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森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颅内
  • 7篇动脉
  • 6篇动脉瘤
  • 6篇血管
  • 6篇颅内动脉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急性
  • 3篇血管内治疗
  • 3篇血性
  • 3篇疗法
  • 3篇脑缺血
  • 3篇介入
  • 3篇静脉窦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白质
  • 2篇弹簧圈
  • 2篇动脉瘤术后

机构

  • 20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0篇魏森
  • 12篇管生
  • 7篇郭新宾
  • 6篇许予明
  • 6篇孙石磊
  • 5篇刘朝
  • 5篇李冬冬
  • 5篇范锋
  • 4篇徐浩文
  • 3篇陈振
  • 2篇王子博
  • 2篇高远
  • 2篇邓鑫
  • 2篇李栋
  • 2篇王永刚
  • 1篇王林玉
  • 1篇权涛
  • 1篇宋波
  • 1篇张松
  • 1篇杨震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4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微出血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被引量:1
2017年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合并有脑微出血,溶栓治疗是否会增高此类患者的出血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尚无定论。文章对脑微出血负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宋春雨魏森孙石磊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纤维蛋白溶解药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狭窄(ISS)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PED治疗的16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PED均在患者全身麻醉后经股动脉入路植入载瘤动脉。收集患者首次DSA随访时间和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ISS组和非ISS组。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与ISS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1例患者共168处动脉瘤,植入179枚PED,88处(52.38%)动脉瘤采用单独PED植入,80处(47.62%)动脉瘤采用PED联合弹簧圈栓塞。中位随访时间6(5,7)个月,共有31处(18.45%)动脉瘤出现ISS,其中16处(9.52%)为轻度(<50%),13处(7.74%)为中度(50%~75%),2处(1.19%)为重度(>75%)。ISS患者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其中1处(0.60%)动脉瘤进行了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架直径、动脉瘤位置、甘油三酯、载瘤动脉远端直径和载瘤动脉近端直径与ISS发生相关。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支架直径(OR=0.332,95%CI 0.191~0.578,P<0.001)和甘油三酯水平(OR=1.641,95%CI 1.034~2.605,P=0.036)是I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ISS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并发症。支架直径较小和甘油三酯水平偏高是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I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司明磊魏森管生王林玉李振东常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支架内狭窄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被引量:3
2017年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因脑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常见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文章对FVH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程红宇魏森许予明孙石磊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血栓溶解疗法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非颈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价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非颈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部位的动脉瘤)相对于颈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将患者分为颈内动脉瘤组和非颈内动脉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短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采用PED置入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DSA随访,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效果(完全闭合、近似闭合、未愈合及好转,好转为完全闭合和近似闭合)。结果共纳入125例患者(127个动脉瘤)行PED介入治疗,PED置入成功率为100.0%;其中颈内动脉瘤组87例(89个动脉瘤),非颈内动脉瘤组38例[38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5例(A1段1例,A2段3例,A3段1例)、大脑中动脉15例(M1段14例、M2段1例)、前交通动脉3例、椎动脉V4段10例、基底动脉5例]。颈内动脉瘤组与非颈内动脉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3.4%(3/89)比0]、缺血并发症发生率[3.4%(3/89)比2.6%(1/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4、1.000)。共有68例患者(共68个动脉瘤)进行了DSA随访检查,包括颈内动脉组50例,非颈内动脉组18例;其中51个动脉瘤完全闭合,动脉瘤闭合率为75.0%(51/68)。两组短期随访中的动脉瘤完全闭合率[80.0%(40/50)比11/18,P=0.204])及好转率[92.0%(46/50)比14/18,P=0.2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颈内动脉瘤组相比,PED治疗非颈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部位的动脉瘤)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动脉瘤愈合同样安全且有效。
范锋郭新宾徐浩文权涛袁永杰魏森李冬冬张松付宇管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安全性短期疗效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疏松位置相关性研究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关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尤其是与其位置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探究其与脑白质疏松位置的关系。方法从一个前瞻性数据库中连续纳入患...
魏森高远宋波孙石磊许予明
文献传递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1例报道被引量:5
2017年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HNP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反复发作的受压部位周围神经病变。
张蓓魏森张锐孙石磊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病例报道
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介入开通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的14例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随访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疾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和预后。结果介入开通椎动脉闭塞11例,开通成功率为78.6%(11/14)。中位随访145(92~198)d,术后、随访期NIHSS评分,随访期mRS评分均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少,无死亡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结论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和随访期患者症状可予改善,但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证据支持。
孟庆斌刘朝魏森管生
关键词:介入再通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行密网支架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先前行单纯弹簧圈填塞,2例先前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前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1分。使用PED联合弹簧圈1例,单纯PED置入2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出院当日mRS评分分别为0分、2分、0分。术后影像学随访1例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选择的复发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需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范锋管生郭新宾徐浩文袁永杰刘朝陈振王子博李栋魏森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分析245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血浆HbA1c>6.5%定义为高HbA1c。记录分析主要功能指标为不同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开通术后、随访期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次要功能指标为开通成功率,术后、随访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245例患者中85例(34.7%)HbA1c>6.5%,160例(65.3%)≤6.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随访期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期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HbA1c≤6.5%组开通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优于HbA1c>6.5%组(P<0.05),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低于HbA1c> 6.5%组(P<0.05)。HbA1c≤6.5%组再通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结论高HbA1c水平可能增加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更可能导致介入再通术后出现并发症。
孟庆斌白京岳刘朝魏森管生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动脉闭塞糖化血红蛋白预后
脑小血管病患者中影像学标记物及整体负担与轻度帕金森样体征的关系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轻度帕金森样体征(mild parkinsonian signs,MPS)可能与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有关。探究CSVD患者中各影像学指标以及整体影像负担与MPS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3—2019-08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并记录了血管危险因素、血液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指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估MPS,调整年龄、性别、卒中病史等血管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CSVD影像学指标以及整体影像负担与MPS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98例患者中45例(48.9%)发生MPS。分别对CSVD各影像学特征、CSVD整体负担与MPS的关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腔隙(OR=3.426,P=0.012)、重度PWMH(OR=2.946,P=0.039)、重度DWMH(OR=7.058,P<0.001)、中重度BG-EPVS(OR=3.297,P=0.015)、CMB(OR=2.987,P=0.014)、CSVD总体负担(OR=2.062,P<0.001)与MPS显著相关。结论CSVD的影像学标记物以及整体负担,可能是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MPS的标记物,提示MPS的发生与进展和血管病理损伤累积有关,可通过控制血管危险因素预防CSVD的进展,从而减少MPS的发生与进展。
王莎莎魏森许予明
关键词:白质高信号微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