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晨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细胞
  • 2篇小肠
  • 2篇小肠结肠炎
  • 2篇结肠
  • 2篇坏死
  • 2篇坏死性小肠结...
  • 2篇产儿
  • 2篇肠炎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坏死性...
  • 1篇新生小鼠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发育...
  • 1篇致病
  • 1篇致病作用
  • 1篇诺如病毒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程晨
  • 3篇余加林
  • 3篇贺雨
  • 3篇艾青
  • 3篇肖洒
  • 1篇包蕾
  • 1篇杜立中
  • 1篇王政力
  • 1篇冯晋兴
  • 1篇宋思捷
  • 1篇张云辉
  • 1篇朱丹萍
  • 1篇潘云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细胞焦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致病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细胞焦亡是否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病,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新生1 d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正常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组(NEC组)。正常对照组与母鼠同笼,不予处理;NEC组采用缺氧、冷刺激及人工喂养的方式建立模型。新生鼠于第1、2、3天固定时间点测量体质量,第4天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评分;qPCR检测NLRP3、IL-1β、IL-18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表达及激活情况;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IL-1β、IL-18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EC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肠上皮损伤明显;NLRP3及IL-1β、IL-18基因表达增高(分别为0.33±0.06 vs 1.11±0.12,0.40±0.15 vs 1.25±0.13,1.04±0.16 vs 2.35±0.17,P<0.05);激活的Caspase-1仅在NEC组中表达,且下游炎症因子IL-1β及IL-18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00.4±76.5 vs 74.4±17.5,214.4±28.1 vs 23.9±19.3,P<0.01)。结论细胞焦亡参与了NEC的发病,其具体机制可能与焦亡发生后IL-1β、IL-18的水平升高有关。
胡刘宏余加林艾青贺雨肖洒程晨冯晋兴王政力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白介素1Β白介素18
早产儿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VA)的营养状况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于该科住院的160例早产儿在不同VA水平时其用氧时间、BPD患病率有无差异。以病例对照方法,根据不同胎龄分层,比较BPD组与相匹配的非BPD组(对照组)患儿血清VA水平的差异。比较中、轻、重度BPD患儿之间血清VA水平的差异。结果160例早产儿根据VA的水平分为三组,维生素A缺乏(VAD)组用氧时间[192 h(98 h,306 h)]明显延长,与正常组[48 h(24 h,216 h)]及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SVAD)组[24 h(0 h,22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BPD患病率(VAD组:16.39%,SVAD组:13.33%,正常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34~37周胎龄时,BPD组血清VA水平[(0.2925±0.1444)μmol/L]低于对照组[(0.6144±0.19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例患BPD的早产儿中,中重度BPD患儿血清VA水平[(0.3718±0.0404)μmol/L]低于轻度BPD[(0.3074±0.0319)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VA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现氧依赖;患BPD的晚期(胎龄34~37周)早产儿VA水平更低。
程晨包蕾
关键词:早产儿维生素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状况
早产儿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其肠道菌群的近期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利用16S r DNA PCR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探讨生后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 d为哌拉西林组,7 d内未使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收集胎粪(〈12 h)和3、5、7日龄(d3、d5、d7)的粪便标本,采用PCR-DGGE方法对肠道菌群的变化行动态观察,同时行克隆测序分析菌群组成的变化。结果 24例早产儿的96份粪便标本进入分析,哌拉西林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基线具可比性。24份胎粪提取细菌DNA后行PCR扩增失败,未行DGGE分析。1哌拉西林组d3、d5、d7时点的Shannon指数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64(1.16-1.92)、1.97(1.69-2.20)和1.22(0.69-2.10);对照组分别为1.39(0.94-1.94)、2.24(2.07-2.49)和2.38(2.07-2.61),哌拉西林组d7时点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随日龄增加,对照组Shannon指数逐渐升高;哌拉西林组Shannon指数呈降低趋势。3d7时点哌拉西林组和对照组均以克雷伯菌属占绝对优势(35.5%和42.4%),且乳酸杆菌属检出率均较低(1.6%和0.8%)。哌拉西林组较对照组肠球菌属(21.0%vs 7.2%)及链球菌属(25.8%vs 4.0%)比例明显增加,肠杆菌比例明显降低(3.2%vs 12.8%)。结论早产儿菌群结构简单,生后抗生素应用会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
朱丹萍杜立中余加林艾青肖洒程晨张云辉贺雨潘云宋思捷
关键词:早产儿肠道菌群抗生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鼠诺如病毒在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在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新生1 d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5):正常对照组、给予PBS的NEC模型组(PBS+NEC组)和给予MNV干预的NEC模型组(MNV+NEC组)。正常对照组与母鼠同笼,不予任何处理;其余两组进行NEC动物模型构建。新生小鼠于生后1 d给予联合抗生素,连续灌胃10 d模拟无菌后,行NEC建模3 d,建模前后固定时间点称量体质量,第14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法检测TLR-3、MDA-5、IL-6、IL-10、IL-1β、IL-22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type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数量;ELISA法检测肠组织匀浆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S+NEC组、MNV+NEC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肠道损伤明显。与PBS+NEC组相比,MNV+NEC组体质量下降较少(P<0.05),肠上皮损伤也较轻;而在mRNA表达水平上,TLR-3(0.73±0.26 vs 0.62±0.40,P>0.05)、MDA-5(0.98±0.35 vs 0.67±0.39,P>0.05)、IL-10(1.22±0.36 vs 0.60±0.31,P<0.01)、IL-22(1.20±0.38 vs 0.65±0.22,P<0.05)基因表达增高,IL-6(0.75±0.33 vs 1.22±0.34,P<0.05)、IL-1β(0.39±0.2 vs 1.25±0.59,P<0.01)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165.55±53.51)pg/mL vs(129.59±26.22)pg/mL,P<0.05],ILC3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8±1.45)%vs(12.80±0.76)%,P>0.05],但其分泌的IL-22表达升高。结论 MNV在新生小鼠NEC模型肠道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可能与MNV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上调抑炎因子IL-10及分泌IL-22的ILC3的功能有关。
胡坤余加林艾青程晨李秋平贺雨肖洒侯婷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