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红玉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表面...
  • 1篇因子Α
  • 1篇人细胞
  • 1篇人肿瘤坏死因...
  • 1篇人肿瘤坏死因...
  • 1篇死因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抗原
  • 1篇坏死
  • 1篇坏死因子
  • 1篇分批补料
  • 1篇杆菌
  • 1篇肝病
  • 1篇白介素
  • 1篇白细胞
  • 1篇白细胞介素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陈常庆
  • 2篇任红玉
  • 1篇高冕
  • 1篇苏成芝
  • 1篇李民
  • 1篇杨立宏
  • 1篇刘惠
  • 1篇陈波

传媒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与人肿瘤坏死因子α融合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1
1998年
用PCR法获得了HBsAgpreS1(1-65)肽段基因,将该基因融合在肿瘤坏死因子(hTNFα)之后,插入表达载体PSB-92中,使融合基因的5′端直接置于大肠肝菌PL启动子下游,采用30℃培养,42℃诱导,获得了TNF与preS1(1-65)融合蛋白的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产物为25kD,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5%。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验证,能分别特异地与hTNFα抗体与preS1抗体结合,稀释复性后,该融合蛋白还具有TNF的生理功能(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经DNA序列测定,preS1(1-65)肽基因正确地融合在hTNFα基因之后。该结果提供了一种制备preS1的新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治疗肝癌和乙肝的导向药物打下基础。
陈波刘惠任红玉苏成芝陈常庆
关键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人肿瘤坏死因子
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YK537/pSBHL-11生产重组人细胞白介素被引量:13
1999年
在 B. Braun E S10 型15 L 和 N B S Bio Flo 3000 型5 L 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高密度表达培养含重组质粒p S B H L11 的大肠杆菌 Y K537 ,生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 I L3) ,发现在发酵过程中,限制性流加甘油,控制溶解氧在30 % ~40 % 左右、30 ℃生长11h ,42 ℃诱导培养4h ,能将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从 O D16600 提高到 O D53600( 相当于每升发酵液含106 克湿菌体) ,并且保持了白细胞介素3 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 % 左右,含量超过33 % g/ L,使 I L3 包涵体产量从湿重22g/ L 提高到85 g/ L,纯化步骤比较简单,超声破菌后经两次洗涤纯度就达到70 % 以上。
李民杨立宏任红玉高冕陈常庆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分批补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