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杰

作品数:24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玉米秸
  • 8篇玉米秸秆
  • 8篇秸秆
  • 5篇还原糖
  • 4篇淀粉
  • 4篇色谱
  • 4篇响应面
  • 4篇响应面法
  • 3篇多酚
  • 3篇应激
  • 3篇酸解液
  • 3篇微波
  • 3篇绿豆
  • 3篇发酵
  • 2篇多酚类
  • 2篇多酚类物质
  • 2篇游离氨基酸
  • 2篇溶剂抽提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机构

  • 24篇黑龙江八一农...

作者

  • 24篇李文杰
  • 16篇曹龙奎
  • 11篇寇芳
  • 8篇李洪飞
  • 7篇王维浩
  • 6篇张莉莉
  • 6篇贾鹏禹
  • 6篇康丽君
  • 5篇尹婧
  • 3篇杨焕民
  • 3篇孙大庆
  • 3篇连帅
  • 3篇沈蒙
  • 2篇李良玉
  • 2篇李朝阳
  • 2篇孙蕊
  • 2篇葛云飞
  • 2篇李鸿飞
  • 1篇宋大巍
  • 1篇武瑞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饲料研究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酸菌强化发酵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自然发酵的优势菌-乳酸菌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分析不同菌属在小米自然发酵中的改性机理及发酵对小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0.2 g/100 ml的Na OH提取发酵后的小米淀粉,检测乳酸菌发酵后对小米淀粉颗粒结构、结晶度、官能团、分子量、糊化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乳酸菌发酵后,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的侵蚀迹象,而自然发酵淀粉颗粒表面侵蚀迹象较轻。乳酸菌发酵后小米淀粉的结晶度较自然发酵增加1.49%。发酵未改变小米淀粉官能团区的峰位,但特征峰强度减弱,乳酸菌发酵后小米淀粉指纹区图谱消失。未发酵小米淀粉重均分子量(Mw)在1.5×10~4~5.9×10~5 g/mol之间,自然发酵小米淀粉Mw在2.1×10~4~5.4×10~5g/mol之间,乳酸菌发酵小米淀粉Mw在1.6×10~4~5.3×10~5 g/mol之间,乳酸菌发酵后支链淀粉长链及直链淀粉比例减少,而中间及短支链淀粉的比例相对增加。乳酸菌发酵96 h,与自然发酵相比,糊化温度下降0.84℃,热焓值增加1.00 J/g,回生值下降743 m Pa·s。结论自然发酵的优势菌-乳酸菌可使小米淀粉的分子结构、糊化及老化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并在小米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寇芳王维浩王立东李文杰康丽君宁冬雪夏甜天沈蒙曹龙奎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小米淀粉分子结构糊化
产前母体应激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产前母体应激增加了子代行为异常和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本综述系统分析了近几年有关产前母体应激的流行病学研究,总结了产前母体应激对子代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即产前母体应激对子代神经系统的发育、认知功能以及子代HPA轴的功能等的影响。
李文杰连帅徐彬王立鹏臧树成袁建彬杨焕民
关键词:产前应激子代神经发育HPA轴
牛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牛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含量是反馈牛生理代谢的重要指标,其中游离氨基酸是小分子代谢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营养或动物生理研究中重要的考察对象,近年来牛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靶向代谢组检测以其高灵敏、高通量方法特性为系统生物学提供了更新的研究手段,成为代谢组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工具。本文以血清中游离氨基酸检测方法为重点对前人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动物营养或动物生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技术支持。
孙蕊贾鹏禹寇芳李文杰修建成
关键词:牛血清游离氨基酸
小米自然发酵菌株的鉴定及发酵菌株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自然发酵筛选对小米改性起主要作用的菌种,并对发酵菌株的特性进行分析。方法用培养基筛选小米自然发酵液中主要菌种,分离纯化后,进行菌株生理生化鉴定、26S r DNA、16S r DNA序列测定,菌株纯培养后的p H、微生物菌落数曲线绘制,发酵菌株有机酸含量检测,并对不同菌株的产酸、产胞外淀粉酶的能力进行检测。结果从自然发酵液中筛选出的菌种主要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芽孢菌(Bacillus)。植物乳杆菌在发酵12 h时菌落数达到生长的指数期,之后p H迅速下降;戊糖片球菌及屎肠球菌在发酵24 h时菌落数达到生长的指数期,之后p H迅速下降,培养40 h时戊糖片球菌的p H明显低于二者;酿酒酵母及芽孢菌在发酵36 h时菌落数达到生长的指数期,之后p H略有下降。相同时间内,戊糖片球菌的产酸能力>植物乳杆菌>屎肠球菌,而酿酒酵母和芽孢杆菌不具产酸能力;戊糖片球菌有较强的产酒石酸及乳酸的能力,植物乳杆菌具有产酒石酸及乳酸的能力,但弱于戊糖片球菌,而屎肠球菌有较强的产乳酸的能力;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屎肠球菌、酿酒酵母不能产胞外淀粉酶,而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淀粉降解能力。结论确定了自然发酵小米中的主要菌种,为研究自然发酵小米淀粉老化特性等奠定了基础。
