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锐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前列腺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5篇前列腺特异
  • 5篇前列腺特异性
  • 5篇抗原
  • 4篇肿瘤
  • 3篇前列腺特异性...
  • 3篇前列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膜抗原
  • 2篇断层显像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肉瘤
  • 2篇特异性抗原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陈锐
  • 3篇程超
  • 3篇高旭
  • 3篇冯翔
  • 2篇左长京
  • 1篇塔娜
  • 1篇孙颖浩
  • 1篇瞿旻
  • 1篇阳青松
  • 1篇杨琦
  • 1篇王燕
  • 1篇盛夏
  • 1篇鲁欣
  • 1篇訾晓渊
  • 1篇温健男

传媒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一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指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究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184例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由单一术者完成RALP的局部或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临床信息,分析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穿刺方式等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神经保留的影响。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手术时间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不同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的患者RALP手术时间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RALP术中神经保留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LP术中未保留、保留单侧与保留双侧神经患者年龄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是RALP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前列腺体积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r=0.201,P=0.006);盆腔淋巴结扩大切除患者的RALP手术时间长于闭孔切除者,且盆腔淋巴结闭孔切除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未切除者(P均<0.01);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穿刺方式等对RALP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是RALP术中神经保留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49,95%CI:0.906~0.995,P=0.027;OR=0.742,95%CI:0.551~0.999,P=0.049;OR=0.540,95%CI:0.322~0.903,P=0.019;OR=0.457,95%CI:0.230~0.905,P=0.025)。RALP术中未保留、保留单侧和保留双侧神经的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为108、20、56例,3组患者的年龄、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
张春雷陈锐杨琦盛夏瞿旻鲁欣王燕訾晓渊高旭孙颖浩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失血量保留神经
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手术方式异同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来源的肿瘤侵犯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2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11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8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31例,年龄26~76(50.1±12.8)岁,患者均得到病理确诊,并接受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完成手术切除,1例患者术中中止手术。32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单纯取栓30例,切除下腔静脉2例(1例右侧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未行下腔静脉重建,1例左侧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下腔静脉重建);11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中,6例因肿瘤侵犯静脉壁而切除下腔静脉并行人工血管置换,4例切除肿瘤侵犯的部分下腔静脉壁并缝合重建,1例术中探查后无法切除肿瘤而中止手术;8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均未行下腔静脉切除及重建。随访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63.6%(7/11)和100.0%(8/8)。围手术期死亡4例,其中术中肾癌下腔静脉癌栓脱落并在围手术期死亡2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肝淤血导致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各1例;随访期间死亡5例,均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和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在人口学、侵犯血管情况、癌栓/瘤栓脱落风险、疾病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手术,但目前尚无在术前评估手术难度、避免癌栓/瘤栓脱落及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宋子健陈锐吕晨冯翔
关键词: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ASPP2调控Beclin 1抑制肝癌细胞自噬的研究
原发性肝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肝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自噬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以及化疗耐药等方面关系密切,因此深入研究自噬与肝癌的相关机制,可以为寻找更加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肝...
陈锐
关键词:肝癌细胞
文献传递
1050例腹膜后占位的病理诊断单中心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总结腹膜后肿瘤的疾病谱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翔医师牵头的外科团队收治的1050例诊断为腹膜后占位/肿瘤患者的病理信息,分析各类肿瘤占比及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共纳入1050例病理标本,间叶源性肿瘤407例(38.76%),其中恶性肿瘤348例(33.14%),良性肿瘤59例(5.62%);神经源性肿瘤211例(20.10%),其中恶性肿瘤18例(1.71%),良性肿瘤193例(18.38%);淋巴造血组织来源肿瘤127例(12.10%),其中恶性肿瘤88例(8.38%),良性肿瘤39例(3.71%);其他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9例(1.81%);未知来源恶性肿瘤42例(4.00%);转移性肿瘤244例(23.24%)。在间叶源性肿瘤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脂肪肉瘤(178例,16.95%)、平滑肌肉瘤(54例,5.14%)。结论在腹膜后肿瘤中,间叶源性肿瘤最为常见,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神经源性肿瘤、淋巴造血组织来源肿瘤、转移性肿瘤。
武宇轩塔娜杜甑衎屈小翔庚广烨王沈凡施挺冯翔陈锐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肉瘤神经组织肿瘤淋巴瘤病理诊断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PSA比值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诊断效果研究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男性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6位的恶性肿瘤。虽然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一直比较低,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改变,根据我国恶性肿瘤年报的数...
