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楠

作品数:2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胰腺
  • 6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肿瘤
  • 4篇外科
  • 3篇性病
  • 3篇血管
  • 3篇机器人
  • 3篇机器人手术
  • 3篇病变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监测
  • 2篇药学
  • 2篇药学监护
  • 2篇胰头
  • 2篇增生
  • 2篇治疗药
  • 2篇治疗药物
  • 2篇治疗药物监测
  • 2篇乳头

机构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21篇姜楠
  • 10篇刘荣
  • 9篇赵之明
  • 5篇赵国栋
  • 5篇高元兴
  • 4篇谭向龙
  • 2篇唐文博
  • 2篇尹注增
  • 2篇李成刚
  • 2篇许勇
  • 2篇罗英
  • 2篇刘渠
  • 1篇万鲲
  • 1篇朱曼
  • 1篇王天琳
  • 1篇陈艳
  • 1篇田亚平
  • 1篇余强
  • 1篇张煊
  • 1篇董衿

传媒

  • 9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军事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6次全国微...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4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机器人手术方式治疗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对比研究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机器人肿瘤剜除术(robotic enucleation,REN)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在治疗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可行性及术后短期、长期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收治的28例胰头部SPT患者,其中10例患者进行REN,18例患者接受RPD。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随访等数据,对两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男∶女比例为1∶8.33。REN组体质量指数值较低(P=0.046)。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与RPD组相比,REN组的手术时间更短(P<0.001)、出血量更少(P=0.009)。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胰瘘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REN组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低(P=0.039)。结论机器人胰头部SPT肿瘤剜除术安全可行,保留器官及功能的优势明显,不会增加术后胰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于适合的胰头部SPT患者建议首选REN治疗。
赵之明姜楠尹注增许勇赵国栋高元兴刘荣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机器人
吲哚菁绿在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总结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机器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切除术中荧光显影定位导航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ICG荧光显影术中导航机器人肝脏FNH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5 cm组和肿瘤≥5 cm组。术前48 h,患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ICG,剂量0.25 mg/kg。术中在机器人荧光模式下实时定位肿瘤边界并联合应用术中超声完成FNH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28.7岁。35例完成机器人肿瘤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肿瘤平均直径(5.9±4.4)cm,13例患者肿瘤<5 cm、23例患者肿瘤≥5 cm。机器人手术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12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 d。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影术中可实时显示肝脏FNH肿瘤边界,引导外科医师机器人下完整切除肿瘤。
李成刚赵之明胡明根谭向龙张煊周志鹏姜楠贾育泽
关键词:吲哚菁绿机器人手术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切除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疗
2022年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是一类以胰腺导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和分泌物潴留造成的囊肿为主要特征的肿瘤。一项依托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大数据库的统计研究发现,在40~84岁的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2.5%[1]。而在尸检的研究发现,有高达50%的研究对象存在胰腺囊性病变[2-3]。
姜楠赵之明高元兴刘荣
关键词:上皮细胞增生胰腺囊性肿瘤胰腺囊性病变NEOPLASMS胰腺导管
参龙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龙汤改善VD患者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确认参龙汤对VD患者的治疗作用;并进行该药的安全性评价.结论:参龙汤对VD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VD的临床总体有效率为66.6...
姜楠
关键词:参龙汤痴呆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
文献传递
中国住院患者祛痰药使用现状的描述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祛痰药物在中国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现状,为规范祛痰药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提取全国193家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处方祛痰药的住院患者医嘱数据,对患者的基本特征和祛痰药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提取2304748例次住院患者祛痰药使用信息,其中男性61.12%(1408749/2304748)比例高于女性38.87%(895999/2304748),29.97%(207038/690816)的患者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12种祛痰药中氨溴索、溴己新、糜蛋白酶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临床应用最广泛,合计占比94.27%(2172618/2304748)。调查3年中氨溴索和糜蛋白酶应用呈下降趋势,溴已新和NAC应用呈上升趋势。61.64%(1242402/2015559)的注射剂型祛痰药用作雾化吸入。结论氨溴索、溴己新、糜蛋白酶和NAC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祛痰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注射剂型用于雾化吸入的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雾化祛痰的规范性仍需重视。
边佳明韩海建姜楠韩旭梁虹李勇万鲲
关键词:祛痰药住院病人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检测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服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丙戊酸、万古霉素和地高辛患者的血液标本,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影响因素及不同条件下血药浓度值和校准质控值。结果环孢素A、他克莫司、丙戊酸、万古霉素和地高辛试剂校准后,质控“打靶”良好。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检测试剂上机时间接近2个月时,检测结果下降可达10%~16%;丙戊酸、万古霉素和地高辛检测试剂上机时间接近3个月时,检测结果下降可达15%~20%。环孢素A血药浓度样本冷藏储存超过7 d,结果偏倚较大,应废弃;地高辛血药浓度样本保存于室温或冷藏时均不建议超过3 d;丙戊酸和万古霉素样本可室温保存3 d或冷藏7 d。预处理后的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样本提取液应在2 h内尽快上机检测。结论对检测试剂需精准定标并及时使用,对样本需科学储存并及时预处理检测,可有效减少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的结果偏差。
陈艳杨凡姜楠王天琳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影响因素
一例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2年
目的通过对一例肠梗阻导管置管术后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深入分析艰难梭菌的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方案以及药学监护切入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制定抗感染方案,提供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艰难梭菌感染性指南已有新的推荐,临床药师根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从安全、有效、经济的角度,优化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
姜楠杨凡姜海燕
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万古霉素药学监护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BC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86例B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71例,年龄(48.4±13.1)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44例和开腹组42例。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结果:86例BCA患者的肿瘤中,病灶为单囊性19例(22.1%),多囊性67例(77.9%);囊内伴有分隔64例(74.4%),囊内壁伴有附壁结节12例(14.0%)。回顾患者病史,86例BCA患者根治手术前误诊为肝囊肿9例(10.4%),肝包虫病2例(2.3%),肝内胆管错构瘤1例(1.2%),肝血管瘤1例(1.2%)。与开腹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肿瘤长径[(6.5±3.2)比(9.0±4.0)cm]、手术时间[115(88,185)比195(160,254)min]、术中出血量[50(20,162)比300(20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3,6)比8(7,10)d]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3.5个月,4例出现BCA复发。结论:BCA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误诊和误治率较高。治疗原则应以根治性肝切除手术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先考虑微创手术。
姜楠张平纪文斌余强罗英
关键词:预后肝内胆管囊腺瘤肝囊性病变
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机器人残胰切除治疗胰腺癌复发被引量:3
2018年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1%,即使行根治性手术,仍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治疗胰头癌的经典手术方式,但其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易形成广泛粘连,故而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术后复发再切除的病例仍鲜有报道。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二科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1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保留脾脏的胰腺全切除术,同时完成了胆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现报道如下。
刘荣赵之明谭向龙宋栋达唐文博姜楠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癌复发胰切除切除后WHIPPLE术
胰管修复外科在胰腺囊腺瘤手术的临床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胰管修复外科的术式在治疗胰腺囊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胰管修复外科术式治疗的胰腺囊腺瘤5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为局部切除+主胰管修复术,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5 min、20 ml、2.6 cm、9.0 d,B级胰瘘率33.3%;31例胰腺端端吻合术,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2 min、50 ml、2.5 cm、6.0 d,B级胰瘘率41.9%;术后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出血1例,两种术式均无二次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胰管修复外科在胰腺囊腺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胰腺组织结构和其生理功能,避免了胃肠道的损伤与骚扰。
姜楠赵之明高元兴赵国栋刘渠刘荣
关键词:胰腺囊腺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