寇芳李文杰沈蒙宁冬雪夏甜天葛云飞王维浩曹龙奎
关键词:小米自然发酵菌株鉴定特性分析
新鲜玉米须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新鲜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新鲜玉米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工艺优化,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5、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4次,此工艺下的玉米须多糖的提取率为3. 66%,纯度为81. 1%;此外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鲜玉米须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 13和1. 56 mg/m L,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都为6. 25 mg/m L; 5 mg/m L新鲜玉米须多糖溶液的DPPH清除率及抑制小鼠红细胞自氧化率和1 mg/m L的维生素C相比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此工艺下的新鲜玉米须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抗氧化活性。
徐彬连帅袁建彬李文杰王立鹏臧树成郎立敏陈妍李鑫月杨焕民
关键词:水提醇沉抗菌抗氧化
微波和超声波协同辅助溶剂抽提制绿豆多酚的方法
本发明的微波和超声波协同辅助溶剂抽提制绿豆多酚的方法涉,及绿豆深加工技术领域,其操作步骤包括预处理、投料、浸渍和分离四个步骤,其操作步骤简单快捷、制备过程节能高效、且制备成本低,其同时利用微波和超声波协同辅助丙酮抽提绿豆...
孙大庆李洪飞李文杰曹龙奎
顺序式模拟移动床分离玉米秸秆酸解液中糖酸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顺序式模拟移动床分离玉米秸秆酸解液中糖酸的方法,它具体为:将玉米秸秆酸解液通过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设备分离,分离阶段,8根色谱柱串联,由第3柱下的循环泵将柱中液体抽出注入第4根柱,第4根柱中液体注入第5根柱...
曹龙奎李洪飞李文杰
文献传递
微波辅助提取绿豆多酚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绿豆中多酚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p H和温度7个因素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利用SAS软件进行显著性和方差分析,确定料液比、溶剂浓度和p H为重要因子,并最终获得微波辅助提取绿豆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15%丙酮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45 g·m L-1、微波功率700 W、提取时间12 min、温度58℃、溶液体系p H为1.45、提取次数2次,按此工艺进行提取,绿豆多酚得率达到48.546 mg·g-1。
李洪飞李文杰孙大庆贾鹏禹宋大巍曹龙奎
关键词:微波
超微粉碎对小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对小米进行处理,分别对小米粉体的粒径、休止角和滑角、溶解性、酶解性及糊化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米超微粉体粒径越小,粉体溶解度越大,糊化温度越低,小米粉体粒径为35.87μm时,溶解度最高为11.2%(100℃),糊化温度为48.64℃,酶解时间为45.23 min,酶解速度为0.106 g·min-1。通过超微粉碎,小米粉体的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且差异显著(P<0.05)。
王维浩张莉莉李文杰曹龙奎
关键词:超微粉碎技术小米理化特性
柱前衍生化液相色谱法测定牛血清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建立牛血清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柱前衍生化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乙腈沉淀方法去除血清样品中的蛋白,以异硫氰酸苯酯(phenylisothiocyanate,PITC)在三乙胺碱性条件下衍生游离氨基酸,采用氨基酸分析柱(Sepax AAA,250 mm×4.6 mm ID)及乙腈-醋酸钠缓冲体系梯度洗脱分离18种目标组分,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 nm。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重现性、准确性和精密性验证,并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结果18种游离氨基酸在60 min内完成分离,各目标组分在0.5~2.5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测限在0.019~0.163μmol/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2%~2.28%之间。准确性和精密性试验中检测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3.10%~101.61%之间,RSD在0.19%~3.82%之间。结论采用PITC柱前衍生化液相色谱法可实现牛血清中18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准确性及精密性良好,可为动物营养及生理研究提供检测手段。
贾鹏禹孙蕊寇芳李文杰修建成武瑞
关键词:柱前衍生化液相色谱法牛血清游离氨基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