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靖

作品数:33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助听器
  • 14篇儿童
  • 12篇耳蜗
  • 11篇人工耳
  • 11篇人工耳蜗
  • 10篇植入
  • 10篇耳蜗植入
  • 7篇听觉
  • 7篇人工耳蜗植入
  • 6篇言语
  • 6篇听力损失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汉语
  • 4篇语后聋
  • 4篇普通话
  • 4篇人工耳蜗植入...
  • 4篇问卷
  • 4篇汉语普通话
  • 4篇耳聋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瑞声达听力集...

作者

  • 33篇李靖
  • 22篇刘海红
  • 15篇陈雪清
  • 11篇王硕
  • 10篇吴燕君
  • 10篇张华
  • 10篇金欣
  • 9篇孔颖
  • 9篇李颖
  • 8篇倪鑫
  • 8篇周怡
  • 8篇刘博
  • 8篇张杰
  • 7篇亓贝尔
  • 6篇郝津生
  • 6篇赵雅雯
  • 5篇刘薇
  • 5篇董瑞娟
  • 5篇郑军
  • 5篇陈敏

传媒

  • 11篇听力学及言语...
  • 6篇中华耳科学杂...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助听器配戴效果的问卷评估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评估老年人配戴助听器的效果。方法采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SADL)和患者导向的听觉改善分级(client oriented scale of improvement,COSI)问卷门诊或电话随访62例老年助听器配戴者(年龄62~87岁,平均73.45±5.54岁,配戴助听器时间为6周左右)的主观效果,包括配戴助听器后听力残疾的改善程度、最终能力和满意度等,并将SADL问卷结果与Cox等1999年建立的标准值作比较;比较耳背式与耳内式、双耳与单耳助听器配戴效果的差异。结果 62例受试者SADL问卷总平均分4.97±0.35,积极作用4.38±0.51,服务与花费4.55±0.39,负面作用5.82±0.68,个人形象5.88±0.60分;COSI问卷改善程度的得分为3.05±0.57,最终能力3.54±0.45分(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SADL问卷在负面作用方面的得分高于Cox的标准,耳背式助听器在个人形象方面的得分低于耳内式助听器,在负面作用方面的得分高于耳内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耳配戴助听器后SADL和COSI问卷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DL和COSI问卷作为评估老年人助听器配戴效果的有效方法,简单易懂、耗时短;对于老年人,耳背式助听器在负面作用方面好于耳内式,个人形象方面差于耳内式助听器。
李玉玲张华陈雪清吴燕君孔颖刘海红李靖
关键词:老年人问卷
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音乐音调感知能力的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感知音乐音调的能力。方法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MUMU)评估12例听力正常受试者(听力正常组,男5例,女7例)与12例人工耳蜗使用者(人工耳蜗组,男5例,女7例)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的匹配程度。使用Fitzgerald等开发的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中的音调辨差阈值测试、旋律辨别与和弦辨别测试评估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乐音调感知能力。结果听力正常组与人工耳蜗组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相匹配。人工耳蜗组F3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16.2个1/4音,C4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6.2个1/4音,均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人工耳蜗组的旋律辨别测试平均正确率为69.8%,和弦辨别测试的平均正确率为72.4%,与听力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组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使用时间与其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均与其音调辨差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调辨差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人,但个体差异较大,其音乐音调感知能力与人工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佩戴时间以及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相关。
王硕董瑞娟李靖周芸亓贝尔陈雪清莫玲燕刘博
关键词:语后聋人工耳蜗音乐感知音调
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生活质量研究
赵雅雯刘海红李颖郑之芃李靖聂晓璐倪鑫
儿童简捷-RECD与常规-RECD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比较简捷真耳耦合腔差值与常规真耳耦合腔差值,分析两种测试方法所得RECD结果差异,以及同种测试方法所得RECD的耳间差异,寻求更为适用于低龄儿童RECD测试的快捷方法。方法共28名选配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参与本次研究,年龄4~7岁,平均年龄5.65±1.32岁。研究组采用Oticon Easy-RECDTM与Interacoustics AffinityTM.真耳分析仪,分别获得受试儿童双耳0.25,0.5,0.75,1,1.5,2,3,4,6k Hz处Easy-RECD与Regular-RECD数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两种RECD测试方法间及左右耳间RECD数值差异。结果(1)经配对样本t检验,28例儿童其Easy-RECD与Regular-RECD除0.5、2k Hz外,其余各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左右耳间Easy-RECD及Regular-RECD各频率间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Easy-RECD操作快速,不适感小,且测量稳定,可作为低龄儿童助听器验配的一种快速RECD测试方法。(2)儿童双耳间RECD值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难以配合双耳RECD测试的低龄儿童可在临床中考虑进行一侧耳RECD测试应用于双耳验配。
李颖刘海红金欣周怡李靖倪鑫
关键词:儿童助听器
