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胜

作品数:505 被引量:1,794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6篇期刊文章
  • 140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1篇医药卫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4篇食管
  • 109篇中医
  • 108篇反流
  • 103篇胃食管
  • 100篇食管反流
  • 99篇胃食管反流
  • 98篇流病
  • 95篇食管反流病
  • 94篇胃食管反流病
  • 74篇针疗
  • 74篇针疗法
  • 74篇指针疗法
  • 66篇疗效
  • 48篇背俞
  • 46篇中药
  • 35篇慢性
  • 34篇中医药
  • 34篇疗效观察
  • 34篇溃疡
  • 31篇便秘

机构

  • 287篇柳州市中医院
  • 245篇广西中医药大...
  • 154篇广西中医药大...
  • 10篇江西中医药大...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桂林市中医医...
  • 3篇桂林医学院附...
  • 3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504篇谢胜
  • 141篇周晓玲
  • 98篇侯秋科
  • 76篇刘园园
  • 58篇刘礼剑
  • 50篇韦金秀
  • 49篇税典奎
  • 46篇张越
  • 44篇黄晓燕
  • 43篇陈广文
  • 41篇颜春艳
  • 36篇谭金晶
  • 31篇朱初良
  • 31篇蒋应玲
  • 29篇张志杰
  • 27篇杨文革
  • 27篇梁谊深
  • 22篇张云波
  • 22篇陈峭
  • 20篇宁庆云

传媒

  • 20篇辽宁中医药大...
  • 19篇时珍国医国药
  • 18篇中国中西医结...
  • 17篇辽宁中医杂志
  • 14篇中国实验方剂...
  • 14篇江西中医药
  • 11篇河南中医
  • 10篇世界中医药学...
  • 9篇广西医学
  • 8篇陕西中医
  • 8篇中国中医基础...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7篇现代中西医结...
  • 7篇四川中医
  • 6篇中医药导报
  • 6篇亚太传统医药
  • 5篇中国中医药信...
  • 5篇中国药房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8篇2025
  • 31篇2024
  • 36篇2023
  • 14篇2022
  • 13篇2021
  • 13篇2020
  • 30篇2019
  • 29篇2018
  • 14篇2017
  • 18篇2016
  • 30篇2015
  • 37篇2014
  • 43篇2013
  • 48篇2012
  • 39篇2011
  • 34篇2010
  • 27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5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水疗结合中药煎剂灌注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谢胜朱初良黄玲蒋应玲陈蓓乔艾春杨文革殷小兰
关键词:肝性脑病肠道水疗中药灌肠
“4P”健康管理模式在脾胃病专科“治未病”应用中的思考和实践
1脾胃病专科疾病防治与"治未病"据笔者观察,目前一些中医专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诊疗缺乏真正的"系统观",致使临床思路狭隘;忽略人的社会性,割裂身心联系;经典理论缺位,缺乏专业内涵;文化观念淡薄,软环境建设不...
谢胜周晓玲马继征刘圆圆侯秋科张越
文献传递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结果在治疗结束时,各组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指数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穴位皮温均有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温度改善比对照组明显。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提高足三阴经穴位皮温,调节经脉经气运行以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为NAFLD的经络病机认识奠定基础。
周晓玲谢胜侯秋科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穴位埋线足三阴经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及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梁谊深谢胜冯金娟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针刺穴位注射
“黄芪三白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黄芪三白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三白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及缓解上腹痛、上腹饱胀、反酸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纳差、嗳气疗效则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促进溃疡愈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Hp根除率达48.1%,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三白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很好疗效和安全性。
朱初良谢胜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状积分
“脾胃治未病”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7
2019年
全民健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发展中医药列为国家战略.指出中医要充分发挥在“治未病”中的引领作用和独特优势。这一定位顺应了医疗重心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潮流。
谢胜刘园园刘礼剑刘倩张丽敏
中药调控TLR4信号通路干预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常见重症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一直是急危重症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抗感染、液体复苏、机械辅助通气等方案治疗脓毒症,但预后疗效差和费用高昂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因此,现阶段有必要探寻一种新型、高效、安全、廉价的药物和治疗模式。中医药治病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本,能够有效调控脓毒症的进展,维持机体稳态,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致死率。然而,目前仍缺乏对中药调控TLR4信号通路治疗脓毒症的系统阐述。故该文通过检索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TLR4信号通路与脓毒症的关系及中药在该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发现,一些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和中药制剂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有效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修复各脏器损伤,改善脓毒症预后。但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研究直接聚焦TLR4这一分子的差异表达和功能,忽视了TLR4的下游分子表达及表型作用,对通路间的交替机制、关系及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存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不明、促炎-抗炎平衡机制模糊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以期为脓毒症的潜在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严静谢胜葛来安王光耀刘柱韩冰洁曾耀萱彭金婵钱锦程黎丽群
关键词:脓毒症中药
旋覆代赭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管活性肠肽2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胃泌素受体(GASR)及血管活性肠肽2受体(VIPR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每只大鼠按10g...
税典奎谢胜
关键词:胃动力低下胃泌素受体旋覆代赭汤
文献传递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及诊治进展被引量:31
2013年
胃肠动力障碍是众多功能性胃肠病如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功能性便秘等共同的病理变化。此外,有些器质性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等,可同时伴有胃肠动力障碍。
税典奎谢胜
关键词:胃肠动力障碍发病机制诊治
运用红外热像图观察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对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对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影响。方法:对25例亚健康人群进行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干预,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干预前后上焦、中焦、下焦、正面全身、背面全身、任脉及督脉区域热值变化。结果:干预后上焦、中焦、下焦、正面全身、背面全身、任脉及督脉区域的热值明显升高(P<0.01),受干预者经络经气郁滞状态改善,周身热量分布较前均匀、平衡。结论:逆周天小循环中央导引术可能通过以意导气的方式,实现人体气交,从而达到引阳入阴、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刘园园彭柳莹谢胜
关键词:红外热像图经络藏象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