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枫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弓根螺钉
  • 3篇螺钉
  • 3篇骨折
  • 2篇手术
  • 2篇人工半骨盆
  • 2篇椎骨
  • 2篇节段
  • 2篇颈椎
  • 2篇假体
  • 2篇假体置换
  • 2篇骨盆
  • 2篇半骨盆
  • 1篇动态稳定
  • 1篇动态稳定系统
  • 1篇短节段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质疏...

机构

  • 8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8篇王雷
  • 8篇吕枫
  • 4篇刘杰
  • 2篇刘杰
  • 1篇柳超
  • 1篇田纪伟
  • 1篇马小军
  • 1篇江明波
  • 1篇刘冬旭
  • 1篇姜亚飞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或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或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Magerl A3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9例急性创伤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52~85岁,平均61.3岁.均为单节段胸腰椎(T11~L2)骨折,骨密度T值<-2.5 SD,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为D或E级.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成形术组(A组,22例)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置钉组(B组,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伤椎高度恢复率.观察随访时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均Ⅰ/甲愈合.随访12 ~ 40个月,平均23.5个月.手术时间A组为(61.7±6.7) min,B组为(48.1 ±7.5)min(P <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347.7 ±44.9) ml,B组为(288.3±41.6)ml(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和B组2例Frankel分级为D级患者转为E级.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均较术后有所降低,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4例内固定取出,B组有2例内固定取出,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 结论 应用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或伤椎置钉均有助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减少后凸畸形,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王雷金新蒙吕枫王聪聪马小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
上颈椎骨折合并轻中型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上颈椎骨折合并轻中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颈颅联合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上颈椎骨折合并轻、中型颅脑损伤且无颈髓损伤的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暴力及其他伤3例。齿突骨折7例,Jefferson骨折5例,枢椎椎弓骨折4例,寰枢椎复合骨折6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14分10例,9~11分12例。均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早期颈椎骨折漏诊3例。12例因颅脑损伤较重急诊行开颅手术,待病情稳定后择期行上颈椎手术,为颅脑损伤为主组。10例颅脑损伤行非手术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严重,1周内行颈椎手术治疗,为颈椎损伤为主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出院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摄x线或CT片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颅脑损伤为主组手术时间(115±22)min,出血量为(280±72)ml,住院时间为(23±7)d,住院总费用平均8.8万元,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清创换药后2周愈合;肺部感染2例,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时GOS分级Ⅳ级2例,V级10例。颈椎损伤为主组手术时间为(125±38)min,出血量为(330±90)ml,住院时间为(17±6)d,住院总费用为6.1万元。无围术期并发症。出院时GOS分级Ⅳ级1例,V级9例。两组出院时枕部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均减轻,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结论对于颈椎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应重视颈部检查及保护,在病情稳定后,对上颈椎骨折尽早�
王雷金新蒙柳超江明波刘杰吕枫
关键词:颈椎颅脑损伤外科手术
健康教育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术要点和早期疗效方法:通过比较工医运动医学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手术3例,对3例肱骨近端部分骨折伴肱骨头脱位的高龄患者,早期手术行...
金新蒙王雷吕枫刘杰
关键词:健康教育肱骨头骨折
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与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价腰骶段生物力学改变后半骨盆假体力学结构的特点。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原始数据,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以及半骨盆假体置换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第4腰椎上终板平面施以500 N的垂直纵向载荷,分析不同骨盆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结果:与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相比,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健侧骨盆应力分布以骶髂关节、髋臼窝及耻骨为主,置换侧半骨盆假体以耻骨连接棒、髋臼杯及髂骨座为主,最大应力出现在耻骨连接棒,应力峰值为65.62 MPa。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健侧应力相对减小,置换侧髂骨固定座与骶骨固定处应力相对减小,应力分布以腰椎椎弓根钉棒、耻骨连接棒及髋臼杯为主,最大应力出现在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为107 MPa。结论:半骨盆假体置换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钉棒分担了半骨盆置换后健侧骨盆及置换侧髂骨固定座与骶骨固定处附近的部分应力,缓解应力集中现象,降低术后骨盆破坏风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半骨盆置换后骨盆的稳定性。
金新蒙刘杰吕枫姜亚飞王雷
关键词:半骨盆假体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
腰骶稳定性对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骨盆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骨盆与假体生物力学的改变。[方法]建立正常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测量模型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并与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利用验证的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模拟左侧骨盆Ⅰ+Ⅱ+Ⅲ+Ⅳ区部分骶骨切除,构建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模型以及联合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半骨盆假体置换模型。加载后分析重建骨盆及假体应力分布及位移特点,比较两种重建模型应力变化较大的8个相同位置的表明最大应力。[结果]建立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与文献报道相似。重建骨盆健侧应力分布以骶髂关节、髋臼窝及耻骨为主,置换侧以耻骨连接棒、髋臼杯及髂骨固定座为主。联合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后8个相同位置的最大应力值不同程度的降低,置换侧位移也相对减小。[结论]联合腰骶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能缓解置换侧应力集中,降低术后骨盆破坏的风险。
金新蒙刘杰刘冬旭吕枫王雷
关键词:骨盆假体椎弓根螺钉
骨凿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骨凿。;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骨科手术修正骨骼和凿切骨片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本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省略视...
王雷金新蒙吕枫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被引量:8
2016年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较单纯颈椎或单纯腰椎病变诊断难度更高,治疗选择上也存在争议。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42-73岁,平均59.3岁。仅行颈椎手术20例,仅行腰椎手术7例,颈椎、腰椎都进行手术18例,其中一期手术者4例,二期手术者14例。漏诊3例,误诊1例。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病和下腰痛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45例中有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5个月。颈椎病JOA评分由术前的(9.6±2.5)分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4.6±1.7)分,平均改善率为78.4%;下腰痛JOA评分由术前的(13.7±3.9)分升至末次随访时的(22.5±4.5)分,平均改善率为71.3%;ODI由术前的58.1%±23.8%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2.4%±15.6%。术前JOA评分和ODI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尤其是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神经系统的全面查体是避免漏诊、误诊及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手术先后的选择一般是先做临床症状相对较重的,颈腰椎疾病症状并重时先做颈椎手术。对身体健康状况可以耐受并且对生活质量有较高期望值的患者,可选择一期颈腰椎同时手术。
金新蒙刘杰吕枫田纪伟王雷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患者共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0~59岁,平均42.5岁。25例均行腰椎开窗髓核摘除并置入Wallis系统。连续性随访获得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ODI评分。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病变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的变化。随访有无Wallis系统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行MRI检查分析Wallis置入节段椎间盘影像学变化。[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0~45个月,平均38个月。影像学显示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或断裂,椎板或棘突无骨折。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P<0.01)。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均减小(P<0.05),其中手术节段明显减小(P<0.001)。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减小(P<0.05),而邻近节段较术前未有明显变化(P>0.05)。MRI检查未发现椎间盘退变加速、部分患者可见椎间盘水化。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单纯腰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但不能降低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
金新蒙刘杰吕枫王雷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动态稳定非融合邻近节段退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