儿童Turner综合征听力学特点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国Turner综合征患儿听力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经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urner综合征的18例女性患儿,对其进行耳科学检查及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声反射阈)。结果18例患儿最小年龄5.5岁,最大16岁,中位数12.50岁。听力正常9耳,占25.00%;传导性耳聋15耳,41.67%,感音神经性聋12耳,占33.33%,其中全频感音神经性聋2耳,中频"U"型感音神经性聋6耳,高频听力下降4耳。对单体型/等臂型与嵌顿型不同核型间就听力损失表型进行χ2检验,P=0.98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与年龄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564及0.606,相应P值均为0.000<0.01,统计学上具有极其显著差异。结论 TS综合征患儿染色体核型与听力损失表型间无相关联系。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与年龄变化线性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均升高。故随着年龄增长,TS患者相对出现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加大,且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建议TS患者长期随访,定期检查听力,及时给予相关治疗。
郝津生苏畅闫洁刘冰姜苏敏张莉李靖李颖刘海红张杰
关键词:TURNER综合征耳聋听力学
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探讨不同耳聋程度、不同评估阶段其助听前后的言语能力发育随听觉能力发展变化的关系。方法以32例语前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助听器选配年龄3~34个月,平均15.6个月,分为极重度耳聋组(16例)、重度耳聋组(11例)和中度耳聋组(5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问卷分别于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极重度、重度及中度耳聋组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极重度耳聋组(R=0.656)、重度耳聋组(R=0.758)、中度耳聋组(R=0.849)(均为 P<0.05)。助听前后不同评估阶段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助听前(R=0.559)、助听后1个月(R=0.575)、助听后3个月(R=0.726)、助听后6个月(R=0.823)、助听后9个月(R=0.838)、助听后12个月(R=0.855)(均为 P<0.05)。结论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密切相关,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耳聋程度越轻、助听器使用时间越长,助听后婴幼儿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越高。
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
关键词:婴幼儿听觉言语耳聋助听器
耳聋程度对选配助听器婴幼儿听觉能力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耳聋程度对婴幼儿患者听觉能力发育的影响,为患儿的听力康复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共有32例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婴幼儿参与本次试验。选配年龄为3~3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耳聋程度将患儿分为3组。A组听力损失为中度(41~60dB HL),B组听力损失为重度(61~80dB HL),C组听力损失为极重度(>81dB HL)。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对患儿的听觉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分别在选配前及选配后1、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3组患儿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0.05)。A组患者在选配后3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选配后6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3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选配后9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3、6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选配前和选配后1、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儿在选配后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儿在选配后1、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聋婴幼儿在选配助听器后,听觉能力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耳聋程度对选配助听器婴幼儿听觉能力的发育存在显著影响。
陈雪清李靖吴燕君张华刘海红王硕孔颖刘莎刘博莫玲燕亓贝尔
关键词:婴幼儿听力损失助听器选配
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ARS?)在婴幼儿早期听觉言语感知进程评估中的应用
刘海红李颖金欣李靖周怡郑之芃郑军张杰陈敏郝津生杨扬刘薇倪鑫
早期糖尿病儿童听力学状况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了解早期糖尿病儿童的听力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确诊糖尿病患儿40例,进行临床基本资料记录(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无低血糖发作、尿微量白蛋白)及全面的听力学检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稳态多频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纯音测听、声导抗。对有家族遗传史患儿行基因检测。结果入选患儿共40名,其中男16名,女24名,年龄最大17.8岁,年龄最小0.4岁,中位年龄1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642天,中位病程为30天,听力测试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由6.2-18.8%。40名受试者中,有听力下降主诉及糖尿病家族史及听力下降家族史的1名患儿表现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血液中线粒体t RNAleu(uur)A3243G突变,突变比例为42.8%,尿液中A3243G有突变,突变比例为83.2%,确诊为线粒体糖尿病。其余患儿ABR、ASSR、DPOAE、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和异常组之间V波潜伏期或I-V波间期有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患儿的听力学存在亚临床改变,这种改变与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是一种早期的周围器官损害表现;对于有听力下降主诉及家族史的糖尿病患儿应行基因检测,以除外线粒体糖尿病。
刘薇张杰李靖刘海红吴迪郝津生杨杨张亚梅刘世琳葛文彤陈敏
关键词:糖尿病听力损失基因突变
低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听觉和言语发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金欣刘海红李颖李靖张杰郑军葛文彤倪鑫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听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