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先萍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抑郁
  • 3篇焦虑
  • 2篇代谢
  • 2篇抑郁患者
  • 2篇抑郁症
  • 2篇脂代谢
  • 2篇齐拉西酮
  • 2篇焦虑症
  • 2篇焦虑症患者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疾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症状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生化物质
  • 1篇生活质量
  • 1篇衰竭
  • 1篇双相
  • 1篇睡眠
  • 1篇睡眠呼吸

机构

  • 8篇内江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李先萍
  • 5篇官长富
  • 5篇李德川
  • 4篇李萍
  • 2篇陈慧
  • 2篇钟丽

传媒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健康之家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氯氮平与齐拉西酮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及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氯氮平与齐拉西酮对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氯氮平组与齐拉西酮组,每组54例,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指标的变化;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氯氮平组(77.78%)(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与Mo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1),且齐拉西酮组高于氯氮平组(P<0.01);齐拉西酮组患者血清TC、TG、LDL、HDL水平及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患者血清TC、TG、LDL水平及BMI高于治疗前及齐拉西酮组(P<0.05或P<0.01),H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齐拉西酮组(P<0.05或P<0.01);齐拉西酮组患者TESS评分为(3.62±1.25)分,低于氯氮平组的(5.85±2.31)分(P<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优于氯氮平,同时可显著增强患者认知能力,对脂代谢的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较少。
李德川官长富李先萍李萍
关键词: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氯氮平齐拉西酮脂代谢
正确面对抑郁症
2023年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虽然属于可治愈的疾病,但不少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就医,导致病情越发严重,甚至产生自残、自杀念头。因此,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李先萍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念头心理疾病自残就医
氢溴酸西酞普兰对老年舒张性心衰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89例老年DHF伴抑郁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氢溴酸西酞普兰组和盐酸阿米替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患者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10~20 mg/次,1~2次/d,每天剂量不超过40 mg;盐酸阿米替林组患者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25 mg/次,2~3次/d,最高每天不超过300 mg(12片),维持量每天50~150 mg(2~6片),连续治疗8周。结果相比服药前,两组患者服药8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值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活动、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总体精神及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提高(P<0.05)。治疗后相比盐酸阿米替林组,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患者抑郁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2,P=0.547)。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DHF伴抑郁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慧李先萍李萍
关键词:心力衰竭抑郁生活质量氢溴酸西酞普兰
坦度螺酮对焦虑症患者治疗前后额叶神经生化物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对焦虑症患者治疗前后额叶神经生化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接诊的90例焦虑症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坦度螺酮治疗四周,对照组则采用丁螺环酮进行治疗。采用HAMA焦虑量表及SAS焦虑自评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分析,且采用磁共振质子波谱对患者的额叶皮质各项水平(NAA、Cho及Glx值)进行评定分析,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同时选择本院体检的45例正常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HAMA及S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及S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的评分,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AA、Cho及Glx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1%,和对照组(80%)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在发病期额叶神经元功能异常,坦度螺酮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的依赖性降低,有效地进行焦虑缓解和情绪调节。
官长富罗念秀李德川李先萍李萍
关键词:坦度螺酮焦虑症
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抑郁、焦虑性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方法:选取我院心理科收治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各50例,另选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ASQ、SES、IWB、SDSS对各组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功能分析。结果:3组ASQ、SES、IWB、SD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和焦虑症组ASQ、SES、IWB评分显著降低,SDSS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抑郁症组与焦虑症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SES、SDSS评分与绝望感评分呈正相关,IWB与绝望感评分呈负相关,ASQ评分与精神性焦虑评分呈负相关,SDSS评分与精神性焦虑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不仅应消除其病理症状,还应消除其消极情绪。
官长富李德川李先萍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症心理社会功能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经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后认知功能及P300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氟西汀及奥氮平联合治疗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认知及P300影响。方法选取帕金森伴抑郁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与实验组(n=62),对照组口服氟西汀,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HAMD量表、MMSE和Mo CA量表评估2组抑郁及认知,统计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P300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8周,2组HAMD评分逐渐降低(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2周及2组治疗后4~8周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2-8周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周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70.97%)显著高于对照组(32.79%)(P<0.01);治疗后8周2组Mo CA评分及实验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实验组Mo CA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周2组P300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00波幅较治疗前有增加(P<0.05或P<0.01),且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以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可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认知,调节P300认知电位,临床疗效优于氟西汀单用。
官长富李德川李先萍钟丽
关键词:帕金森病伴抑郁氟西汀奥氮平抑郁P300
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利培酮和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利培酮组(88例)和齐拉西酮组(82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及8周时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2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变,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8周时,2组PANSS中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FPG、2 h PG和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齐拉西酮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利培酮组FPG、2 h PG和TC、TG、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月经异常、泌乳、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均可以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但长期服用利培酮对患者糖、脂代谢有一定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齐拉西酮。
陈慧李先萍李萍钟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齐拉西酮糖代谢脂代谢
单、双相抑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抑郁症患者80例,按临床特点平分为单相组和双相组,进行睡眠和呼吸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HAMA和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睡眠呼吸紊乱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双相组TST、SE、N-REM的StageⅢ、StageⅣ以及REM均显著少于单相组(P<0.05或P<0.01);双相组AHI、ODI和MODD均高于单相组,MSa O2和LSa O2低于单相组;双相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相;HAMD、HAMA评分与TST、SE、N-REM的StageⅢ和Stage与Ⅳ、REM、MSa O2和LSa O2呈显著负相关,与AHI、ODI和MOD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情况较单相组严重,且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睡眠呼吸紊乱情况呈显著正相关。
官长富李德川李先萍
关键词:睡眠呼吸紊乱焦虑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