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欢欢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肝炎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病毒
  • 2篇血清
  • 2篇乙肝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Α
  • 2篇HBSAG
  • 1篇代偿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机构

  • 7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聂尚燕
  • 7篇宋欢欢
  • 5篇张肖
  • 5篇赵蕾
  • 5篇郭香娟
  • 4篇王敏
  • 3篇王敏
  • 2篇张洪涛
  • 2篇范晓英
  • 2篇张晓艳
  • 2篇郭红
  • 1篇张瑞敏
  • 1篇张瑞敏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外泌体传递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参与乙肝后发生肝癌的机制
2024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HepG2(HepG2.2.15)细胞外泌体(Exo)微小RNA-200(miRNA-200)的表达情况,及HepG2.2.15细胞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2(VASH2)表达水平,探讨miRNA-200、VASH2在HepG2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CC患者15例(研究组)和健康受试者15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Exo miRNA-200表达水平。从HepG2.2.15细胞中分离出Exo,随后将其分为过表达组(转染miRNA-200 mimic)和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NC),采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和纳米颗粒跟踪进行Exo鉴定,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epG2.2.15细胞中VASH2表达情况。在补充Exo的HepG2细胞中分析过表达Exo组(miRNA-200过表达组的Exo)和对照组(未转染组的Exo)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情况。在转染后12、24、48、72 h采用CCK-8法评估HepG2细胞增殖率;在转染后24h采用Transwell法评估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在转染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ASH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评估miRNA-200是否靶向VASH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Exo miRNA-20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HepG2.2.15细胞的VAS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Exo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xo组迁移细胞和侵袭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HepG2细胞在Exo过表达前后G1期、S期、G2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xo组VASH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miR-NC+VASH2 WT组相比,miRNA-200 mimic+VASH2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miRNA-200 mimic+VASH2 MUT组与miRNC+VASH2 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iRNA-200靶向VASH2。结论miRNA-200在HCC患者血清Exo中低表达,上调miRNA-200可抑制HepG2.2.15细胞VASH2表达,�
宋欢欢韦朝阳赵蕾聂尚燕郭香娟王敏张肖卢力飞
关键词:肝癌乙肝病毒X蛋白外泌体
HBsAg浓度对预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重要性研究
聂尚燕宋欢欢王敏卢力飞郭香娟张肖张瑞敏赵蕾张晓艳麻慧宇
该研究通过收集约200余例住院并行检查的患者,对特征进行分析;对其中诊断为检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存在的不同HBeAg状态,以此探讨HBs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0.5 m L,每周一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恩替卡韦0.5 mg,每天一次。2组患者一个疗程均为一个月,均治疗1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3,6,1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并分析2组患者乙肝病毒(HBV)DNA阴转率和谷丙转氨酶复常率的情况。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P<0.05)。治疗3,6,12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聂尚燕赵蕾麻慧宇宋欢欢王敏卢力飞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HBs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HBs 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 Ag阳性组57例和HBe Ag阴性组45例,测定2组血清AST、ALT、HBs Ag及HBV DNA水平,分析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组HBs Ag、ALT、AST、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HBs Ag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不同(P<0.05);HBe Ag阳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796,P<0.01),HBe Ag阴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不存在相关性(r=0.289,P>0.05)。结论 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 Ag与血清HBV DNA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聂尚燕宋欢欢王敏卢力飞
关键词:HBS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
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肝纤维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应用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比较2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及血清病毒学指标转归、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t/P=5.382/0.000、14.767/0.000、7.642/0.000、4.555/0.000);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低于对照组(t/P=4.392/0.000、3.653/0.000、6.392/0.000、5.597/0.000);观察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P=3.601/0.001、5.540/0.000、3.487/0.001);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95.92%,HBeAg转阴率为46.94%,均高于对照组的83.67%、26.53%(χ^2/P=4.009/0.045、4.391/0.03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素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够发挥良好抗病毒效果,且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肝纤维化状况,同时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郭香娟王敏张洪涛卢力飞宋欢欢范晓英聂尚燕郭红张肖
关键词:替诺福韦肾功能肝纤维化氧化应激
血清HBsAg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HBsAg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倒为研究对象,均行为期1年的ErrV治疗.并检测治疗时、3月、6月、9月、12月ItBsAg、tIBVDNA水平.绘制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经治疗,有效54例(60.0%),无效36例(40.0);有效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HBVDNA、HBsA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HBsAg、ttBVDN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有效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O.05);HBVDNA、HBsAg明显正相关(r=0.543,P〈0.01);治疗时、3月、6月、9月、12月HBsAg水平可预测ETV抗病毒临床效果。结论血清HBsAg水平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是简单、经济及可靠的预测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宋欢欢韦朝阳聂尚燕王敏卢力飞张肖郭香娟郭红赵蕾张洪涛范晓英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阴转和肝功能的变化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阴转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分别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观察患者肝功能、HBV DNA阴转率和HBe Ag转阴率的变化。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为(45.7±23.8)U/L和(62.3±23.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25.3)U/L和(73.2±25.3)U/L,P<0.05];在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为(32.7±19.4)U/L和(46.4±6.3)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6±17.3)U/L和(52.8±5.2)U/L,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和HBe Ag阴转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促进HBe Ag阴转,使用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聂尚燕宋欢欢王敏卢力飞郭香娟张肖赵蕾张晓艳张瑞敏麻慧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2B拉米夫定HBEAG阴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