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敏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反应
  • 1篇低反应患者
  • 1篇电极定位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室
  • 1篇心室流出道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室
  • 1篇右心室流出道
  • 1篇右心室流出道...
  • 1篇室间隔
  • 1篇室间隔起搏
  • 1篇术后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起搏

机构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篇金骁琦
  • 2篇范韬
  • 2篇周建龙
  • 2篇盛晓东
  • 2篇陆敏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剂量相关分析与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维持应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事件的影响,并分析发生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患者134例,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血小板抑制率,根据术后24 h的测定结果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45例)和氯吡格雷敏感组(89例),术后分别给予氯吡格雷150 mg、每日1次和75 mg、每日1次口服维持,3个月后复查TEG,观察氯吡格雷低反应变化情况并分析氯吡格雷低反应相关危险因素。随访6个月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个月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从33.6%(45/134)降至11.9%(16/134)。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吡格雷低反应组的总体MACE[15例(33.3%)比20例(22.5%)]、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5例(11.1%)比6例(6.7%)]、再次因心绞痛住院[12例(26.7%)比15例(16.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吸烟史(OR 4.498,95%CI 1.378~4.018,P=0.036)、合并2型糖尿病(OR 4.385,95%CI 1.370~7.552,P=0.026)、氯吡格雷剂量(OR 0.597,95%CI1.005~2.676,P=0.019)。结论对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PCI患者,术后3个月持续应用氯吡格雷150 mg、每日1次维持剂量与氯吡格雷敏感患者75 mg、每日1次维持剂量在严重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方面的获益相当。
陆敏范韬周建龙金骁琦盛晓东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定位的心电图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电极放射影像定位与心电图特点对确定起搏导线植入位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医院心内科过去6年间植入DDD永久起搏器的缓慢性窦房结功能失调或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起搏,根据室间隔起搏的部位不同分为高位、中位、低位组。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中12导联心电图特征,包括QRS波形态、时限及振幅。结果符合入选标准且完成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计98例,中间隔起搏QRS波时限最短(139±21)ms,较之高位间隔起搏有差异。间隔部起搏位置升高,胸前导联R/S移行越靠前。下壁导联R波振幅与间隔部起搏位置存在相关。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术中心电图分析对室间隔起搏电极定位有实用性意义。
陆敏周建龙金骁琦盛晓东范韬
关键词:室间隔起搏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