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峰

作品数:21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皮瓣
  • 5篇缺损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3篇外科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韧带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组织缺损
  • 2篇踝关节
  • 2篇踝关节骨折
  • 2篇外固定
  • 2篇微粒

机构

  • 21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杨文峰
  • 19篇张铁慧
  • 17篇任远飞
  • 17篇尚耀华
  • 16篇钟声
  • 14篇梁武
  • 9篇董玉金
  • 2篇杨茂伟
  • 2篇乔丹
  • 2篇许卫兵
  • 1篇孔爱红
  • 1篇吕亚囡
  • 1篇周瑜

传媒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3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法整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接受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外固定组(对照组),开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内固定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较外固定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今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李巨涛尚耀华钟声杨文峰张铁慧
关键词:手法整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的合成与鉴定
2019年
目的:合成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并检测其体外缓释作用。方法:本实验使用可降解高分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采用乳化分散法,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包裹,制成可控制释放的微粒。测定VEGF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成曲线。结果:制得VEGF的缓释微粒大小约80~120nm。体外释放检测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为缓慢持续释放。结论:此实验证实成功构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微粒。
钟声尚耀华杨文峰任远飞董玉金梁武张铁慧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粒显微外科血管生成
腕掌关节成形术治疗Eaton Ⅳ型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2015年
目的探讨腕掌关节成形术治疗EatonⅣ型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开放性EatonⅣ型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关节成形术的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过系统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12-4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拇指VAS分值术前6.0分,术后1.5分;桡侧外展术前为10°,术后为30°;对掌术前为4.2 cm,术后为2.0 cm;掌侧外展术前20°,术后35°;握力术前10 kg,术后20 kg;捏力术前1.6 kg,术后3.0 kg;TAM系统评定法评定,结果是疗效优良4例,中1例,差1例。结论腕掌关节成形术是治疗EatonⅣ型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任远飞梁武张铁慧杨文峰尚耀华钟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手指皮瓣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是常见疾病.修复方法较多.既往多是基于尸体研究.无法准确反映患者手指血管实际的损伤情况。我科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手指血管进行术前探查,并且临床应用25例,现报道如下。
任远飞周瑜杨文峰孔爱红钟声董玉金张铁慧赵延涛李巨涛梁武尚耀华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皮瓣常见疾病指血管
三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及操作时间,寻找一种不仅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而且有利于临床推广的屈肌腱缝合方式。方法选取猪后足屈趾深肌腱作为实验对象,共24个,随机分为3组。横行切断肌腱后,分别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内锁缝合、半结锁定式缝合三种不同缝合方式并结合连续周边缝合将肌腱断端进行缝合,记录操作时间,并对修复肌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定修复肌腱的2mm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和断裂间隙。结果与改良kessler缝合相比,内锁缝合与半结锁定式缝合均能显著提高修复肌腱的2mm裂隙抗张强度和断裂抗张强度。内锁缝合的2mm裂隙抗张强度(58.8±8.1)N与半结锁定式缝合(53.7±6.0)N没有明显差异,而断裂抗张强度(72.7±6.0)N明显大于半结锁定式缝合(60.4±6.6)N。内锁缝合与改良kessler缝合的断裂间隙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小于半结锁定式缝合(8.5±1.3)mm。与改良kessler缝合(11.1±1.4)min相比,内锁缝合(15.4±1.1)min与半结锁定式缝合(15.8±0.9)min的操作时间均较长,而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改良kessler缝合和半结锁定式缝合相比,内锁缝合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有效阻止间隙形成,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杨文峰任远飞梁武许卫兵张铁慧
关键词:生物力学分析
脊柱韧带骨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脊柱韧带骨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机械应力、元素含量、内分泌水平、遗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较多关于对机械应力刺激高度敏感的韧带组织或细胞相关机制的研究,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骨架途径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一系列新的成骨相关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及基因多态性位点等陆续被发现。该文对近年来脊柱韧带骨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文峰乔丹任远飞梁武张铁慧
关键词:后纵韧带黄韧带发病机制
应用腓动脉双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跟腱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例被引量:7
2020年
跟腱区皮肤较薄,外伤后常常造成跟腱外露。跟腱区宽度超过6 cm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一直是较棘手的问题,往往需要游离皮瓣进行修复,修复时大多牺牲1条主干血管和大隐静脉的属支。本例采用腓动脉双蒂穿支,分别从近、远两端旋转修复,旋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灵活方便,结合VSD和植皮处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任远飞钟声尚耀华杨文峰徐连春张铁慧杨茂伟
关键词:腓动脉跟腱软组织缺损
PLGA电纺丝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构建一种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期用于骨损伤的再生和修复。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电纺丝。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活细胞染色后在电纺丝表面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加入成骨诱导剂,观察PLGA电纺丝表面培养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BMSCs在培养皿表面上形态更为铺展,在PLGA电纺丝表面细胞形态更为细长。BMSCs在PLGA纳米电纺丝上的生长状况良好,与培养皿二维生长相比,在PLGA纳米电纺丝表面细胞增殖较慢。PLGA电纺丝表面可明显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ALP、OPN阳性细胞比率均明显高于培养皿二维生长细胞。结论:PLGA电纺丝可以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在骨组织工程构建中具有重要价值。
杨文峰任远飞梁武许卫兵张铁慧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骨组织工程干细胞
分米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
2018年
目的:使用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分米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造大鼠右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悬液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术后30d内观察组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进行大体观察和关节肿胀指数评价,光镜观察及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关节液中所含白介素-1β含量以及图像分析观测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分米波处理组造模后10d关节肿胀有减轻缓解的趋势,15d关节肿胀减轻,关节肿胀指数有差异(P<0.05),镜下见滑膜炎症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造模后30d关节肿胀显著减轻(均P<0.01)。镜下见滑膜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新生小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少。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处理组大鼠关节液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β水平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分米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组织局部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钟声张铁慧梁武任远飞董玉金杨文峰尚耀华徐连春
关键词:分米波痛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价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了解影响骨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患者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者,共计60例,选择要求为随机,地点为本医院骨科,所有患者均采用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观察手术效果评估、功能恢复评估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了解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软组织平均缺损面积达8.4 cm的胫骨骨折患者,经过长达1年多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平均外固定时间约6.8个月,胫骨明显延长,且外固定指数和骨搬运速度等也得到很好的恢复,经Paley评估优良率达到81.67%,影响骨愈合、功能恢复的因素有延长长度和外固定时间。[结论]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不仅在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且在控制感染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有效率,能够在单次手术中完成固定、康复、塑形,应用价值性高。
杨文峰张铁慧梁武任远飞董玉金李巨涛尚耀华钟声
关键词:VSD胫骨骨折软组织缺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