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娟
-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站式TAVR+PCI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一站式TAVR+PCI治疗的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数据,并记录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14±6.47)岁。36例患者术后康复出院,1例(2.7%)患者术中死亡。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途径置入自膨式TAVR瓣膜,35例(94.6%)患者PCI开通1支冠状动脉,2例(5.4%)患者PCI开通2支冠状动脉。所有PCI开通血管狭窄均>70%。36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11例(30.6%),重症肺炎10例(27.8%),肝功能损伤14例(38.9%),肾功能损伤5例(13.9%),脑梗死1例(2.8%),心房颤动1例(2.8%),室性早搏2例(5.6%),房室传导阻滞2例(5.6%),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13.9%)。术后中位呼吸机辅助时间12.0(0.0,17.0)h,ICU监护时间1.0(0.0,2.0)d,术后住院时间5.0(4.0,7.0)d。患者术前及术后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少量瓣周漏21例(58.3%),少-中量瓣周漏6例(16.7%),无中量及以上程度瓣周漏。术后随访1个月,36例康复出院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再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无再次行PCI患者,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再住院患者。结论一站式TAVR+PCI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尝试和研究。
- 王华君张航苏彤廖红娟陈子英石凤梧马千里刘苏安景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cTTE、cTEE分别联合cTCD在卵圆孔未闭诊断及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EE)分别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在卵圆孔未闭诊断及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51例高度疑似卵圆孔未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TE、cTEE、cTCD检查,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为“金标准”,分析cTTE、cTEE分别联合cTCD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效能。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封堵有效率、症状缓解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EE检查卵圆孔未闭525例(95.28%),其余26例中,小房间隔缺损21例(80.77%),肺动静脉瘘5例(19.23%)。以TEE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EE诊断的敏感性(98.67%)和准确性(98.00%)高于cTTE的敏感性(95.05%)和准确性(94.92%)(P<0.05);cTEE联合cTCD诊断的敏感性(99.24%)和准确性(98.91%)高于cTTE联合cTCD的敏感性(96.19%)和准确性(95.83%)(P<0.05)。术后随访1年,介入封堵术后6个月封堵有效率为81.30%;术后3个月出现心慌34例,胸闷40例,胸痛48例,总发生率为22.14%;术后6个月出现上述症状67例,总发生率为12.76%;术后1年仍有上述症状2例,总发生率为0.38%。结论cTTE、cTEE分别联合cTCD均可诊断卵圆孔未闭,但cTEE联合cTCD的诊断效能更高,有助于指导介入封堵术。
- 马杰廖红娟张焱李璐瑜张洁琼赵曙光宋秀娟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
- 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回顾性分析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站式杂交手术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站式杂交手术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达到了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的近期效果,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近期效果好。
- 闫芳薛正龙安景辉高伟年赵紫烨廖红娟陈子英
-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
- 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55岁以上的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AR)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2例,其中行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F-TAVR)46例,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56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并记录随访1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的结果。结果TF-TAVR组(46例)较SAVR组(56例)患者平均年龄更高(P<0.05),STS评分更高(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P<0.001)。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MI)及术前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LVEF均较术前升高,LVEDD较术前减小,LAEDD较术前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改善患者心功能及LVEDD上对比无显著差异。TF-TAVR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SAVR组显著缩短[(11.06±4.25)h比(20.25±8.17)h,(1.67±0.98)d比(2.92±1.08)d,(6.07±2.26)d比(9.90±2.16)d,P<0.001]。TF-TAVR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SAVR组高。两组患者在术后肺部感染、重症肺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卒中。虽然TF-TAVR组在轻度、中度瓣周漏/瓣中漏的发生率较SAVR组高,但均未出现中度及以上的瓣周漏/瓣中漏。TF-TAVR组术后无死亡病例,SAVR组有2例死亡病例,两组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F-TAVR与SAVR治疗≥55岁PAR患者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但TF-TAVR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SAVR组显著缩短,是治疗≥55岁PAR患者的有效方法。
- 王华君张航苏彤廖红娟陈子英石凤梧马千里刘苏安景辉
- 伴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术干预效果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究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术干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262例PFO伴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中掷硬币法分为A、B组,最终纳入A组150例,B组112例。A组患者采用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头痛发生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头痛影响测评量表(HIT-6)评分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头痛程度与病情对生活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147/150)显著高于B组75.89%(85/112)(P<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不同时点的头痛发生次数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及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头痛发生次数均显著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不同时点的VAS及HIT-6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及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及HIT-6评分均明显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术治疗PFO合并偏头痛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马杰廖红娟李璐瑜赵曙光张洁琼宋秀娟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
