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72例住院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住院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2例活动期U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根据NRS2002评分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有和无营养风险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营养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44例(65.6%)住院的活动期UC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相比,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16.76±2.41)kg/m^2比(21.93±2.34)kg/m^2,P<0.001)]更低;Mayo评分更高(9.90±2.07比6.89±2.81,P<0.001);重度患者(65.6%比18.0%,P<0.001)、广泛结肠型患者(50.0%比33.6%,P<0.001)和慢性复发型患者比例更高(91.4%比78.9%,P<0.001);血红蛋白(HGB)水平[(118.05±24.85)g/L比(139.09±18.26)g/L,P<0.001)]和白蛋白水平[(34.25±6.70)g/L比(38.81±4.57)g/L],P<0.001)]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低Mayo评分是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低BMI、低HGB、慢性复发型、重度活动、广泛结肠型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UC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病情更重、疾病范围更广、慢性复发的比例更高。
- 王凤纤缪应雷张晖敏唐源李红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2002
- 逍遥散合失笑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逍遥散合失笑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络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AG胃络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逍遥散合失笑散治疗,对照组40例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2组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除面色黯滞外,其余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面色黯滞外,其余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Ⅰ/PGⅡ,PG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Ⅱ及PGR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合失笑散治疗CAG胃络瘀阻证疗效确切。
- 李丽萍张晖敏
- 关键词:慢性病逍遥散失笑散
- 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的表达与UC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肠上皮细胞中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该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UC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简化UC活动指数(CDAI)分析,缓解期患者56例,活动期患者6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治疗的肠息肉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患者的SDC-1、LRG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UC患者的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及肠道黏膜的肠道屏障指标,分析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C-1、LRG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的SDC-1、LRG1水平显著高于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屏障指标一氧化氮(NO)、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密封蛋白(OCLN)、galectin-1、紧密连接蛋白1(ZO-1)及扣带蛋白(cingu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galectin-3、OCLN、galectin-1、ZO-1及cingu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SDC-1、LRG1水平与NO、galectin-3、OCLN、galectin-1、ZO-1及cingulin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肠上皮细胞中SDC-1、LRG1的表达与溃疡性患者屏障功能损伤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 张雪芹王凤仙张晖敏唐源
- 关键词:肠道屏障功能结肠息肉
- 中医化浊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医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胃液成分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9年3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5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化浊解毒法中药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养胃舒胶囊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病理检查结果以及胃液成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6个月后胃液中的总酸、游离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乳酸、亚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8%(53/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改变,同时增加胃液中的总酸以及游离酸,减少胃液中的乳酸与亚硝酸盐,效果优于养胃舒胶囊。
- 李丽萍孙华张晖敏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化浊解毒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