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叶芳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胆红素
  • 5篇凋亡
  • 5篇神经元
  • 5篇海马
  • 5篇海马神经
  • 5篇海马神经元
  • 5篇红素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芍药
  • 4篇芍药苷
  • 4篇神经元凋亡
  • 4篇海马神经元凋...
  • 4篇产儿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日龄
  • 2篇胎龄

机构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市妇幼保...
  • 2篇郑州市儿童医...

作者

  • 14篇朱叶芳
  • 4篇华子瑜
  • 4篇党姗姗
  • 4篇汤磊
  • 3篇钟晓云
  • 3篇吴艳
  • 2篇王少雯
  • 2篇刘成军
  • 2篇龚华
  • 2篇吴艳
  • 2篇宋思捷
  • 1篇叶俊英
  • 1篇王雪燕
  • 1篇王彬
  • 1篇杨桂林
  • 1篇陈文
  • 1篇刘明博

传媒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日龄极早产儿红细胞系指标参考值区间及其变化规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研究不同日龄极早产儿(VPT)血常规红细胞系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参考值区间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入住的602例胎龄<32周VPT的临床资料,按日龄0~1 d、2~3 d、4~6 d、7~9 d、10~14 d、15~21 d、22~28 d、29~35 d、36~42 d、43~49 d共计10阶段分组后,制订出日龄相关参考值区间,并绘制曲线图了解日龄变化规律。结果 VPT的RBC、Hb、HCT水平随日龄增长下降;Ret%在出生第1天最高,日龄7~9 d降至最低,日龄10~14 d轻微反弹,3周后呈稳定上升趋势。MCV、MCH随日龄增长有轻微下降趋势,MCHC在日龄区间范围内较为稳定。结论 儿童及健康足月儿相关参考值区间及其变化规律并不适用于VPT,新的参考值区间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VPT血液学问题,更好地对VPT进行个体化管理,提高其生存质量。
刘倩妤吴艳陈功雪朱叶芳魏莲
关键词:平均红细胞体积
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时临时心脏起搏的救治经验。方法对8例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AV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例患儿病程短,呈暴发趋势,入院后迅速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后保证了患儿的心搏出量,临床症状好转,赢得了抢救时间和机会,其中1例安置永久起搏器,1例放弃治疗,6例预后良好。结论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方法简单、起效迅速、效果稳定、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抢救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AVB患儿生命的有效方法。
汤磊刘成军朱叶芳郭汉卫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临时心脏起搏器儿童
芍药苷对胆红素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及NF-kB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胆红素诱导原代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活化的影响,及调控凋亡的可能...
朱叶芳
关键词:芍药苷胆红素海马神经元凋亡NF-KB活性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
通过质量改进方法促进极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实施
2024年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促进极早产儿实施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科的极早产儿的基本资料和QI评价指标。QI评价指标包括(1)过程指标:DCC实施率及时间;(2)结局指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3)平衡指标: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胸外按压比例、Apgar评分以及入院时体温和血气pH值等。评价指标分析时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QI实施前期(2017年1~12月)、QI实施期(2018年1~12月)、QI实施后期(2019年1~12月),以及持续QI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QI项目自2018年8月起实施。通过绘制控制图或采用统计检验[包括单变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过程指标:实施QI项目后,DCC平均实施率及平均实施时间从0分别逐渐增加至82.2%和47.1 s。(2)结局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在QI实施期、QI实施后期及持续QI期均明显高于QI实施前期[分别为(202.22±28.84)、(210.10±33.52)、(210.52±32.27)与(187.94±35.29)g/L,F=8.61,P<0.001]。QI实施后期和持续QI期极早产儿的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QI实施前期[(58.99±8.71)%、(60.18±8.06)%与(55.41±9.17)%,χ^(2)=5.13,P=0.002],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平衡指标:QI实施后期和持续QI期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低于QI实施前期[16.0%(19/119)和13.2%(25/191)与42.3%(30/71),χ^(2)=29.08,P<0.001],入院时体温逐渐上升[QI实施前期、实施期、实施后期和持续QI期分别为35.3℃(34.5~36.1℃)、36.0℃(34.0~37.7℃)、36.0℃(35.6~37.4℃)和37.0℃(35.9~38.1℃),H=277.88,P<0.001]。持续QI期入院时血气pH值为7.32(6.85~7.50),高于其余3个时期[7.26(7.07~7.46)、7.26(7.04~7.43)与7.25(6.91~7.49),H=34.46,P<0.001]。结论该QI项目提高了极早产儿DCC实施率,延长了DCC时间。
宋思捷欧姜凤秦诺朱叶芳朱叶芳吴艳吴艳叶俊英龚华
关键词:结扎术脐带新生儿护理
36例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诊治的36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个月至13岁,平均6.8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辅助检查以心电图改变最敏感且具有多样性,确诊后予以积极监护,综合救治,其中治愈28例,好转4例,死亡4例。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类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疾病,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纠正心律失常和保护脏器功能为主,对于严重病例,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必要时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更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汤磊朱叶芳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儿童
