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平

作品数:2 被引量:74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赤潮
  • 1篇新纪录种
  • 1篇赤潮生物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篇吕颂辉
  • 2篇梁松
  • 2篇齐雨藻
  • 2篇李雅琴
  • 2篇洪英
  • 2篇张家平
  • 1篇楚建华
  • 1篇李锦荣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被引量:65
1994年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揭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0)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适宜条件下,铁离子和风速是形成本次赤潮的主要环境要素;大量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的增加,是本次赤潮形成的基础。
齐雨藻洪英吕颂辉楚建华张家平朱从举李雅琴梁松李锦荣
关键词:赤潮
中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被引量:11
1991年
首次报导了我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Subrahamanyan)Hara et Chihara]。比较了本属3个主要种:海洋褐胞藻(C. maarina),古老褐胞藻(C. antiqua)及盐生褐胞藻(C. Subsalsa)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分类学的认同及种类的界定。海洋褐胞藻(C. marina)的形状常有变化,有的种类有尖尾,故要谨慎定种。本文重新确定了该属的汉名—褐胞藻,同时介绍了新近报导的另外4个种:球型褐胞藻(C. globosa),卵型褐胞藻(C. ovata),小褐胞藻(C. minima)和疣突褐胞藻(C. verruculosa)。
齐雨藻洪英吕颂辉张家平朱从举李雅琴梁松
关键词:赤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