田文艳
  • 1篇刘海燕

传媒

  • 2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糖变异性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血糖变异性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1例,分为存活组88例和3个月死亡组23例,分析两组血糖情况,对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进行计算,分析血糖变异性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死亡组GluSD、GluCV和LAGE均高于存活组[(4.75±0.46)vs(1.89±0.70)mmol/L,(53.66±4.82)vs(26.06±4。82)mmol/L,(19.03±3.51)vs(6.75±1.21)mmol/L,P<0.01],死亡组GluAve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变异性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比GluAv水平能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
王楚涵蔡耘崔欣李江同李伟彬车静邸卫英
关键词:血糖变异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滋养量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EN)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常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并给予滋养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起始量10~20mL鼻饲低速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较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较短。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血WBC、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相对较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对较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金鑫史颖袁蓓王惠凌刘海燕陈雅静邸卫英王楚涵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益生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脑卒中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14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2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血栓通0.45 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5 mg,每日2次,治疗14 d。观察入院时、治疗7、14 d血清VEGF、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7、14 d两组血清VEGF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先升高后降低,观察组治疗后7、14 d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7、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9.9±5.2)分比(58.7±4.7)分](P<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及提高VEGF水平,降低NIHSS评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李强田文艳陈立英王楚涵蔡芸金鑫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极后区综合征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免疫介导的CNS急性或亚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不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还可涉及延髓极后区(AP)、丘脑、第三和第四脑室周围等,部分风湿免疫相关性疾病也可具有与NMO相似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这些最终统一命名为NMO谱系病(NMOSD)。
王楚涵邸卫英李晓芳崔蕾耿泽正高萍李鹏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综合征免疫相关性疾病免疫介导
血糖变异性与危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8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19)。记录所有患者的初始血糖、血糖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衡量血糖变异性。分析血糖变异性与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11.12±3.90)mmol/L、(9.10±2.10)mmol/L、(4.02±1.90)mmol/L、(34.70±11.69)]均明显高于存活组[(8.29±3.07)mmol/L、(6.09±1.89)mmol/L、(1.56±0.87)mmol/L、16.80±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8、-8.35、-7.38、-7.92,P〈0.05或P〈0.01)。结论血糖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蔡耘李晓芳王楚涵李强王惠凌曹琳琳李同凯邸卫英
关键词:血糖变异性脑梗死
合并OSAHS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与sI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中青年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 ICAM-1)的关系。方法对68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据是否合并OSAHS分成两组:CI组(35例)及CI合并OSAHS组(33例)。利用彩超检查颈内动脉,观察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ELISA法检测s ICAM-1。结果中青年CI合并OSAHS组患者颈内动脉IMT为(1.333±0.185)mm,血清s ICAM-1为(371.727±30.277)ng/m L,两组均高于CI组(P<0.01),且IMT与s ICAM-1呈正相关(r=0.476,P<0.01)。结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可能与s ICAM-1有关。
赵慧新张杏红李伟彬王楚涵邸卫英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细胞间黏附分子
苯妥英钠中毒误诊为后循环缺血1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3岁,主因头晕8d,言语不清3h于20i6年2月17日入院。患者8d前出现头晕,表现为天旋地转感,走路不稳,身体向左右摇晃如醉酒感,无视物双影、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①后循环缺血;②高血压3级,很高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脑保护等治疗8d,头晕、走路不稳症状加重,出现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红色及咖啡色样物质。
张钦聪李会敏王楚涵甄微李辉
关键词:苯妥英钠中毒后循环缺血误诊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压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北京天坛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原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患者纳入此研究。回顾性分析12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Hunt-Huss分级、Fisher分级、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WFNS)分级、血压变异性等进行单因素的分析。根据随访患者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作为临床预后评价的指标,1~3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为预后不良组。结果 123例患者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预后不良17例,预后良好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P=0.007)、入院GCS评分(P=0.001)、WFNS分级(P=0.001)、血压变异系数(P=0.001),与预后不良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血压变异系数与3个月后预后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压变异系数、入院GCS评分和WFNS分级与3个月后预后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保持血压相对平稳是改善aSAH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之一。
王楚涵段婉莹李姝雅刘丽萍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压变异性预后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依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4例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给予口服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两组患者均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2.549±0.441)、(2.854±0.444)mmol/L]、TC[(2.865±1.035)、(2.992±0.991)mmol/L]、LDL-C[(1.778±0.486)、(1.827±0.527)mmol/L]、hs-CRP[(1.846±0.607)、(2.230±0.799)mg/L]及s ICAM-1[(315.532±39.717)、(345.108±30.733)ng/m L]水平均较治疗前[(3.630±0.548)、(3.862±0.683)mmol/L;(5.878±0.999)、(5.757±1.062)mmol/L;(3.687±0.581)、(3.538±0.658)mmol/L;(4.500±1.432)、(4.422±1.540)mg/L;(397.762±33.752)、(409.243±39.001)ng/m L]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TG、hs-CRP及s 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有较强的降脂作用,尤其是降TG方面,且增强抗炎作用。
赵慧新李晓芳王楚涵张泽明张杏红
关键词:荷丹片阿托伐他汀睡眠呼吸暂停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丁基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用药治疗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丁基苯酞序贯治疗(丁苯酞注射液100mL 2/d,静脉静点,疗程为2周,后改为丁苯酞软胶囊0.2g3/d,日服,疗程为10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情况。结果:两组连续治疗2、8、12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243,715.75(3,P〈0.01),且丁基苯酞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连续治疗2周、12周后B1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82,36.417,P〈0.01),治疗2周时丁基苯酞组及常规组治疗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12周后丁基苯酞组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基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延缓神经功能的缺损,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张钦聪李会敏王楚涵甄微刘喜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基苯酞序贯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