反式激活蛋白-NEMO结合域抑制核因子-κB活化在胆红素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明确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胆红素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反式激活蛋白-NEMO结合域(TAT-NBD)对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胆红素组、TAT-NBD早期干预组、持续干预组及晚期干预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改良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及TUNEL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原代培养基上清IL-1β水平。结果胆红素组海马神经元NF-κB p65蛋白平均光密度值(M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24 h达高峰。TAT-NBD早期干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为(80.784±9.767)%低于对照组(P<0.01)、高于胆红素组(P<0.01),细胞凋亡率为(14.100±2.252)%(Annexin V-FITC/PI双染法)、(12.883±1.629)%(TUNEL法)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胆红素组(P<0.01),IL-1β水平为15.348±0.812 pg/ml低于胆红素组(P<0.05)。TAT-NBD持续干预及晚期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IL-1β水平与胆红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F-κB双向调控胆红素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TAT-NBD抑制NF-κB早期高峰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可能用于胆红素脑损伤的预防。
宋思捷朱叶芳党姗姗王少雯华子瑜
关键词:胆红素海马神经元凋亡
芍药苷对胆红素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胆红素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核因子-кB(Nuclear factor-кB,NF-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胎龄17~19 d胎鼠的海马神经元进行细胞培养,于原代培养第7天加入不同浓度(1、2.5、5μg/ml)PF预处理24 h后,加入胆红素(10μg/ml)。经MTT法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筛选出PF预处理的适当剂量;进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观察此剂量PF(2.5μg/ml)对胆红素诱导神经元凋亡形态和凋亡率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胆红素作用后不同时间(3、6、12、24 h)神经元内NF-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胆红素组比较,PF(2.5μg/ml)预处理可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P<0.05);胆红素诱导海马神经元NF-кB活化(P<0.05),3~6 h达高峰(P<0.05);2.5μg/ml PF可抑制胆红素作用3~6 h引起的NF-кB活化(P<0.05)。结论:采用2.5μg/ml PF预干预24 h可抑制胆红素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与抑制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元NF-кB早期(3~6 h)活化有关。
朱叶芳党姗姗汤磊华子瑜
关键词:芍药苷胆红素海马神经元凋亡核因子-КB
小儿误服大剂量地高辛急性中毒2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地高辛是临床上常用的口服强心苷类药物,其治疗窗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若使用时剂量把握不当或误服,则易致中毒[1]。我院最近收治了2例因误服大剂量地高辛而急性中毒的儿童,均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脏等方面的毒性反应,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儿,女,4岁,体重15 kg,因"误服大剂量地高辛9+h伴频繁呕吐10+次"由外院急诊转入我院。
汤磊冯莉朱叶芳刘成军
关键词:急性中毒地高辛大剂量误服小儿强心苷类药物
ERK1/2对胆红素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及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对胆红素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抗胆红素神经元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胆红素组、PD98059(MEK/ERK抑制剂)+胆红素组及芥酸精(erucin,ERN,ERK激活剂)+胆红素组。采用改良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及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ERN+胆红素组、胆红素组、PD98059+胆红素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100%、(80.020±8.552)%、(67.546±3.241)%、(50.591±3.981)%,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一时间点各组NF-κB蛋白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最低;胆红素组NF-κB蛋白MOD值在胆红素作用3 h(0.266±0.033)时较高,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24 h(0.183±0.021)时最低(P<0.01);PD98059+胆红素组NF-κB蛋白MOD值变化趋势同胆红素组,但MOD值明显下降(P<0.05);与胆红素组相反,ERN+胆红素组MOD值在胆红素作用3 h(0.128±0.028)时较低,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24 h(0.305±0.043)时最高(P<0.01)。结论胆红素诱导海马神经元NF-κB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ERK1/2通路在胆红素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过程中起保护作用,可能与ERK1/2通路抑制胆红素诱导的海马神经元NF-κB早期(3~6 h)表达、而促进其晚期(24 h)表达有关。
党姗姗朱叶芳王少雯华子瑜
关键词:胆红素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
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7天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趋势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建立不同胎龄早产儿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的参考值范围,并且评估生后7天内Ret-He的变化趋势。方法测量不同胎龄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2~3天、7天的Ret-He值,并分析Ret-He值与胎龄的相关性。结果纳入699例早产儿,采集1 286份血样本。生后24小时内(n=699,r=0.126,P=0.002)、2~3天(n=440,r=0.487,P<0. 001)、7天(n=147,r=0. 510,P<0. 001)Ret-He水平与胎龄呈正相关,日龄越大相关性越强。147例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2~3天、7天的平均Ret-He分别为32.18、27.82、28.85 pg。不同胎龄早产儿2~3天的Ret-He水平均低于24小时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后2~3天至生后7天的Ret-He存在轻度上升趋势,其中胎龄30~33周早产儿生后7天的Ret-He高于生后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 Ret-He与胎龄存在弱的相关性,其在生后2~3天内显著下降,出生2~3天的Ret-He水平更能真实反映机体铁水平。
吴艳钟晓云杨桂林朱叶芳陈功雪龚华
关键词:早产儿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胎龄日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