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出血
  • 4篇高血压
  • 4篇出血
  • 3篇手术
  • 2篇血压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脑胶质瘤细胞
  • 2篇脑胶质瘤细胞...
  • 2篇开颅
  • 2篇开颅手术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胶质瘤细胞

机构

  • 9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十堰市人民医...
  • 2篇十堰市妇幼保...
  • 1篇淄博万杰肿瘤...

作者

  • 11篇曲新国
  • 7篇罗俊杰
  • 6篇田学成
  • 5篇戴永建
  • 5篇吕伟
  • 4篇林毅
  • 2篇刘岳
  • 2篇唐振刚
  • 2篇李彩丽
  • 2篇吴丹艳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颞路及经鼻蝶窦入路开颅手术患者给予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及焦虑缓解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PS)对经颞、鼻蝶窦入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经颞、鼻蝶窦入路开颅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术前20min予以40mg PS静注,B组术毕予以40mg PS静注,C组术毕予以10mL生理盐水静注。比较三组术前(T_0)、术后2h(T_1)、6h(T_2)、12h(T_3)、24h(T_4)及48h(T_5)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焦虑评分(SAS)、血浆皮质醇(Cor)含量及血清β-内啡肽(β-EP)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T_1~T_4各时间点,A组及B组的VAS评分、SAS评分、β-EP及Cor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T_5时A组的β-EP及Cor浓度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术后48h内,A组、B组的颅痛定使用率及焦虑、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PS对经颞、鼻蝶窦入路开颅手术患者具有镇痛及抗焦虑作用,能够降低应激反应,且术前给药效果更好。
曲新国罗俊杰田学成吕伟吴丹艳
关键词:开颅手术帕瑞昔布术后镇痛
S期激酶相关蛋白2基因沉默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观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基因沉默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U251细胞,分为3组,分别加入Ad-shSKP2(shSKP2组)、Ad-shNC(shNC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采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U251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Ad-shSKP2转染24、48、72h后shSKP2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是对照组的(87.17±2.60)%、(79.63±1.74)%和(72.81±1.78)%,而shNC组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变化.shSKP2组、shNC组及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8.27±2.44)%、(1.51±1.02)%和(1.11±1.20)%,G2/M期比例分别为(26.65±2.51)%、(14.46±2.58)%和(14.89±3.81)%.shNC组和shSKP2组的24h迁移距离分别为对照组的(93.45±16.77)%及(43.69±7.44)%,对照组、shNC组和shSKP2组24h通过Transwell小室的过膜细胞数(每200倍视野)分别为(87.50±5.66)、(79.78±8.03)、(38.24±6.64)个.Western blot显示,shSKP2组较对照组及shNC组bax表达上调,bcl-2、MMP-9、MMP-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Ad-shSKP2可抑制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引起G2/M期阻滞,减弱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Ad-shSKP2可使U251细胞bcl-2/bax比值的降低以及MMP-9和MMP-2蛋白的表达降低.
刘岳李彩丽曲新国吕伟林毅唐振刚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S期激酶相关蛋白2脱噬作用
额颞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额颞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的疗效。方法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中,选取42例行传统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2例行额颞小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ADL评分更低,术后GOS预后良好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颞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曲新国罗俊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疝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转归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ICI)的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行颅脑幕上手术患者,将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并发ICI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50例,男28例,女22例;非感染组482例,男292例,女190例。依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所规定的术后实质器官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手术次数、手术时间、VP分流术、红细胞输入情况、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情况、围术期激素使用情况、术后头颅CT检查结果(颅内出血、鼻窦炎、乳突炎、气颅)、细菌学培养结果,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出院结局(痊愈或死亡)、总治疗费用进行影响因素及转归分析。结果:(1)532例行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ICI的发生率为9.40%(50/532)。(2)手术时间,VP分流术使用情况、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颅内出血情况、红细胞输入情况是感染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性别、BMI、手术次数、围术期激素使用情况、鼻窦炎、乳突炎、气颅则对ICI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3)ICI患者的菌群阳性培养率较低,不超过ICI者的50%。且革兰阳性菌为ICI的主要菌群。(4)感染组的总住院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总住院费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率也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红细胞输入情况、颅内出血、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ICI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学显示,ICI菌群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罗俊杰戴永建吕伟田学成曲新国
关键词:颅内感染转归
槲皮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U251细胞,采取CCK-8法检测槲皮素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对U25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槲皮素对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槲皮素对U251细胞Bax、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槲皮素可抑制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24h及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3.65μg/ml和48.61μg/ml.流式细胞术显示槲皮素作用于U251细胞可出现凋亡峰比例上调、G0/G1期比例下调和G2/M期比例上调等变化.以槲皮素预处理24 h U25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20 μg/ml组要低于10 μg/ml组(P<0.05).槲皮素处理U251细胞后,Bax表达上调,Bcl-2、MMP-9、MMP-2蛋白表达下降,且10 μg/ml组与20 μg/ml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槲皮素对U251细胞有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引起G2/M期阻滞,并减弱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这些作用可能与Bcl-2/Bax比值的降低以及MMP-9和MMP-2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刘岳李彩丽曲新国吕伟林毅唐振刚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槲皮素细胞凋亡肿瘤侵润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传统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32例行微创钻孔引流,B组32例行开窗血肿清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术后1,3,5 d的血肿量,术前、术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均<0.05);2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术后1,3,5 d血肿量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5);术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2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预后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提高,与开窗血肿清除术比更为安全,有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罗俊杰戴永建田学成曲新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
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与社会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与社会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诊断唐氏综合征胎儿且于出生后确诊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母亲10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出生正常儿母亲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调查分析形式,了解其与社会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母亲存在孕期化妆,孕期染发,孕期吸烟、饮酒,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孕期反复抗菌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规律服用叶酸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年龄超过35岁,孕期化妆,孕期染发,既往吸烟、饮酒,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为发生唐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超过35岁,孕期化妆、染发、吸烟、饮酒、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以及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孕育唐氏综合征胎儿几率显著增加,需提高临床重视。
吴丹艳郑柳莎曲新国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
丙戊酸钠治疗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取86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患者为对象,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对症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丙戊酸钠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药物丙戊酸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安全性。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症组好,且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丙戊酸钠组下降更为显著,跟对症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丙戊酸钠组虽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但较为轻微,不影响治疗,跟对症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SAS、SDS两项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对症组SAS评分45.83±4.91、SDS评分44.92±5.22,丙戊酸钠组SAS评分34.80±5.23、SDS评分33.69±4.99,此两项评分与组间评分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用药不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罗俊杰曲新国戴永建田学成林毅
关键词:丙戊酸钠抑郁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血压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情况,分析血肿扩大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压变异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1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情况早期使用乌拉地尔泵入降压治疗,防止血肿扩大。依据住院前与入院后24 h CT变化情况将患者分成血肿扩大组26例与血肿未扩大组156例。在患者入院后24 h监测舒张压、收缩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情况,分析血压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 2组最大舒张压、舒张压标准差、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24 h内与平均收缩压、最大收缩压有密切关系,舒张压影响较小,与血压变异关系较小,这可能与早期用药有关。
罗俊杰田学成曲新国戴永建
关键词:血肿扩大高血压性脑出血收缩压舒张压
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方法: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手段清除脑血肿;研究组予以神经内镜治疗手段清除脑血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内镜较开颅手术在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预后效果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罗俊杰戴永建吕伟林毅田学成曲新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神经内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