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菊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河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被引量:3
- 2017年
- 新常态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民办高校学科专业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但需要两者结构上的适配。文章以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机理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两者适配现状的梳理,从主体适配、要素适配和方法适配三个方面提出适配模式,以期形成动态平衡。
- 田菊
-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产业结构适配性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模式探索——黄河科技学院“双创”实践与启示被引量:4
- 2016年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以地方高校黄河科技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为案例,探究地方高校在探索创新创业模式的方法与启示,进而提出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 田菊
-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
-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生成逻辑及优化路径被引量:2
- 2020年
-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破解自身转型发展难题、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助推器",也是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生态学视角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而设计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框架,最后提出优化路径:建立学校、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建立学校、院系、教师"三面一体"的管理机制;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三圈一体"的激励机制;建立学校、学生、社会"三元一体"的评价机制。
- 田菊
-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学
- 人的城镇化进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双轨模式探析
- 2016年
-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的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断市民化的过程,进城务工农民工和升学的农村大学生是实现劳动力转移的两大重要途径,民办高等教育在促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提出民办教育在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双轨发展模式,为进城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模式,以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 田菊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民办高等教育
- 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河南实践——基于章程的分析
- 2020年
-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民办高校规范办学、实现内涵发展的"助推器"。章程是大学的最高纲领,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文章以河南省3所民办高校的章程为蓝本,从办学使命与目标、办学自主权、董事会结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民主管理、师生权利与义务以及高校与外部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后发现,现有章程已相对完善,但现实中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存在"文本"与"实践"脱离的"两张皮"现象。最后,从认识、体系和监督三个层面提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对策建议。
- 田菊
-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章程
-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在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趋势下,民办高校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是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破解自身发展困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现有管理体制机制中存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学校与院系二级管理体系不完善、分类管理体制难以落实等症结,需要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明确利益主体关系、建构分类管理体制、借鉴国外经验等方面着手,促进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 田菊
- 关键词:民办高校
- 民办高校章程的价值与运作探讨
- 2015年
-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的"宪法",也是平衡行政管理、学术权力,协调学校与社会、政府等内外关系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制定章程的价值,厘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定程序不规范、内容缺乏特色、执行力不够、监督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认识、体系和监督三个层面提出破解路径,以推进民办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王琳玮田菊
-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章程
- 博弈与融合: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的教育链、人才链与市场的产业链、创新链的相互融合,是促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缓解地方高校发展困境的“推进器”。在生态视角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还存在“壁炉现象”、制度桎梏性以及经费短缺性等症结。基于此,从合作博弈的视角提出促进产教融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产教融合作用的有效发挥。
- 田菊
-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态圈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