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艳艳

作品数:21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自然保护
  • 4篇景观
  • 4篇长江
  • 3篇园林
  • 3篇太湖
  • 3篇区段
  • 3篇景观指数
  • 3篇风景
  • 3篇长江沿岸
  • 3篇长江中下游
  • 2篇园林专业
  • 2篇人类活动强度
  • 2篇人工景观
  • 2篇自然保护地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风景园林
  • 2篇风景园林专业
  • 2篇保护区
  • 1篇大学校园
  • 1篇地景

机构

  • 21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三江学院
  • 1篇江苏省林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上海深圳奥雅...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作者

  • 21篇唐晓岚
  • 21篇贾艳艳
  • 11篇杨阳
  • 4篇张卓然
  • 2篇刘澜
  • 1篇贾艳艳
  • 1篇董超
  • 1篇唐芳林
  • 1篇杨阳
  • 1篇蒋春
  • 1篇杨慧
  • 1篇马坤

传媒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建筑教育

年份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以芜湖区段1995、2005和2016年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法,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揭示芜湖区段风险状况和城市建设发展对长江生态廊道的影响,旨在为芜湖区段综合风险防范、景观生态管理和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研究表明:1)1995—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优势度降低;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优势度升高,破碎度和分离度降低;湿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先增加后减少。2)生态风险时空分析表明,1995年以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2005年以较低、中和较高生态风险为主,2016年以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空间上,生态风险等级的分布基本以长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递减变化,且整体上江南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江北。3)各等级生态风险转换类型多样,1995—2005、2005—2016年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换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3%、8.05%,由高向低转换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07%、26.76%,即景观生态风险在前、后10 a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
贾艳艳唐晓岚刘振威刘德保杨阳
关键词:长江沿岸
1995—2016年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沿长江两岸以5 km为间距分别建立缓冲带,采用景观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6年在城镇化影响下,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耕地和林地面积急剧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度增强。(2)类型水平方面,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湿地的时空梯度特征不同。(3)景观水平方面,在空间上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匀度指数均随距长江距离的增加呈整体减小趋势,且南岸各指数值均显著高于北岸(即南岸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高于北岸);在时间上因城镇化快速发展,后10年的各景观指数波动幅度远大于前10年。
贾艳艳唐晓岚刘振威杨阳董超
关键词:缓冲带景观指数梯度分析长江沿岸
基于人工景观格局变化的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空间近邻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1995~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0 km区域为研究范围开展实证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近邻效应评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近20年间,人工景观面积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2)同期,耕地、建设用地和总人工景观的空间近邻效应趋势均呈三区间特征,其中耕地和总人工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是快速降低、显著升高和再次下降且趋于稳定;建设用地与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第1区间,即建设用地在该区间占比相对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缓(但近年占比有上升趋势),这种变化特征体现为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综合分析认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影响区为距保护区边界5 km范围。建议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内部景观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重视保护区外围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通过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减少人为干扰。
贾艳艳唐晓岚唐芳林杨阳
关键词:人工景观自然保护区升金湖
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被引量:19
2017年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 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张卓然唐晓岚贾艳艳
关键词: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长江中下游
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以2008-2018年为例被引量:28
2021年
分析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采用2008、2013、2018年3期Landsat 8 TM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依托ENVI与Arc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对产生变化的驱动因子做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长江流域(912510 km^(2))林地、耕地与草地面积占据较大优势,2018年林地、耕地与草地面积分别为874019 km^(2)(49.08%)、428188 km^(2)(24.04%)、247435 km^(2)(13.89%)。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类型总体变化为“林地(0.133%)、草地(0.246%)、湿地(0.319%)、建设用地(5.591%)面积增加明显,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土地保持相对平稳”的特点。2)斑块类型分析表明,林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降低;草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加;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扩大,但在空间布局上更加集中。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表明,人类活动与城镇化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空间不断分散和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加。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主要驱动因子分别为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城乡人口结构、工业污染物排放。基于上述分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应减量优化与高效;上游、西北与西南等地推进草原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应加强工业用地的整治;科学规划长江流域土地空间布局,构建长江生态大廊道。
