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焱

作品数:1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免疫
  • 5篇病理
  • 4篇染色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临床病理
  • 3篇组织化学
  • 3篇淋巴
  • 3篇免疫组化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分子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淋巴结

机构

  • 1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王焱
  • 7篇王丛阳
  • 5篇林莉
  • 5篇郭文文
  • 3篇金宁
  • 2篇熊林
  • 1篇王建
  • 1篇何震宇
  • 1篇包红雨
  • 1篇刘冲
  • 1篇王建宁
  • 1篇马恒辉
  • 1篇张柳波
  • 1篇蒋苏豫
  • 1篇孟庆齐
  • 1篇张大为
  • 1篇常建宁
  • 1篇韩雪
  • 1篇张露

传媒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宫颈刮片的制作技巧与质量控制被引量:5
2016年
传统宫颈刮片是取样医师用一次性宫颈刮板在宫颈口刮一圈后,均匀涂在玻璃片上,经过特殊的巴氏染色,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由于其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因此传统宫颈刮片已经作为妇科常规检查,特别是筛查子宫颈癌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由于传统宫颈刮片受人为因素影响、涂片较厚、不易观察等缺点,导致诊断的准确率低,且有一定的误、漏诊。因此根据传统刮片的特点,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加强质量控制,提高阳性检出率。笔者通过对20000余例传统宫颈刮片的结果分析,探讨传统宫颈刮片的制作技巧与质量控制,现报道如下。
郑传会林莉王焱马恒辉金宁
关键词:宫颈刮片巴氏染色
非典型宫颈腺细胞在宫颈细胞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宫颈腺细胞(AGC)在宫颈细胞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9年8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检查的AGC病例34例,与其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并分析。结果宫颈腺上皮异型增生7例(20.59%),宫颈腺癌2例(5.88%),子宫内膜腺癌4例(11.7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腺体9例(26.47%),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5.88%),宫颈管内膜慢性炎7例(20.59%),子宫内膜息肉2例(5.88%),宫颈腺上皮微腺型增生1例(2.94%)。根据病变类型,分为腺上皮病变组(13例)和鳞状上皮病变组(11例),两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C在宫颈组织学对照中,若为良性或者癌前病变,多数为宫颈管腺上皮异形增生以及较大比例的需要鉴别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腺体;若为恶性,则多数为宫颈腺癌或子宫内膜腺癌及需要鉴别的低分化鳞癌。此外,不同病变类型可能与年龄有关系,40岁以上是腺上皮病变的高发年龄段。
熊林王焱何风霞王丛阳张大为金宁
关键词:宫颈细胞学液基细胞学
Masson染色和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在显微镜下结肠炎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显微镜下结肠炎( microscopic colitis, MC)是一类慢性水样腹泻,内镜下结肠黏膜正常或轻度异常,病理组织活检呈特异性改变的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约占慢性腹泻的13%[1],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MC肠镜下黏膜并无特殊表现,而其他的相关影像学及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并无帮助,因此结肠镜组织活检显得尤为重要[2],而对活检组织进行 Masson特殊染色合并 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对该病的诊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将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王丛阳王焱
关键词: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
色素痣组织传统脱黑色素及免疫组化处理方法的条件优化被引量:7
2018年
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又名色素痣,是皮肤的黑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且以颜面部多发。因现代人们对外貌的要求并担心其恶变,色素痣手术切除逐年增加,成为病理科较常见的组织标本之一。根据痣细胞巢的生长部位可分为交界痣、复合痣、
王丛阳王家俊王焱
关键词:色素痣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的理想方法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BRAF V600E突变,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13例结直肠癌标本BRAF V600E免疫组化和qRT-PCR的结果,以测序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免疫组化检测阳性19例,阴性82例,不确定诊断12例。其中19例阳性标本经测序确认BRAF V600E突变6例,未突变13例;12例不确定诊断病例经测序确认1例突变,11例未突变。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为16.81%,阴性检出率为72.57%,不确定诊断例数占检测例数的10.62%。113例结直肠癌标本同时行qRT-PCR检测,结果突变7例,未突变106例,阳性检出率为6.19%,阴性检出率为93.8%,无不确定诊断,与测序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以测序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检测BRAF V600E中的应用价值,免疫组化和qRT-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准确率分别为100%、86.32%、31.58%、100%、0、13.68%、87.13%和100%、100%、100%、100%、0、0、100%。经配对χ^2检验这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0001)。结论在结直肠癌BRAF V600E检测中,qRT-PCR较免疫组化有更高的准确性。
