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艳红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患儿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因素
  • 1篇预治疗
  • 1篇团体心理
  • 1篇全面性
  • 1篇网络
  • 1篇脑性
  • 1篇脑性瘫
  • 1篇脑性瘫痪
  • 1篇脑性瘫痪患儿
  • 1篇基于网络
  • 1篇焦虑
  • 1篇焦虑指数
  • 1篇儿童
  • 1篇发育落后
  • 1篇干预
  • 1篇干预治疗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唐久来
  • 3篇李静
  • 3篇徐艳红
  • 2篇吴德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母亲抑郁焦虑指数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及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P患儿的母亲,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予以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而对照组仅予以一般心理支持治疗。在入组时、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CP患儿母亲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DS与SA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疗效与母亲年龄、母亲学历、患儿年龄、患儿性别及居住地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CP患儿母亲的抑郁、焦虑状态。
李静徐艳红吴德唐久来
关键词:脑性瘫痪焦虑
288例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对发育指标延迟患儿进行早期诊断、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和预后研究分析,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288例发育指标延迟患儿作为研究组,263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形式,对早期诊断、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引导式为主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治疗组进行干预,并进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发育指标延迟的临床特点以运动发育迟缓最常见(228例,79.1%),认知/感知发育迟缓次之(31例,10.8%),情感交流发育迟缓(22例,7.7%)和语言发育迟缓(7例,2.4%)最低。男孩高发,初诊年龄2~36个月,平均(7.80±4.32)个月,高峰为6~12个月。高危因素主要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其中222例患儿随访6个月后发现159例进入正常(71.62%),63例(28.38%)未发育正常,包括发育指标延迟34例(15.31%),全面性发育落后(GDD)14例(6.30%),脑性瘫痪(CP)10例(4.50%)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5例(0.23%)。结论防治HIE、早产、新生儿窒息、妊娠期高血压等可降低发育指标延迟的发生率。有明显运动、认知/感知、语言发育和情感交流发育指标延迟的患儿应早期诊断,引导式为主的早期干预可改善其预后和降低GDD、CP和ASD等的发生率。
李静徐艳红吴德唐久来
关键词:高危因素预后
儿童全面性发育落后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全面性发育落后(GDD)的主要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为降低GDD的发病率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改善其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首次确诊并进行干预治疗的185例GDD患儿,分析其主要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同时对患儿做了2年的随访,随访过程中对未正常发育的患儿持续干预治疗,采用z。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GDD患儿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85例GDD患儿以运动合并语言发育落后(119例,64.3%)最常见,其次为运动、语言和认知发育均落后(30例,16.2%)及语言合并认知发育落后(22例,11.9%),以运动合并认知发育落后(14例,7.6%)最少见。主要高危因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病理性黄疸、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感染和妊娠高血压病,其中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宫内窘迫患儿临床特征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95,P=0.018;X2=2.701,P=0.028;x2=6.516,P=0.039)。2年随访结果发现,40例(21.6%)已正常,145例(78.4%)仍异常,其中97例(52.5%)为GDD患儿,经干预后均有明显好转,发展为智力发育障碍30例(16.2%),脑性瘫痪18例(9.7%),不同临床特征GDD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60,P=0.017);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宫内发育迟缓[β=0.777,优势比(OR)=2.174]、宫内窘迫(β=0.706,OR=2.026)、新生儿HIE(/3=0.547,锨=1.729)和新生儿窒息(β=0.070,OR=1.073)。结论GDD的病因复杂,预后不良,且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病因及预后也有差异。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
徐艳红李静唐久来
关键词:高危因素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