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源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持续静脉泵入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43例排除需急诊手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梗阻病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按常规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治疗;奥曲肽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醋酸奥曲肽25 μg/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10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引流量和腹部X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奥曲肽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管拔出时间、胃管引流量、腹部X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效、安全,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唐源张银杰李萍
-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背景:肠内营养(EN)能促进肠黏膜愈合,对克罗恩病(CD)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但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应用和疗效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EN对具有营养风险的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具有营养风险的中重度UC患者,并分为EN组和无EN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结果:治疗前,EN组与无EN组Mayo评分、BMI、HGB、ALB和T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EN组Mayo评分显著降低(P <0. 05),ALB、TP显著升高(P <0. 05);无EN组Mayo评分、BMI均显著降低(P <0. 05)。治疗后,EN组BMI、ALB、TP均显著高于无EN组(P <0. 05)。结论:EN能有效改善UC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病情的改善起有辅助作用。
- 王凤纤缪应雷张雪芹唐源李红纳
- 关键词:营养风险肠道营养
- 曲靖市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曲靖市幽门螺杆菌(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来曲靖市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347例,对C14阳性的患者行胃黏膜培养,对培养出196例患者HP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对其进行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药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分析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感染Hp后对上述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不同疾病Hp感染患者对各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靖市幽门螺杆菌对药呋喃唑酮的耐药率最低,对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 张雪芹刘开全余梅邱瑾唐源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引起心率下降的临床观察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发生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时期,了解其对患者心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胰腺炎我院患者,分为奥曲肽治疗组(58例)和生长抑素对照组(38例),其中发生心动过缓的奥曲肽治疗组再分析药物使用不同时期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奥曲肽治疗组发生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分析药物使用不同时期发现,在用药48~72 h显著,停药后心率恢复基础心率。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在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对于心率的影响需临床提高警惕,临床使用过程需严密监测心率变化,以防发生药物不良事件。
- 朱立娜唐源
- 关键词:奥曲肽急性胰腺炎心率变化心动过缓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葡萄糖酸钙静滴与静推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21年
- 目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葡萄糖酸钙不同用药方法在预防不良反应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130例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血浆置换时给予葡萄糖酸钙分次静脉推注,观察组血浆置换时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持续滴注,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中1例出现荨麻疹、1例出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中,4例出现荨麻疹、2例出现皮肤瘙痒、3例出现寒战发热、2例出现低钙血症,发生率为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43例(66.15%)、满意20例(30.77%)、不满意2例(3.08%),满意度为63例(96.92%),对照组中,非常满意31例(47.69%)、满意21例(32.31%)、不满意13例(20.00%),满意度为52例(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9,P<0.05)。结论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对患者护理中,持续给予患者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可有效减少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 尹春萍唐源李春芳朱立娜
-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
- 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的表达与UC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肠上皮细胞中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该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UC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简化UC活动指数(CDAI)分析,缓解期患者56例,活动期患者6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治疗的肠息肉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患者的SDC-1、LRG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UC患者的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及肠道黏膜的肠道屏障指标,分析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C-1、LRG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的SDC-1、LRG1水平显著高于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屏障指标一氧化氮(NO)、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密封蛋白(OCLN)、galectin-1、紧密连接蛋白1(ZO-1)及扣带蛋白(cingu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galectin-3、OCLN、galectin-1、ZO-1及cingu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SDC-1、LRG1水平与NO、galectin-3、OCLN、galectin-1、ZO-1及cingulin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的表达与溃疡性患者屏障功能损伤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 张雪芹王凤仙张晖敏唐源
- 关键词:肠道屏障功能结肠息肉
-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介素-17、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9例肝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59例ACLF患者作为观察组。ACLF患者根据疾病分期进一步分为早期组(20例)、中期组(20例)、晚期组(19例)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IL-17、IL-6及TNF-α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IL-17、IL-6及TNF-α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F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IL-17、IL-6及TNF-α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晚期组的血清IL-17、IL-6及TNF-α浓度高于中期组及早期组,中期组血清IL-17、IL-6及TNF-α的浓度高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IL-6、TNF-α参与ACLF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促进ACLF肝功能恶化的因素,并且其浓度高低与ACLF的分期相关。
- 朱立娜唐源黄初军赵秋燕尹春萍
- 关键词:肝衰竭白介素-17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IBD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预后不佳,IBD常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近年来随着对IBD研究的深入,生物制剂在IBD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 王蓉唐源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
- 云南省15个州市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 对云南省的15个州市IBD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情况进行研究,补齐云南省IBD的临床研究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云南省15个州市IBD患者的病历资料.自2008年1月至2...
- 唐源缪应雷
- 372例住院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住院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2例活动期U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根据NRS2002评分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有和无营养风险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营养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44例(65.6%)住院的活动期UC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相比,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16.76±2.41)kg/m^2比(21.93±2.34)kg/m^2,P<0.001)]更低;Mayo评分更高(9.90±2.07比6.89±2.81,P<0.001);重度患者(65.6%比18.0%,P<0.001)、广泛结肠型患者(50.0%比33.6%,P<0.001)和慢性复发型患者比例更高(91.4%比78.9%,P<0.001);血红蛋白(HGB)水平[(118.05±24.85)g/L比(139.09±18.26)g/L,P<0.001)]和白蛋白水平[(34.25±6.70)g/L比(38.81±4.57)g/L],P<0.001)]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低Mayo评分是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低BMI、低HGB、慢性复发型、重度活动、广泛结肠型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UC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病情更重、疾病范围更广、慢性复发的比例更高。
- 王凤纤缪应雷张晖敏唐源李红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