王丛阳郭文文王家俊熊林金宁王焱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顶浆分泌型乳腺癌HER2扩增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王焱郭文文何雪王从阳林莉
16例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间经外科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剥除后诊断的16例IFP患者临床、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IFP中,男女比例1∶1,患者年龄29~87岁,中位年龄60.5岁,14例发生于胃,以胃窦部(9例)最多见,2例发生于大肠,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部分病例伴有黑便;病灶形态多样,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纤维黏液样间质背景中有丰富的血管网,伴有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现为肿瘤细胞全部表达CD34(16例),15例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Ki-67增殖指数较低(1%~10%);15例采取内镜下剥除治疗,1例于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时意外发现,行外科手术切除;12例术后随访,皆无复发和转移。结论:IFP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肿瘤切除后预后较好。
金欣王焱
关键词:胃肠道病理诊断治疗预后
惰性白血病期套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提高对惰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惰性白血病期MCL患者资料。采用细胞涂片方法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细胞遗传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分析,同时进行淋巴结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惰性MCL的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60岁,无明显临床症状,伴白血病表现,无淋巴结肿大。2008年曾因孤立性淋巴结肿大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形态学检测示小细胞型,免疫表型为κ轻链,细胞遗传学示t(11;14)异位,存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Ki-67阳性指数低。回顾性病理诊断为原位MCL。结论惰性MCL少见,特征为无临床症状,无或轻度淋巴结肿大,惰性进展,常伴白血病表现,免疫表型轻链表达以κ为主,无复杂核型,形态学为经典或小细胞型,Ki-67阳性指数<10%,病理检查可见原位肿瘤,IgVH基因突变阳性和SOX11阴性多见。不适合用MCL国际预后指数对惰性白血病期MCL进行预后分析,应采取观察和等待、待疾病进展后再行治疗的策略。
谢宇王建宁包红雨王焱施小凤韩雪孟庆齐张露张柳波蒋苏豫陈婉如邹辛迪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形态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检测应用比较
2023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检测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BRAF V600E突变,以测序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检测BRAF V600E的差异。回顾分析2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采用qRT-PCR检测BRAF V600E,比较同一组织不同获取方式对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检测BRAF V600E,免疫组化特异度为85.45%(47/55)、阳性预测值为91.67%(88/96)、准确率为94.41%(135/143)、假阳性率为14.55%(8/55)。qRT-PCR特异度为98.19%(54/55)、阳性预测值为98.88%(88/89)、准确率为99.30%(142/143)、假阳性率为1.8%(1/55)。经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差异,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假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 01)。另外,2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FNAC 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为69.81%(185/265),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为76.98%(204/265)。经配对χ2检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qRT-PCR检测BRAF V600E突变优于免疫组化;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前FNAC标本,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检测BRAF V600E阴性的病例,建议术后石蜡组织复检BRAF V600E突变状态。
王丛阳郭文文朱晓静王焱
关键词:乳头状癌QRT-PCR
异染色质蛋白1结合蛋白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异染色质蛋白1结合蛋白3(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 binding protein 3,HP1BP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外源性RNA干扰技术结合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体外实验探讨HP1BP3的肿瘤生物学效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13例结直肠癌中HP1BP3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外源性敲低HP1BP3表达与SW480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相关。313例结直肠癌中,HP1BP3高表达104例,低表达209例,HP1BP3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及病理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01)。[结论]HP1BP3低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抑制相关,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进展的结直肠癌中可能存在异常的染色质重塑。
朱金鑫杜杨斌力海伦付志强王焱王丛阳郭文文何震宇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