- USP1调节心肌细胞肥大的效果研究
- 2020年
- 目的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USP1)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SP1在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及心肌肥厚小鼠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并用腺病毒的方法干扰USP1的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SP1的干扰效率;应用Image J软件统计干扰USP1后心肌细胞的面积,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下调USP1的表达对心肌肥厚相关基因Anp及Bnp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ISO诱导的小鼠心脏组织中心肌肥厚标志性基因Anp、Bnp及Myh7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心肌肥厚小鼠模型建立成功;USP1在小鼠心肌肥厚的心脏组织中其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USP1得到有效敲低;干扰USP1的表达后,原代心肌细胞面积减小,并且抑制心肌肥厚标志物Anp及Bnp基因的表达。结论干扰USP1可以抑制心肌肥厚的发生。
- 高伟年张文立郭娜陈子英赵曙光于丁闫芳廖红娟崔红占孙涌泉
- 关键词:心肌肥厚异丙肾上腺素
- 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中cTTE联合cTCD替代cTEE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学造影(cTCD)替代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EE)作为卵圆孔未闭(PFO)介入治疗前病例筛选检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简化术前检查流程,降低术前检查风险、节省医疗成本。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0例高度疑似PFO患者,患者术前随机分成2组:cTTE组采用cTCD联合cTTE作为筛查PFO的方法,cTEE组采用cTCD联合cTEE作为筛查PFO的方法。患者行经导管PFO探查术以及经导管PFO封堵术。术后随访1年,检查患者封堵有效率、症状缓解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TEE联合cTCD诊断敏感度(99.25%)及准确度(99.00%)略高于cTTE联合cTCD(97.98%、9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封堵术后1年封堵有效率为83.63%;术后3个月出现心悸46例,胸闷40例,胸痛36例,总发生率为15.25%;术后6个月内37例出现上述症状,发生率为4.63%;术后1年2例仍有上述症状,发生率为0.25%。结论 cTTE、cTEE分别联合cTCD均可诊断PFO,虽然cTEE联合cTCD的诊断效能更高,但cTEE、cTCD联合cTTE能高质量完成Valsalva动作,准确判断RLS来源及严重程度,且为无创检查,避免cTEE带来的潜在并发症,是筛查PFO安全有效的手段。
- 马杰廖红娟张焱张洁琼李璐瑜赵曙光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
- 血糖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糖水平正常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29例,按照是否存在左心室重构分为重构组(72例)和非重构组(157例)。检测患者HbA1c水平,并按照四分位数分为Q1组(HbA1c≤5.31%),Q2组(5.32%~5.69%),Q3组(5.70%~6.10%)和Q4组(6.11%~6.49%)4组,观察不同HbA1c水平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结果: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患者年龄更高,收缩压(SB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血清肌酐、空腹血糖(PFG)、HbA1c水平均更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HbA1c分组,组间比较发现,LVEDd、IVST、LVPWT、LVMI等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Q4组和Q3组LVEDd、IVS均高于Q1组和Q2组(P<0.05),Q4组LVPW显著高于Q1组和Q2组(P<0.05),Q4组LVMI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Q3组LVMI高于Q1组及Q2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血糖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40,95%CI:1.378~4.598,P=0.006)。结论:对于血糖水平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HbA1c水平变化可能是影响左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闫芳刘杰廖红娟赵紫烨崔红占薛正龙刘自宁
- 关键词:高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左心室重构
-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右心房反复血栓超声表现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女,33岁,主因心慌、气短、胸闷入院。19年前曾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个月前于当地诊断右心房黏液瘤,因处于哺乳期未行治疗;2个月前因发现肺栓塞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规律口服华法林抗凝。2次剖宫产手术史。否认异常家族史。查体:胸骨右缘可闻及扑落音。双下肢无水肿。
- 贾淇淇廖红娟刘伟伟田博岩王岳恒
- 关键词:右心房黏液瘤纤维蛋白原血症超声表现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血栓
- 血清MMP-9、COX-2、CGRP对偏头痛经导管封堵PFO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合酶-2(COX-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偏头痛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33例经导管封堵PFO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其MMP-9、COX-2、CGR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MMP-9、COX-2、CG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MMP-9、COX-2、CGRP入院时与术后7 d差值绝对值较预后良好患者小(P<0.05)。偏头痛患者MMP-9、COX-2、CGRP入院时与术后7 d差值绝对值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三者联合预测偏头痛经导管封堵PFO预后的AUC为0.926(95%CI:0.884~0.956),较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 偏头痛经导管封堵PFO术后血清MMP-9、COX-2、CGRP水平明显下降,且其下降幅度与临床预后有关,动态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该病患者预后预测。
- 马杰廖红娟张焱李璐瑜张洁琼赵曙光
-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术COX-2CGRP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