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洪林
- 作品数:15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积分法与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比较MR积分法与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脑胶质瘤(低级8例,高级22例,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术前行MR常规及灌注成像检查。MR积分法使用9个指标进行评价,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CBV)由肿瘤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脑血容量(CBV)相比后得出。分别对低级、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的积分及rCBV值进行分析。结果低级胶质瘤的积分值(067±029)显著低于Ⅲ级(132±047)(t=-348,P=0003)和Ⅳ级(156±020)(t=-736,P=0000)。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P=0182)。低级胶质瘤的rCBV值(238±066)显著低于Ⅲ级(581±320)(t=-357,P=0003)和Ⅳ级(699±247)(t=-509,P=0001)。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365)。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常规MR和灌注成像均有重要价值,可相互补充,提高诊断准确率。
- 武洪林陈君坤张宗军卢光明陈自谦黄伟季学满唐晓俊李林
- 关键词:MR灌注成像脑胶质瘤术前积分
- 胶质瘤MR灌注成像与分子病理学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 探讨胶质瘤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30例脑胶质瘤(低级别8例,高级别22例)术前行MR常规及灌注成像检查。MR灌注指标rCBV值由肿瘤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对肿瘤病理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MVD及VEGF表达水平,然后分别对低级别、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的rCBV值和MVD及VEGF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经Spearman相关分析,rCBV值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5)。按VEGF低表达和高表达分为两组,两组的rCBV值分别为4.39±3.41(1.20~13.35)、8.24±3.23(3.25~14.26),MVD分别为70.11±32.37(34.5~140.0)、167.15±100.66(38.2~360.0)。两组间的rCBV值或MV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CBV值与MVD及VEGF表达水平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术前评价肿瘤的血管新生。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提高,MR灌注成像对于评价胶质瘤的术前病理分级以及指导肿瘤的基因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武洪林钱农陈君坤张宗军卢光明黄伟唐晓俊李林
- 关键词:胶质瘤灌注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健康老年人与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比较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比较和分析健康老年人与老年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微出血的出血点数和位置。 方法 对 150例老年人行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和梯度回波T2 加权成像 ,根据临床和MRI表现分为脑出血组 (2 1例 )、大动脉栓塞组 (19例 )、多发腔隙性梗死组 (3 2例 )、动脉硬化性脑病组 (2 5例 )和正常对照组 (53例 ) ,分别统计各组无症状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微出血的出血点数和位置并进行分析。 结果 脑出血组、多发腔隙性梗死组和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76.2 %、59.4%和 72 % ,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的 7.5% (P <0 .0 1) ;微出血出血点数也明显高于正常组。 3 4 %的微出血位于皮层下白质内 ,2 5.2 %位于基底节 ,18.5%位于丘脑 ,11.8%位于脑干 ,10 .4%位于小脑。 结论 卒中患者多发性微出血的存在表明颅内微血管病变有明显出血倾向 。
- 张宗军黄伟武洪林陈君坤卢光明
- 关键词:脑出血脑血管意外磁共振成像
- MR扩散、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评价MR扩散、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8例脑胶质瘤患者(19例高级别胶质瘤,9例低级别胶质瘤),术前行常规MR平扫,MR扩散成像、灌注成像和常规增强扫描,重建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彩图和相对脑血流容量(rCBV)彩图后,分别测量出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小ADC值和最大rCBV值。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肿瘤的ADC值、rCBV值与术后病理学分级间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ADC值与rCBV值间的关系。结果19例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小ADC值为(0.95±0.29)×10-3mm2/s;9例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小ADC值为(1.37±0.16)×10-3mm2/s,两组间ADC值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4.09,P<0.001)。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大rCBV值为5.49±1.87;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最大rCBV值为1.70±0.73,两组间rCBV值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5.89,P<0.001)。此外,ADC值与rCBV值间有统计学显著负线性相关性(r=-0.51,P<0.05)。结论MR扩散、灌注成像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诊断信息,更低的ADC值和更高的rCBV值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更高的ADC值和更低的rCBV值提示为低级别胶质瘤,它们对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季学满卢光明唐晓俊武洪林张宗军李宁
- 关键词:胶质瘤扩散灌注MR扩散成像脑胶质瘤灌注成像低级别胶质瘤
- CT肾脏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3年
- 武洪林陈君坤黄伟
-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肿瘤的应用被引量:6
- 2004年
-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 (MR)成像能提供非侵袭、生理状态下的脑组织微循环血供图 ,通过计算正常脑组织及肿瘤组织的局部血容量 ,评估肿瘤组织的血供状态 ;并有助于评估胶质瘤病理学级别的高低 ,确定肿瘤穿刺活检的部位 ,以及对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淋巴瘤和其他脑肿瘤切除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但在颅内脑外肿瘤及伴有血脑屏障严重破坏的脑肿瘤诊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 季学满武洪林卢光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肿瘤脑血容量血脑屏障
- 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SSD)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及SSD),得到肩胛骨骨折部位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成角情况,依据三维图像进行骨折分型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MSCTMPR、MIP、VR、SSD重建图像所显示的骨折部位、移位、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MSCT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骨骨折的图像直观、清晰地展示了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可作为术前肩胛骨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尹亭斌武洪林
-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病理及CT和MRI表现被引量:8
- 2004年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EM)是一种急性脱髓鞘性病变 ,常继发于感染和免疫接种后 ,主要累及脑白质 ,也可累及灰质 ,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 ,但均无特异性 ,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诊断标准 ,与其它病变如多发性硬化 (MS)等鉴别困难 ,最后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各种检查及一定时间的随访观察。
- 武洪林季学满陈自谦陈君坤
- 关键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与评价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磁共振 (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8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行MR灌注成像 ,采用GRE EPI序列 ,重建相对脑血容量 (rCBV)彩图后 ,以肿瘤对侧对应部位和对侧正常脑白质为参照 ,分别计算出肿瘤最大rCBV1及rCBV2 ,并与病理学分级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最大rCBV1值分别为 1.38± 0 .36和 4 .32± 3.4 1,最大rCBV2值分别为 2 .83± 0 .76和 9.71± 6 .2 3;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rCBV1或rCBV2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另外 ,rCBV1、rCBV2间有高度相关性 (r =0 .736 ,P <0 .0 0 1)。 结论 :MR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武洪林陈君坤张宗军黄伟卢光明唐晓俊李林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灌注成像脑血容量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2
- 2003年
- 武洪林季学满陈君坤张宗军
- 关键词:MR灌注成像颅内占位性病变磁共振灌注成像化疗后脱髓鞘病变恶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