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起搏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脏
  • 3篇心脏起搏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尖
  • 2篇心尖部
  • 2篇心尖部起搏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起搏
  • 2篇起搏方式
  • 2篇起搏器
  • 2篇尖部
  • 2篇房颤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机构

  • 4篇常熟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盛晓东
  • 4篇金骁琦
  • 4篇周建龙
  • 4篇范韬
  • 4篇陆敏
  • 3篇陈志贤
  • 3篇祁平东
  • 3篇金静
  • 3篇郑冠群
  • 2篇朱天哲
  • 2篇徐伟中
  • 1篇朱宗成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起搏方式对高右室起搏比例患者心功能及心房颤动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部位对高右室起搏比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新发心房颤动(AF)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置入DDD永久起搏器的缓慢性窦房结功能失调或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选择其中高右室起搏比例者(右室起搏累积百分比>50%)共120例,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n=47)及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n=73)。随访内容包括起搏器置入术前、术后3年AF发生情况和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随访期间RVA组新发AF患者比例高于RVS组(23.40%对16.43%,P=0.03)。术后3年,与RVA组相比,RVS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于DDD起搏模式下高右室起搏比例患者,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AF的发生。
周建龙陆敏朱宗成朱天哲盛晓东范韬金骁琦
关键词:室间隔起搏心尖部起搏心律失常
不同右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右室心尖起搏比例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根据右室起搏累积百分比分为低起搏比例组和高起搏比例组。随访置入起搏器后新发房颤、心衰住院、死亡等。结果:入选的294例患者中,死亡18例。低起搏比例组新发房颤发生率低于高起搏比例组(4.2%对9.9%),低起搏比例组因心衰住院人数低于高起搏比例组(4.2%对7.9%)P<0.05。低起搏比例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高起搏比例组,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高于高起搏比例组,P<0.05。在校正影响患者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后,心功能与右心室起搏比例相关。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产生的不良后果与起搏比例相关。
盛晓东陆敏周建龙徐伟中朱天哲范韬金骁琦金静陈志贤郑冠群祁平东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心血管疾病
不同起搏方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远期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房室顺序起搏(DDD)起搏方式曾被认为是一种"全能"的起搏方式,因为与心室同步(VVI)起搏相比它能保持房室同步,与心房同步(AAI)相比它具有心室起搏和感知功能避免心室停搏。
盛晓东陆敏金骁琦徐伟中周建龙范韬金静陈志贤郑冠群祁平东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盛晓东周建龙范韬金骁琦金静陈志贤郑冠群陆敏祁平东
关键词:心律失常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