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5篇急性
  • 4篇动脉
  • 4篇脑膜
  • 4篇脑炎
  • 4篇颈动脉
  • 4篇急性缺血
  • 4篇急性缺血性
  • 4篇测序
  • 3篇血管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确诊
  • 3篇脑膜脑炎
  • 3篇脑卒中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超声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机构

  • 15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嘉峪关市人民...

作者

  • 15篇栗静
  • 8篇石正洪
  • 7篇田婷
  • 7篇冯斌
  • 6篇李鑫
  • 6篇武国德
  • 4篇王满侠
  • 2篇陈合成
  • 2篇王力群
  • 1篇王旭霞
  • 1篇袁薇
  • 1篇张永琴
  • 1篇李珍花
  • 1篇董晨明
  • 1篇陈永前
  • 1篇石军年
  • 1篇韩彦明
  • 1篇王虹
  • 1篇温世斌
  • 1篇蒋珍秀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住院患者,依据TOAST分型选择其中的LAA型前循环区域卒中患者273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84)、稳定斑块组(n=42)、易损斑块组(n=147),另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中无颈动脉病变的1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19项人口学和血液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对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FIB、CRP及Hcy水平在四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OR=1.408,95%CI1.028-1.927,P=0.033)是L 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B(r=0.292,P=0.000)、Hcy(r=0.172,P=0.000)与L 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结论血清FIB、Hcy水平可能是预测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生物学指标;血清CRP水平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无明显关联。
栗静田婷石正洪冯斌赵立理
关键词:卒中颈动脉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质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探讨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8例AIS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30例非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颈动脉斑块的分布规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AIS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47例)、稳定斑块组(93例)、易损斑块组(24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认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7.99%、50.95%,其中易损性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2.18%、33.81%,AIS组颈动脉斑块和易损性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同斑块组间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3,95%CI 1.027~1.061,P=0.000)、男性(OR=1.973,95%CI 1.377~2.828,P=0.000)、糖尿病(OR=1.454,95%CI1.004~2.106,P=0.047)、收缩压(OR=1.011,95%CI 1.002~1.020,P=0.016)是AIS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破裂、脱落继发栓塞可导致AIS的发生;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收缩压是AIS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栗静田婷石正洪冯斌赵立理
关键词:卒中颈部血管超声
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卒中严重性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AIS住院患者616例(AIS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6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AIS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各亚型间胆红素水平。将AIS患者分为胆红素升高组和胆红素正常组,比较两组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 AIS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 1.012~1.041, P〈0.001)。CISS各亚型间TBIL、DBIL、IBI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红素升高组入院NIHSS评分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好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AIS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胆红素水平在CISS亚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AIS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田婷栗静石正洪关智媛冯斌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胆红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外颈动脉狭窄临床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颅外颈动脉狭窄(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ECAS)的发生率及其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各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5型,分析ECAS在AIS患者及其亚型中的分布规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AIS患者分为ECAS组(n=81)和对照组(n=294),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IS患者ECAS发生率为35.73%,其中中-重度狭窄率为21.60%,16.80%分布于大动脉粥样硬化(1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高于小动脉闭塞、心源性脑栓塞及其他病因型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S组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782,95%CI=1.048~3.029,P=0.033)、高脂血症(OR=1.824,95%CI=1.037~3.208,P=0.037)、颈动脉斑块(OR=3.673,95%CI=2.014~6.698,P=0.000)是AIS患者E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S患者ECAS发生率较以往有所升高,其中中-重度ECAS在TOAST分型中主要分布于LAA型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颈动脉斑块是AIS患者E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栗静田婷石正洪冯斌
关键词:卒中TOAST分型颈动脉狭窄颈部血管超声
外周血白细胞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早期白细胞及其亚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AIS住院患者588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患者6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头颅CT或MRI梗死面积大小将AIS患者分为腔隙性AIS组151例和非腔隙性AIS组437例,比较2组白细胞参数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S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1.073,95%CI:1.017~1.132,P=0.00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68,95%CI:1.001~1.139,P=0.046)进入回归方程。非腔隙性AIS组白细胞计数高于腔隙性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0.898,95%CI:0.811~0.995,P=0.040)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细胞计数为腔隙性AIS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对AIS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栗静田婷石正洪冯斌
