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贫民
  • 1篇学术
  • 1篇以人为本
  • 1篇人为本
  • 1篇社会参与
  • 1篇社会救助
  • 1篇社会时间
  • 1篇社会形态
  • 1篇宋代
  • 1篇内生
  • 1篇内生机制
  • 1篇嵌入性
  • 1篇民国
  • 1篇民国时期
  • 1篇近世
  • 1篇救助
  • 1篇环保
  • 1篇环保实践
  • 1篇环保制度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4篇宣朝庆
  • 4篇陈旭华

传媒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城市史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层环保实践中的“嵌入性困境”
2020年
环境保护作为国家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突破环保制度在基层社会的实践困境是环境治理深入推进的关键。本文认为,对环保实践的研究须返回到具体的、日常运作的环保实践中去探寻环保实践的展开过程,将研究重点从“环境治理如何推进”的具体问题置换到“环保制度对基层社会秩序嵌入过程”的结构性思维之下,探寻导致环境治理困境的内生机制,以期为环境治理的深入化提供方向。
宣朝庆陈旭华
关键词:环保实践环境治理环保制度嵌入性内生机制环境保护
从社会时间到社会形态:“近世”概念中的学术共同体意识被引量:1
2016年
"近世"一词作为重要的学术概念,其意蕴从战国至近代发生了深刻地变迁。由于缺乏对"近世"一词含义的梳理,当下混用"近世"与"近代",以及不同学科间用法不一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学术共同体的时空体验出发,围绕"近世"含义的演变,发现这一概念经历古今嬗变和中西交融的双重变迁,从一种模糊的时间概念发展为一种对社会基本形态的表达,用以描述宋代之后的平民社会。"近世"概念在内涵上的变化,反映了学术共同体的代际变迁和时代感的变化,对于认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集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宣朝庆陈旭华
关键词:近世社会形态
观念转变与城市创新:基于天津贫民工厂的社会空间分析
2018年
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集聚所导致的空间矛盾,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民国时期贫民工厂这一公共空间所承载的社会救助实践揭示了贫民工厂建设的内在逻辑,即建设主体随着观念层面对贫民认知的转变,不断创新其实践逻辑。国家与社会力量在建设贫民工厂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授予贫民技艺到保障个体权利的变化;从空间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建构教养空间到构筑良性的生存空间的改变,这种改变背后是对城市空间治理逻辑的不断体认。该过程蕴含了中国城市建设早期城市伦理、国家责任及公民权利的发轫与进步,厘清它有助于在城市发展中加深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
陈旭华宣朝庆
关键词:以人为本
如何突破社会救助的效率困境——基于民国时期浙江省贫民工厂的探讨
2019年
突破效率困境是社会救助实践的关键要求。本文以民国时期浙江省贫民工厂为案例,发现贫民工厂建设的效率困境源于生产和福利之间的内禀性矛盾,该困境的突破有赖于国家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杭州贫民工厂的建设因政府释放的社会参与空间的弹性变化,从而使得救助效率呈现出阶段性差异。浙江省随后以杭州贫民工厂为典范,保持路径依赖的同时开始制度创新,在贫民工厂推广中构建出官商合营模式,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商人在贫民工厂中的参与,有助于社会救助效率的提升。总之,浙江省贫民工厂破解效率困境的探索是民国时期教养结合救助实践中较为成功的案例,该经验对提升当前社会救助效率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宣朝庆陈旭华
关键词:社会救助社会参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