杨阳唐晓岚李哲惠贾艳艳
关键词:长江流域土地利用
太湖东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季相色彩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调查太湖东山野生植物资源,统计野外植物的季相色彩特征信息,采用线路、重点样地和访问3种调查方法,调查野外样地的植物种类,使用NCS色卡进行植物的季相色彩特征分析。该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15科、323属、503种。筛选出具有显著季相特征的植物,含观花植物88种,观果植物20种,色叶植物7种。观花植物花色NCS值范围为:NCS 0010-R50B-NCS S 3060-Y70R,共53个标准色;观果植物果色NCS值范围为:NCS 0060-Y10R-NCS S 2570-Y80R,共15个标准色;色叶植物叶色NCS值范围为:NCS 1020-Y-NCS S 2570-Y80R,共6个标准色。观花植物的花期存在2个明显波峰,观果植物果期存在1个明显波峰。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今后城市园林建设中,应加强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植物色彩属性数据统计分析,并从植物观赏期、时空持续等方面讨论季相动态时序景观的营造。
杨阳唐晓岚吉倩妘贾艳艳
关键词:太湖野生植物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
2019年
国家公园体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新的一轮国家战略.基于文献统计,结合CitespaceⅢ软件对我国国家公园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文献来源概况、研究历程、空间概况、研究热点和期刊来源等内容.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经验总结、建设理念与途径、管理与治理、规划体系模式与生态旅游发展五个方面.总体而言,30多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在国外经验总结、管治问题、生态旅游基础问题的研究成果已初显丰富.但是也表现岀一些明显不足之处,如:学术硏究缺乏国际合作、研究内容以总结性描述为主、问题的探讨偏重体制等政策性问题等.结含当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本文提岀丰富国际学术合作与创新研究理论方法、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设、深入自然资源资产与功能区划研究以及加快推进国家公园法立法工作等7项建议,对新时期研究进行一定展望.
杨阳唐晓岚唐芳林吉倩妘贾艳艳
关键词:国家公园
研究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生作为科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团队精神的定位,探讨了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首先应培养研究生团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和研究生科研团队;第三,通过项目实践培养研究生团队的协作精神。第四,运用激励法提升研究生团队的拼博精神;第五,通过互动交流提升研究生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对研究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使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角色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唐晓岚杨慧贾艳艳
关键词:风景园林团队精神研究生培养
长江中下游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对湿地景观格局影响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目前关于大尺度下人类活动强度对湿地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揭示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景观格局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以1995~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人类活动强度模型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演变特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人类活动强度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高强度带面积增加,低强度带面积减少;1995~2015年,各强度带的人类活动强度平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强度带等级越高,平均值增幅越大。(2)20年间,湿地面积不断增加,占比分别为5.14%、5.27%和5.30%;湖泊和沼泽地分别减少了70.73 km^2和216.53 km^2,而水库坑塘面积增加了1 155.32 km^2,对湿地增加的贡献率达94.75%,研究期主要是人工湿地在扩张,而自然湿地在萎缩;湿地景观的破碎度减弱,景观多样性减少。(3)伴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湿地相对变化呈"收缩"效应,且在人类活动强度越高的区域,"收缩"效应越明显;随着人类活动强度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减弱,聚集度下降,景观多样性增强,景观形状趋于复杂。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和人类活动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贾艳艳唐晓岚唐芳林杨阳马坤
关键词:湿地景观人类活动强度长江中下游
基于主成分法与美景度法的南京市植物景观质量评价——以6所大学校园为例被引量:19
2020年
为探究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核心成分,以南京市6所高校校园为研究区域,192处植物景观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以及使用美景度法对景观质量评价。在调查112名公众的基础上,获得了25个景观质量评价因子,对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统计出6所高校植物景观共涉及99种植物,筛选出各所高校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前1的样地作为校园景观提升与城市绿化的优先选择。经过主成分分析,前5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为86.203%,超过85%,可以较好地表达出原有25个要素因子的总体变化,从而构建出植物景观质量的特征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物景观不同要素因子和特征指数与景观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植物景观营建工作提出注重植物色彩品质、审美艺术性、挖掘植物文化以及选择亲民、乡土植物等几点建议。
杨阳唐晓岚刘澜贾艳艳罗海
关键词:植物景观主成分法景观营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