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葡萄
  • 3篇灰葡萄孢
  • 3篇基因
  • 2篇致病力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基因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1篇银花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突变体
  • 1篇染色体数
  • 1篇染色体数目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研究
  • 1篇香椿
  • 1篇金银花
  • 1篇菌核

机构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王敏
  • 3篇董金皋
  • 3篇邢继红
  • 2篇时翠平
  • 2篇董丽萍
  • 2篇张靖
  • 2篇郭振怀
  • 2篇赵斌
  • 2篇刘媛媛
  • 2篇郑旭
  • 1篇张娇
  • 1篇李三星
  • 1篇司贺龙
  • 1篇马德伟
  • 1篇韩建民
  • 1篇姜婷婷
  • 1篇周帆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199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香椿细胞学研究——染色体数目鉴定被引量:4
1993年
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楝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原产中国,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我国栽培广泛。近年来,随市场需求增加,冬春保护地栽培香椿在各地也有发展。 香椿、古名(木屯)(木熏)、别名椿芽。营养丰富,且具有芳香气味,可炒食、凉拌、油炸、干制和淹渍,风味甚佳。我国古代就开始利用香椿,宋代《木草图经》(公元11世纪)记有“椿木实,而叶香,可(口敢)。”但迄今,对香椿研究甚少,香椿染色体数目至今尚未最后确定。为此,对香椿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为香椿进一步开发利用,开展遗传育种以及分类研究提供依据。 试验材料取自河北省,为华北地区栽培的香椿。 以香椿茎尖为试材,在室温下,按以下步骤处理:切取茎尖置于0.002M8-羟基喹啉水溶液中,处理 2~3小时,进行前处理—→将材料切碎成 1mm^3的小块,置于0.
郭振怀马德伟王敏
关键词:香椿细胞学染色体数目
灰葡萄孢致病力增强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获得灰葡萄孢的致病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基因功能,筛选灰葡萄孢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了一株致病力增强的突变体BCt98。利用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突变体BCt98进行鉴定。利用TAIL-PCR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突变体BCt98中T-DNA插入位点位于BC1G_07014.1基因的第3个外显子上。利用RT-PCR技术,确定了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为BC1G_07014.1。突变体BCt98生长速度较快,菌落颜色较浅,菌丝较为致密,不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且胞壁降解酶(PMG、PG和Cx)及毒素活性较野生型明显增强。表明BC1G_07014.1基因在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参与调控病菌的胞壁降解酶活性和毒素活性。
王敏董丽萍赵斌郑旭司贺龙张靖时翠平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力突变基因
灰葡萄孢菌核形成缺陷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2016年
本研究通过筛选灰葡萄孢的ATMT突变体库,获得了1株不形成菌核,孢子产量明显减少,对番茄叶片的致病力明显增强的菌株BCt41。通过对该菌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鉴定,证明该菌株为遗传稳定的单拷贝T-DNA插入突变体。通过TAIL-PCR技术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与灰葡萄孢数据库比对表明:T-DNA插入位点位于基因BC1G_02176.1的外显子2中。该基因编码区长1 206bp,含1个54bp内含子,编码383个氨基酸,基因功能未知。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发育、菌核形成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董丽萍王敏张娇刘媛媛赵斌张静韩建民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T-DNA插入突变致病力突变基因
金银花染色体核型研究被引量:10
1993年
本试验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金银花茎尖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染色体核型为2n=18=14Sm(3SAT)+2m+2S_t(2SAT),属于3A 型,有较强的对称性。
郭振怀王敏李三星
关键词:金银花染色体核型
灰葡萄孢BcKMO基因的原核表达分析
2017年
为构建灰葡萄孢犬尿氨酸单加氧酶(Bc KMO)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高效表达,获得纯化的Bc KMO蛋白。以灰葡萄孢野生型BC22为试材,通过反转录PCR扩增Bc KMO基因,回收Bc KMO基因片段克隆到p MD19-T载体中,测序正确后,酶切p MD19-T-Bc KMO和带有GST标签蛋白的p GEX4T-1质粒,将目的片段进行连接,构建Bc KMO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Bc KMO-GST。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构建好的原核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成功表达了与GST标签蛋白融合的Bc KMO蛋白,大小约71 k Da。SDS-PAGE分析表明,该蛋白在0.2 mmol/L IPTG诱导12 h时高效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目的蛋白能与GST特异性抗体起特异性反应,表明Bc KMO基因的体外诱导表达成功。
王敏刘媛媛周帆姜婷婷郑旭张靖时翠平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原核表达纯化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