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康宁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教育
  • 7篇高等教育
  • 5篇院校
  • 3篇教育评估
  • 3篇高职
  • 3篇高等教育评估
  • 3篇高校
  • 2篇亚文化
  • 2篇外部质量保障
  • 2篇文化
  • 2篇教育学
  • 2篇高职院校
  • 2篇非主流
  • 1篇档案袋
  • 1篇档案袋评估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地区高校
  • 1篇第三方评估
  • 1篇滇池
  • 1篇独语

机构

  • 16篇云南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云南国土资源...

作者

  • 17篇刘康宁
  • 7篇张建新
  • 5篇董云川
  • 2篇刘徐湘
  • 1篇张星星
  • 1篇刘康宁
  • 1篇徐延宇
  • 1篇盛敏
  • 1篇刘永存
  • 1篇王顶明
  • 1篇曹潇吟
  • 1篇郑莉娟
  • 1篇马杰

传媒

  • 4篇高教发展与评...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2篇上海教育评估...
  • 1篇江苏高教
  • 1篇教育评论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评价与管理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评估指标相关性的问题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教育评估指标的相关性假设是以系统评价观为基础的。本文探讨在系统学研究框架下,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以及指标评估与问题评估关联性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此建立评估指标关联性研究的逻辑和方法。
刘康宁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的聚类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以2004年教育部制订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为案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评估指标的归类属性及指标整合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性。
刘康宁董云川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聚类分析
高职院校师生对评估认同的实证研究
2013年
通过对云南省3所高职院校师生的实证调查,探讨不同评估主体对评估的认同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对评估指标体系的职业特色认同度较高,普遍认同新评估方案从"诊断性"向"发展性"的转变;高职评估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学生对评估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刘康宁张星星
关键词:高职院校评估实证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以XX省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宏大命题。本研究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视角,对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建立了“有效性”和“适用性”的分析框架,探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效问题,以及保障体系对...
刘康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性
文献传递
基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被引量:2
2014年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产出及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从高校资源和声誉的维度逐渐转向学生学习成果的维度。本文在分析美国专业认证中如何运用学习成果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我国专业评估应在评估主体上突出学生地位,在评估过程中应根据院校特征建立有特色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模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估。
郑莉娟刘康宁
高校专业评估应回归学生的主体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专业评估的通常做法是以专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判断为起点,在标准选择上更倾向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标准。本文认为,专业评估应该以结果指标,即毕业生质量为评估的逻辑起点,并在评估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价值,评估标准的选择应该从外在的显性数量化指标回归到内在的学生成就等隐性指标。
刘康宁董云川
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对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定位的启示
2018年
文章以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地州立大学为实现服务区域发展,在发展目标、院校设置、科研服务、教师评价、学生专业能力教育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并探讨其对我国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的启示。
刘康宁刘康宁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一个冷清的意义视界:非主流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被引量:3
2008年
近年来,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致力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异口同声"争创一流"的潮流中,董云川教授带领高等教育学科的一批师生开始了聚焦于高等教育非强势群体的系列研究,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生存发展专题、高等教育情景中的民族专题、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题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专题等,相关成果不断涌现。最近,董云川所撰写《非主流高校的生存策略:一个亟待关注的高教研究视界》于2007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发表后,很快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报》引用该文观点并综合了课题组实证调研内容在2007年11月28日以较大篇幅刊发了《贫困地区高校发展面临边缘化困境》一文,观点迅速被多家网站转载。该文提出的"非主流高校"概念由此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为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关注这些高校的生存问题,进一步明晰深化"非主流高校"在一个国家和谐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董云川教授邀请了其研究团队中具有不同代表性和研究特长的成员做客本刊"教育学家茶座",就此问题从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法、教师发展、后现代等视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董云川张建新刘徐湘刘康宁徐延宇刘永存王顶明曹潇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非主流视界高等教育学科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评估的客观性与非介入性方法
2010年
文章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客观性和非介入性方法做了理论探讨,认为高等教育评估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其客观性决定了评估研究应该采用实证的方法。非介入性方法由于研究过程不受对象的干扰,比较适合高等教育评估的事后研究。
刘康宁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
评估——作为院校亚文化的解析被引量:3
2007年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评估文化属于院校文化范畴,是一种自然出现的亚文化,在院校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非主流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评估文化也显现出一些负面现象,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评估文化必须在确定评估文化的内核,并且在此文化内涵的基本层面上采取一些可能的措施。
张建新刘康宁
关键词:院校文化评估文化亚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