陈锐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穿刺活检
文献传递
前列腺穿刺指征及风险量表、模版穿刺、靶向穿刺提高前列腺癌诊断效果的研究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范围内男性发病率第3位、死亡率第8位的恶性肿瘤,根据GLOBOCAN估计,2018年全球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 276 106例,占所有肿瘤的7.1%,2018...
陈锐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穿刺活检
^(68)Ga-PSMA-11 PET-CT辅助前列腺癌的全病程管理: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辅助前列腺癌全病程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31日至12月31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68)Ga-PSMA-11 PET-CT检查的38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Ga-PSMA-11 PET-CT对初诊、正在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内分泌治疗、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持续升高或生化复发患者病灶转移和局部侵犯的检出情况。分析病灶总转移率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前列腺床侵犯或前列腺包膜外侵犯、骨转移、非区域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160例初诊列腺癌患者中44.4%(71/160)发生病灶转移或局部侵犯,患者PSA水平≥30.0 ng/mL时69.0%(49/71)的患者发生病灶转移或局部侵犯,其中50.7%(36/71)发生骨转移。157例正在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68.2%(107/157)发生病灶转移或局部侵犯,其中32.5%(51/157)为区域淋巴结转移、9.6%(15/157)为前列腺床侵犯、47.1%(74/157)为骨转移、19.7%(31/157)为非区域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69例术后PSA水平持续升高或生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中,52.2%(36/69)发生病灶转移或局部侵犯,其中17.4%(12/69)、11.6%(8/69)、5.8%(4/69)的患者仅分别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骨转移、非区域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2.9%(2/69)仅发生前列腺床侵犯,10.1%(7/69)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合并骨转移,2.9%(2/69)发生骨转移合并非区域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1.4%(1/69)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合并非区域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结论对于PSA水平≥30.0 ng/mL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对于正在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68)Ga-PSMA-11 PET-CT检查利于监测病情;对于术后PSA水平持续升高或生化复发的患者,^(68)Ga-PSMA-11 PET-CT检�
宋子健吴涵潇陈锐程超左长京高旭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行^(68)Ga-PSMA-11 PET-CT及WB-MRI的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核医学科及影像医学科主治医师各2名分别对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和WB-MRI检查结果进行盲法分析,并以最佳比较标准(BVC)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对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的5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0例无远处转移、32例发生远处转移。WB-MRI检测远处转移的AUC为0.844(95%CI 0.719~0.9^(68)),灵敏度为93.75%(30/32)、特异度为75.00%(15/20);^(68)Ga-PSMA-11 PET-CT检测远处转移的AUC为0.959(95%CI 0.893~1.000),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95.00%(19/20),2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远处转移患者中有25例发生骨转移、2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68)Ga-PSMA-11 PET-CT检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2.00%(23/25)、特异度为100.00%(27/27),WB-MRI检测灵敏度为60.00%(15/25)、特异度为88.89%(24/27),2种方法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检测的灵敏度[89.66%(26/29)vs 86.21%(25/29)]及特异度[95.65%(22/23)vs 91.30%(2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68)Ga-PSMA-11 PET-CT与WBMRI检测前列腺癌远处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在骨转移的诊断方面,^(68)Ga-PSMA-11 PET-CT的诊断效能优于WB-MRI。
吴涵潇宋子健程超阳青松陈锐高旭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177)Lu-PSMA-617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新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姑息性手术、试验性局部治疗、外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有限。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为靶点的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有望改变mCRPC患者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的现状。^(177)镥(^(177)Lu)标记的PSMA-617(^(177)Lu-PSMA-617)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优异,与其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治疗探针相比,已积累了较多临床研究数据和经验,有效性、安全性、易获得性高,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尚存在一些局限。目前,^(177)Lu-PSMA-617 RLT仍以小样本单中心研究为主,但随着全球研究大数据的积累,其有望成为mCRPC临床常规治疗的延伸和补充。
温健男程超程超陈锐姜鸿媛左长京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切除术23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回顾分析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肿瘤侵犯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腹腔重要血管,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结果确诊。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切除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6(17~65)岁。2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45~170)min,术中失血量100(100~2300)mL,切除肿瘤直径3(3~11)cm,术后住院时间4(3~14)d,引流管留置时间4(3~20)d。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闭塞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截至2021年11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行手术切除难度相对较大,但在术者具备一定血管处理经验的前提下仍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施挺缪嘉颖陈锐王沈凡冯翔
关键词:神经节瘤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