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子月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抑制剂
  • 1篇异基因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去乙酰化
  • 1篇去乙酰化酶
  • 1篇重组慢病毒
  • 1篇转分化
  • 1篇转移酶
  • 1篇转移酶抑制剂
  • 1篇组蛋白
  • 1篇组蛋白去乙酰...
  • 1篇组蛋白去乙酰...
  • 1篇酰化
  • 1篇细胞核
  • 1篇细胞核因子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曾乐祥
  • 3篇周嘉嘉
  • 3篇伍耀豪
  • 3篇张杰
  • 3篇邓小耿
  • 3篇邱荣林
  • 3篇陈子月
  • 2篇蒋雯丽

传媒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肝细胞核因子4α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
2017年
目的 利用人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A)与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DNMTi)]联合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向肝细胞转分化,建立更为高效、新型的肝细胞转分化方法。 方法取第6~8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置于5’氮杂胞苷(5-AzaC)与丙戊酸(VPA)中,并感染HNF4A重组慢病毒共同诱导20 d。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诱导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并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吲哚菁绿摄取实验、糖原过碘酸-无色品红(PAS)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实验验证生物学功能。 结果 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转变为上皮样形态,并逐渐开始过表达肝特异基因及表现生物学功能。诱导第20天,细胞在形态学上有明显肝细胞上皮样变化,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深染且核仁明显;Real-time PCR检测肝特异性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以白蛋白(ALB)及转铁蛋白(TF)最显著,分别为118%及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8、5.131,P=0.002、0.001);吲哚菁绿摄取实验结果显示约35%呈阳性细胞;70%细胞呈糖原PAS染色阳性;尿素合成动态检测可见诱导细胞尿素分泌量呈逐增多趋势,到达肝样细胞(iHEPs)期(第20天),每106个细胞合成的尿素氮量达到了等量正常肝细胞合成的55%,即iHEPs从生物学功能上均显示转分化肝样细胞肝功能部分接近正常肝细胞水平。结论 HNF4A与表观遗传修饰(HDACi+DNMTi)可以联合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肝样细胞在基因表达及生物学功能部分接近正常肝脏细胞。
邓洁敏伍耀豪曾乐祥蒋雯丽张杰周嘉嘉邱荣林陈子月邓小耿
关键词:肝细胞转分化组蛋白去乙酰化
应用生物信息学挖掘肝母细胞瘤发病差异基因
2018年
目的筛选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组织与小儿正常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肝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取肝母细胞瘤组织和小儿正常肝脏组织的芯片数据,通过R语言软件RSTUDIO筛选芯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所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中心性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肝母细胞瘤组织中2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9个,下调基因191个(P<0.05)。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分析显示,上调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外外泌体、金属离子结合等94个功能簇,下调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脂蛋白代谢、细胞外外泌体、血红素结合等100个功能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示IMPDH2、AGXT、ALDH1A1、ALDH2、PFAS、SERPINC1、AGXT2、KNG1、APOA1、MAT1A、APOC3和HSD17B6 12个基因为与其他节点关系最密切的核心调控基因。结论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联合分析三组高通量基因芯片,获得了肝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小儿肝脏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分析肝母细胞瘤异常增殖、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过程的发生机制,为肝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陈子月伍耀豪曾乐祥邱荣林周嘉嘉张杰邓小耿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人FoxA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2016年
目的构建叉头盒蛋白A1(Forkhead-box A1,Fox A1)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探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Fox A1的c DNA序列,然后将其克隆至PCDH-CMV-MCS-EF1a-GFP-puro慢病毒表达载体上,经PCR、双酶切反应及DNA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Fox A1表达载体、p CMV-VSV-G和p CMV-d R8.91包装质粒共转染到HEK-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病毒浓缩液,然后再感染293T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来计算病毒滴度,最后用病毒转染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ox A1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Fox A1经PCR扩增、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并得到滴度为1×10~8 TU/m L的病毒液,病毒感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表达显著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人Fox A1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可在HFFs内高效表达,为后续Fox A1的功能和机理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蒋雯丽邓小耿伍耀豪曾乐祥邱荣林邓洁敏周嘉嘉张杰陈子月
关键词:慢病毒过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