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源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炎
  • 2篇细胞
  • 2篇SIGA
  • 2篇肠道
  • 1篇蛋白酶
  • 1篇道炎症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致命性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上消化道大出...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水平...
  • 1篇十二指肠肿瘤

机构

  • 4篇贵州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贵阳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肖源
  • 3篇谭庆华
  • 3篇杨红静
  • 2篇车筑平
  • 2篇程华
  • 2篇杨杰
  • 2篇刘太阳
  • 2篇余劲松
  • 2篇李福强
  • 1篇李婷颖
  • 1篇许良璧
  • 1篇陈我婵
  • 1篇项一宁
  • 1篇李红灵
  • 1篇杨浩羿
  • 1篇姚怡然
  • 1篇张伟光
  • 1篇刘亚琳

传媒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SAIDs肠病大鼠回肠SIgA、IL-1β、IL-8、IL-10水平及树突状细胞数的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肠病时SD大鼠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水平及树突状细胞数的变化。方法:34只清洁级SD大鼠均分为药物损伤模型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100 mg/kg,2次/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2周后处死大鼠,在距回盲瓣5 cm近端肠管切取回肠段2 cm,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回肠黏膜组织SIg A、IL-1β、IL-8及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回肠黏膜CD205阳性染色的树突状细胞数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黏膜上皮细胞破坏,黏膜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结构变形,固有腺体排列紊乱,黏膜以及黏膜下层见大量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对照组黏膜正常,未被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205阳性细胞增多,IOD值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回肠黏膜SIg A降低(P<0.05),IL-1β、IL-8及IL-10增加,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肠病发生后,回肠黏膜保护屏障受损,体液免疫紊乱。
肖源车筑平程华杨红静谭庆华
关键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大鼠NSAIDs肠病肠道获得性免疫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引起肠病时SD大鼠回肠s Ig A、树突状细胞、浆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SD大鼠34只,雌雄各半,年龄8周,体质量200~220 g,分为药物损伤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7只。药物损伤模型组腹腔注射阿司匹林,100 mg/kg,每天2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2次。2周后处死大鼠,在距回盲瓣5 cm近端肠管切取回肠段2 cm。ELISA法检测回肠组织s Ig 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组织CD205、CD38阳性染色细胞数量。结果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注射组大鼠回肠黏膜s Ig A降低(P〈0.05),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增多(P〈0.01)。结论 NSAIDs肠病发生后,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增多,这提示肠道发生适应性免疫反应。但最终肠道黏膜内s Ig A分泌明显较少,这可能与分泌型Ig A形成过程受损相关,最可能发生在Ig A与SC在上皮细胞内装配的过程中。这说明,NSAIDs肠病不仅损害肠黏膜屏障,还可致体液免疫紊乱。
肖源车筑平杨红静程华谭庆华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树枝状细胞浆细胞SIGA
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SOX2、CD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CDX2、SOX2在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3种不同组织类型(胃底型、贲门型、肠化生型)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两步法检测CDX2和SOX2在35例贲门组、23例胃底组、14例肠化组、10例糜烂性食管炎组、7例EAC组、10例正常食管下段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X2在肠化组及EAC组中的阳性率均为85.7%,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5);CDX2阳性率在贲门组(11.4%)、胃底组(0)、糜烂性食管炎组(0)及正常食管组(0)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X2在贲门组(75%)及EAC组(66.7%)以(+)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化组(91.7%)以()为主显著不同(P<0.05)。SOX2在Barrett食管三组中的阳性率均为100%,显著高于EAC组(28.6%)(P<0.05)。SOX2以(++)表达方式在胃底组(95.7%)及贲门组(74.3%)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肠化组(50%)和EAC组(50%)(P<0.05)。SOX2和CDX2的表达在肠化型Barrett食管中呈负相关(P<0.05),在贲门组、胃底组、EAC组中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短段贲门型Barrett食管中CDX2的阳性率不高,可能只是一种柱状上皮化生,与EAC的关系不大;CDX2在鳞状上皮向特殊肠上皮化生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OX2的沉默促进EAC发生。
许良璧项一宁杨浩羿肖源张伟光刘亚琳
关键词: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
NSAIDs肠病时肠道防御素变化对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NSAIDs肠病时肠道防御素变化对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17只。免疫组化检测回肠组织r AD-5、r AD-6的IOD值。ELISA检测回肠组织IL-1β、IL-8、IL-10、ANCA、内毒素水平。结果 :模型组r AD-5、r AD-6、IL-1β、IL-8、IL-10、ANCA水平均较对照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内毒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AIDs 100 mg/kg的阿司匹林腹腔注射2周并不能使黏膜损伤达到细菌内毒素移位的程度。伴随有微生物或其毒素的入侵,免疫屏障和局部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α-防御素可能起着多种桥梁作用。
杨红静车筑平李红灵李林俊肖源谭庆华
关键词:防御素白介素内毒素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食管炎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食管炎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炎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8周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卧位反流时间比及立位反流时间比、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升高、平均卧位反流时间比、立位反流时间比、PGⅠ、PGⅡ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食管炎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部分食管动力学及胃蛋白酶原指标。
李福强杨杰姚怡然刘太阳肖源余劲松
关键词:食管炎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多潘立酮食管动力学胃蛋白酶原
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引发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2015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好发于胃和小肠,其次为网膜和腹膜,发生于十二指肠者少见,仅占胃肠道间质瘤的4.5%[1],现报道1例反复消化道出血10多年的十二指肠间质瘤。
李福强陈我婵李婷颖刘太阳余劲松肖源杨杰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间质瘤上消化道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