关键词:脑卒中梗死面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极后区综合征在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极后区综合征(APS)在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表型、影像特征,提出可行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的量化标准。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从131例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中筛选的21例存在A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颈和脊髓的影像资料等,分析APS临床表型,同时使用改良的孕妇专用呕吐和恶心量表(PUQE)量化评估患者在治疗前、治疗7 d后的严重程度。结果AQP4-IgG阳性NMOSD患者首发症状存在APS患者中女性多见(17/21),发病中位年龄(37.6±16.8)岁。其中以孤立性极后区综合征(IAPS)为首发症状患者12例(9.16%),APS合并视神经炎或脊髓炎患者9例(6.87%)。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3 d内行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13例(61.90%)显示延髓背内侧区域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改变,其中7例存在延髓—脊髓延续性病变,4例为孤立性延髓病变,2例延髓病变合并视神经强化。12例患者(57.14%)存在误诊,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21例患者确诊后接受了免疫治疗(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6例)、静脉丙种球蛋白(4例)、血浆置换(1例))。治疗前通过改良的PUQE对顽固性呃逆和(或)恶心、呕吐(INH)症状评级,其中16例(76.19%)严重,4例(19.05%)中度,1例(4.76%)轻度。治疗7 d后改良的PUQE评估显示17例患者(80.95%)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无其他明显诱因的发作性或持续性的急性或亚急性INH,症状持续≥48 h且对症治疗或非免疫治疗无明显缓解时,建议及时行血清AQP4-IgG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是APS诊断的支持性依据。
李珍花栗静石亚玮陈合成马国平彭玮龚海燕武国德
关键词:多中心
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人类疱疹病毒2型所致坏死性脑膜脑炎一例
2021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发热伴进行性头痛加重3 d,发作性意识不清1 d”于2019-07-23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入院前3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4~39.4℃,伴头痛,为颞区轻度间歇性搏动性痛。次日症状加重,波及枕部及后颈部,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无效。7月22日头痛症状明显加重,呈持续性,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夜间突然意识不清,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0.5 min后意识恢复。遂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就诊时再次出现意识不清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 min后意识恢复。
李鑫栗静石亚玮武国德王满侠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2型脑脊液
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治疗亨廷顿病1例
2022年
报告1例50岁的女性患者,于1年前出现全身舞蹈样动作、四肢肌张力增高及共济失调表现,半年前出现记忆力下降及情绪异常。否认阳性家族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可见全身不自主运动伴四肢肌张力增高,以及共济失调。颅脑MRI可见双侧尾状核及脑干、小脑萎缩,基因检测提示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数为63,确诊为散发型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患者起初药物治疗有效,1个月后疗效减退,故对其采取了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并配合改善认知及情绪调节药物对症治疗。手术前后通过HD统一评定量表(unified Huntington disease rating scale,UHDRS)-运动评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定期随访,其术前及术后2周、半年、1年的UHDRS-运动评分分别为65分、52分、34分、21分。术后1年,患者的舞蹈样动作明显减轻,肌张力增高及共济失调表现部分改善,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本研究初步证实STN-DBS治疗HD的疗效,STN有望成为DBS治疗HD的有效靶点。
栗静李鑫王力群韩彦明武国德
关键词:亨廷顿病深部脑刺激丘脑底核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急性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分析应用
2021年
目的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分析甘肃地区急性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VMES)的病原谱及发病特征。方法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甘肃省13家医院神经内科通过mNGS确诊为AVMES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基线资料、检出病毒谱。结果 542例患者中男性301例(55.54%),女性241例(44.46%),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18~65岁。脑脊液mNGS检测出人类疱疹病毒431例,占79.52%,全省各地散在分布,发病集中在2—3月及11—12月,其中主要是人类疱疹病毒1型;检测出肠道病毒79例(14.58%),多在河西地区(武威、金昌、敦煌、酒泉、嘉峪关),发病时间在7—9月,其中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虫媒病毒均为乙型脑炎病毒,集中在7月,主要在陇东南地区分布(定西、天水、平凉、陇南)。人类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在区域性分布、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类疱疹病毒亚型分析显示,各亚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亚型分析显示,各亚型仅在年龄、发病时间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肃省AVMES的病原体主要是人类疱疹病毒1型,乙型脑炎病毒主要在陇东南地区,肠道病毒主要在河西地区。
李鑫栗静武国德王满侠蒋珍秀陈合成俞登虎彭炜刘莉莉龚海燕温世斌鲁进强周翔宇马国平杨旭巩海涛王旭霞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病原谱
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社区获得性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脑膜脑炎三例被引量:5
2021年
1病例报告病例1:患儿女性,5岁4个月。因“发热伴进行性头痛加重2 d”入院。2 d前患儿夜间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8.2~40.2℃,伴后枕区搏动性头痛,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以吲哚美辛栓剂25 mg入肛,症状略缓解,第2天晨起体温再次升高达39.8℃,头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波及双侧颞区且发作时间延长,出现乏力、肌肉酸痛。既往体健。家属代诉患者发病前1 d进食冰箱里的蛋糕及西红柿等。入院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颈强直,颏胸距3指,Kernig征(+),Brudzirnki征(+),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0.91,C反应蛋白(CRP)24 mg/L。血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尿粪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炎八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测定、风湿免疫抗体测定、TORCH组合、呼吸道九项检测、结核抗体测定结果均阴性。
李鑫栗静王力群武国德陈永前张永琴王满侠
关键词:李斯特菌病脑膜脑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