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斯烈钢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对虾
  • 3篇苗种
  • 3篇健康苗种
  • 3篇凡纳滨对虾
  • 2篇形态性状
  • 2篇性状
  • 2篇养殖
  • 2篇山脉
  • 2篇人工育苗
  • 2篇无特定病原
  • 2篇苗种生产
  • 2篇苗种质量
  • 2篇棘胸蛙
  • 2篇病原
  • 1篇对虾白斑杆状...
  • 1篇形质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循环水
  • 1篇循环养殖
  • 1篇沿岸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余姚市水产技...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斯烈钢
  • 4篇申屠基康
  • 3篇王志铮
  • 3篇朱卫东
  • 2篇富裕
  • 1篇吴雄飞
  • 1篇吴雄飞
  • 1篇王春琳
  • 1篇施祥元
  • 1篇陈波
  • 1篇马天祥
  • 1篇王扬
  • 1篇娄永江
  • 1篇王建平
  • 1篇罗海忠
  • 1篇倪梦麟
  • 1篇朱冬发
  • 1篇郑凯宏
  • 1篇顾晓英
  • 1篇李鸿鹏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现代渔业信息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黑龙江水产
  • 1篇2000年中...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6年
斯烈钢吴雄飞王建平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苗种生产苗种质量无特定病原沿岸水域
99宁波地区中国对虾虾苗和养成期对虾杆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利用PCR和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对宁波地区对虾育苗厂的中国对虾虾苗和虾塘养成期间的中国对虾进行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检测,发现有80℅育苗厂的虾苗和100℅虾塘的养成虾都有WSSV,但感染程度差异较大.两种检测技术...
王建平申屠基康斯烈钢吴雄飞伊祥华黄灿华
关键词:斑点杂交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病害检测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循环水虾—贝综合池塘养殖模式研究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适宜于海淡水养殖和高密度养殖等特点,由于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其养殖产量已占世界虾类之首。对虾病毒性疾病使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挫折。对虾养殖业的传统养殖模...
斯烈钢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循环养殖HACCP池塘养殖模式
文献传递
四明山脉溪流区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被引量:3
2015年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亲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棘胸蛙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20项生物学测定指标和25项形质评价指标中,两性亲体间具显著差异的分别为17项和16项,两者基于形质评价指标均值计算所得的欧氏距离为0.305(P<0.01);(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41%,其中第一主成分可归为与脏器质量配置相关的能量代谢因子,第二主成分可归为以头宽和吻长为代表的与口腔空间大小有关的食物吞咽因子,后三个主成分可归为以足肢比和眼间距为代表的与寻食、跳跃和抱食能力相关的捕食功能因子;(3)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前足长/前肢长)、L5(吻长/肩宽)、L7(眼间距/头宽)、W2(胃质量/心质量)、W4(肺质量/心质量)、W6(性腺质量/心质量)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棘胸蛙两性亲体,雌、雄亲体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84.52%、83.53%和83.33%、84.34%,综合判别率为83.93%。
杨程富裕朱卫东申屠基康斯烈钢王志铮
关键词:棘胸蛙亲体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被引量:1
2006年
凡纳滨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为提高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质量关键技术,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育、连续传代和无特定病原繁育技术体系。
斯烈钢吴雄飞王建平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6年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70年代初在厄瓜多尔正式养殖。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目前的苗种市场不规范,已经进入低价格的恶性竞争状况,大量使用药物提高出苗率,其中幼体出苗率可达80%,单位水体出苗量可达30万尾/m^3。这一现状在解决我国凡纳滨对虾苗种不足的同时,也导致苗种质量的严重下降。为了提高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质质量和苗种质量,我们对提高人工育苗质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育、连续传代和无特定病原(SPF)种苗繁育技术体系。
斯烈钢吴雄飞王建平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苗种生产人工育苗技术苗种质量无特定病原
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养殖与加工技术研究
王春琳施祥元倪梦麟顾晓英朱冬发陈波郑凯宏娄永江斯烈钢罗海忠马天祥王扬
该成果系列研究了梭子蟹繁殖生物学、人工育苗、育种、养殖与加工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类型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繁殖生物学、繁殖营养学、养殖生态学、梭子蟹成体养殖技术和加工工艺。研究团队1994年在国内率先突破三疣梭子...
关键词: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养殖
四明山脉溪流区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成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0
2015年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成熟个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鼻间距(INS)、眼间距(IS)、眼径(ED)、吻长(SL)、头长(HL)、头宽(HW)、肩宽(SW)、前肢长(FLL)、前肢臂长(FAL)、前足长(FFL)、后肢长(HLL)、后足长(HFL)、肩肛距(SAL)、体长(SUL)、体积(BV)等15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BW)和净体质量(NW)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除IS、ED、SL等3项形态性状测量值无性别差异外,其余12项形态性状及BW、NW测量值均呈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2)各形态性状与雄性测定群体的BW和NW测量值均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雌性BW和NW测量值未呈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则分别为ED、SL、FFL和ED、SL、HL(P>0.05);(3)经通径分析,雄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52和0.939,雌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对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22和0.860,其中影响两者BW和NW的决定性变量均为BV;(4)经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分别给出了用于估算棘胸蛙两性成体BW和NW的回归方程。
斯烈钢富裕李鸿鹏朱卫东申屠基康王志铮
关键词:棘胸蛙形态性状体质量性别差异
水库放养模式下日本鳗鲡养成品形态性状对体重和净体重的影响效应被引量:6
2015年
随机选取25尾水库放养模式养成的同生群日本鳗鲡为研究对象,逐一测量其全长(X_1)、肛长(X_2)、头长(X_3)、吻长(X_4)、下颌长(X_5)、头高(X_6)、肛部体高(X_7)、头宽(X_8)、眼间距(X_9)、肛部体宽(X_(10))、肛围(X_(11))、体重(BW)、净体重(NW)等13项表型性状后,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形态性状对体重和净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所测11项形态性状与体重、净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肛部体宽(X_(10))、肛长(X_2)、头宽(X_8)、全长(X_1)和下颌长(X_5)等5项形态性状对体重、净体重相关指数分别为0.985和0.986。其中,对体重和净体重的直接作用均以肛部体宽(X_(10))为最大,分别为0.545和0.527,对体重和净体重产生的间接作用均以头宽(X_8)为最大,分别为0.715和0.699;(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和净体重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BW=17.669X_(10)+1.785X_2+8.292X_8+0.153X_1=13.900X_5-658.897和NW=15.505X_(10)+1.643X_2+8.209X_8+0.139X_1-12.030X_5-606.031。
斯烈钢袁向阳杨磊朱卫东申屠琰申屠基康王志铮
关键词:形态性状体重日本鳗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