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血管
  • 2篇人口
  • 2篇卒中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脑卒中
  • 2篇户籍人口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高危
  • 2篇高危人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识

机构

  • 10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市青浦区...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10篇张欣
  • 5篇王妍敏
  • 4篇杨晓明
  • 3篇沈冰
  • 3篇王英
  • 3篇王云徽
  • 2篇郭亚文
  • 2篇熊建菁
  • 1篇施燕
  • 1篇张一英
  • 1篇赵佳
  • 1篇郑杨
  • 1篇顾海雁
  • 1篇王森
  • 1篇姜玉
  • 1篇吴萃

传媒

  • 3篇健康教育与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监测人群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索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现状和特征。方法分析2012-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脑卒中发病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结果2012-2019年静安区累计报告脑卒中新发病例24453例,男女性别比为1.26∶1。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74.30±12.45)岁,各年份发病年龄男性均早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9年,脑卒中年均粗发病率318.68/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130.25/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脑卒中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性两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40岁以前脑卒中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快速上升,60岁以上发病率显著上升。脑卒中发病报告类型以缺血型脑卒中最多。结论静安区脑卒中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
徐秋霞沈怡熊建菁郭亚文张欣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疾病监测流行病学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静安区2018年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分析静安区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8年,静安区心血管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为72.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40.89/10万。脑血管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为753.03/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3.68/10万。其中,卒中报告发病率为420.31/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8.36/10万;腔隙性脑梗死报告发病率为251.4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7.05/10万;TIA报告发病率为81.25/10万,标化发病率为38.28/10万。心血管急性事件男性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66.18/10万vs 16.07/10万,P<0.001);脑血管急性事件男性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410.09/10万vs 299.03/10万,P<0.001),其中,卒中男性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266.27/10万vs 151.35/10万,P<0.001),腔隙性脑梗死(P=0.733)、TI A(P=0.906)标化发病率男、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报告例数最高的是11月,报告例数最低的是9月。结论静安区心脑血管疾病流行形势严峻,应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徐秋霞万秋萍张欣熊建菁郭亚文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
上海市静安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对上海市静安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对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14 523名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分别是10.11%和11.30%。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的检出有关联。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血脂异常、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长时间静坐、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的检出有关联。结论应重视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高危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及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变。
陈洁华王英王妍敏任东升张欣
关键词:糖尿病高危人群影响因素
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率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静安区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时间序列模型拟合静安区1975—2009年意外跌落死亡率资料,并预测该地区2010—2014年意外伤害死亡率。结果 1975—2009年期间该地区人群意外跌落死亡2 814人,占伤害死亡首位(41.99%);所建立的AR(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序列的意外跌落死亡率,AIC=207.42,SBC=210.53,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2010—2014年预测意外跌落死亡率分别为17.07/10万、17.72/10万、18.07/10万、18.25/10万、18.35/10万;模型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各年的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的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静安区意外跌落死亡率适合应用AR模型拟合,并可用于该地区意外跌落死亡率的短期预测分析。
杨晓明沈冰王妍敏褚晓婷张欣王云徽
关键词:死亡率时间序列
上海市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8个区的心血管疾病(CVD)高危人群比例、不同高危类型聚集情况及影响因素,为CV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上海市2016—2021年8个国家项目区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资料,纳入35~75岁104685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R 3.6.1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VD高危人群占比为19.17%,高血压型、血脂异常型、CVD病史型和WHO评估患病风险≥20%型高危人群占比分别为8.65%、6.33%、5.58%和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农民、非在婚者、家庭年收入<5万元、吸烟、饮酒、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与CVD高危高风险相关(均P<0.05),高文化程度与CVD高危低风险相关(P<0.01)。CVD高危类型聚集情况方面单独1种、聚集2种和≥3种者分别占81.34%、16.13%和2.5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农民、饮酒、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家庭年收入<5万元、吸烟、非在婚人群发生CVD高危类型聚集的风险较高(均P<0.05),高文化程度者CVD高危类型聚集的风险较低(P<0.01)。【结论】上海市CVD的防控应重点关注高血压、高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农民、非在婚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防控措施,降低居民CVD发病风险。
王玉琢郑杨王英全吴萃顾海雁张一英徐燕王森张欣姜玉赵佳施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检出率
上海市静安区1975—2014年户籍人口自杀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1975—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户籍人口自杀死亡的流行情况,为提早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静安区1975—2014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自杀死亡占伤害的死因构成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自杀死亡水平差异以及1975—2014年自杀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 1975—2014年静安区自杀死亡总数为1 104例,占伤害的死因构成比为15.06%,位居伤害死因第2位;男性平均自杀粗死亡率为6.84/10万,女性平均自杀粗死亡率为6.67/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杀死亡的人群中,15-44岁组和≥65岁组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占36.32%和43.93%,且≥65岁组老年人的自杀死亡率较高(17.42/10万);1975—2014年自杀死亡率的长期趋势分析呈逐年下降的线性趋势;用SAS系统中的自回归过程进行时间序列线性趋势拟合,回归模型有意义(t=-8.72,P〈0.01)。结论政府和社会仍应高度重视自杀的预防,且预防控制的重点为老年人群。
王妍敏杨晓明沈冰褚晓婷张欣王云徽
关键词:自杀
上海市静安区1975-201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分析1975-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60岁老年人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有效开展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5-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60岁本地户籍老年人口共计5 199例伤害死亡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75-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60岁老年人口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59.37/10万。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意外跌落是静安区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占伤害总死亡数的53.30%。不同性别、年龄段人群伤害死因分布特点不同。结论 伤害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老年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张欣褚晓婷沈冰王妍敏王云徽杨晓明
关键词:死因分析老年人
1975至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户籍人口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1975至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户籍人口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静安区1975至2014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计算脑血管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40年间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平均死亡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1975至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户籍人口脑血管病死亡的平均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65.60/10万和120.54/10万,男女性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年间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0.58,P<0.001),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线性趋势,用SAS系统中的AUTOREG(自回归)过程进行时间序列线性趋势拟合,回归模型有意义(t=32.13,P<0.001);脑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龄呈逐年上升的线性趋势,采用时间序列线性趋势拟合,回归模型有意义(t=260.46,P<0.001)。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将持续升高,而脑血管病的存活年龄逐年上升。
张欣杨晓明褚晓婷王妍敏
关键词:脑血管病
静安区高血压分组管理人群知、信、行情况与管理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知识、信念、行为)和高血压防治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要求,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开展社区高血压分组管理已4年的750名被管理人群的高血压防治效果与患者知、信、行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高血压控制被评为"优良"和"尚可"者600人(A组),"不良"者为150名(B组)。结果 A组人群关于高血压知识的正答率及采取合理饮食、适宜运动、调节情绪、防止体重超重和控烟等行为方面显著(P<0.05),优于B组人群。结论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因素对高血压防治有重要意义。
王英张欣
关键词:高血压分组管理
上海市静安区健康教育工作者脑卒中知识知晓现况调查
2015年
目的对静安区健康教育工作者脑卒中的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方法选取静安区辖区内不同级别的医院,对每家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脑卒中知识知晓现况调查。调查采用答卷或提问的方式,受调查者当场独立完成。调查资料使用显著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健康教育工作者对脑卒中的家庭急求措施、高危因素和并发症知晓不足。其知晓水平同医院级别、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等均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脑卒中知识知晓程度和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是搞好脑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
张欣王英孙益雯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