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慢性
  • 1篇滴虫
  • 1篇滴虫性
  • 1篇滴虫性阴道炎
  • 1篇血清
  • 1篇羊膜
  • 1篇羊膜炎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衣原体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炎
  • 1篇阴道炎患者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孕激素
  • 1篇孕激素受体
  • 1篇真菌感染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机构

  • 5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5篇袁明英
  • 1篇薛艳
  • 1篇蒋蕾
  • 1篇黄雪梅
  • 1篇蒋珂
  • 1篇李飞
  • 1篇郭冉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及复发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栓0.5 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0.25 g,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pH变化及治疗结束后3、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1%(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阴道pH为(4.20±0.2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7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27%(1/44)、0(0/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16.2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阴道p H和复发率。
袁明英门娴
关键词:滴虫性阴道炎乳酸菌阴道胶囊甲硝唑栓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8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则使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CD4+、CD8+均低于术前;术后3 d观察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仍低于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袁明英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开腹子宫切除术机体免疫功能
保妇康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保妇康栓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150例。参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采用保妇康栓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结束6个月后复发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TNF-α、CRP、IL-6等炎性因子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头晕头痛、胃肠道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保妇康栓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且药物安全性水平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袁明英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血清孕激素受体膜成分1和钙结合蛋白S100A8/9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合并宫内感染孕妇血清孕激素受体膜成分1(PGRMC1)、钙结合蛋白S100A8/9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PROM并绒毛膜羊膜炎(CA)感染孕妇60例纳入CA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PROM非CA孕妇60例作为非CA组,选择同期未发生胎膜早破的正常孕妇60名作为对照组。将CA组孕妇根据发病时是否足月及新生儿是否发生不良结局进行进一步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血清PGRMC1、S100A8、S100A9水平。结果 CA组PGRMC1低于非CA组及对照组,S100A8、S100A9高于非CA组及对照组(P均<0.001);非CA组PGRMC1低于对照组,S100A8、S100A9高于对照组(P均<0.001);未足月组CA产妇血清PGRMC1低于足月组,S100A8、S100A9高于足月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组CA孕妇血清中PGRMC1低于新生儿结局较好组,S100A8、S100A9高于新生儿结局较好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RMC1、S100A8、S100A9用于PROM孕妇并发CA的诊断,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734、0.728(P<0.05)。结论胎膜早破并宫内感染孕妇血清PGRMC1、S100A8/9与感染状态、是否足月及新生儿结局有关,可用于该病的临床辅助诊断。
薛艳黄雪梅柏力丹门娴袁明英
关键词: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CT影像学特征,为慢性重型肝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利欣、丹参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血制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氟康唑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治疗前后CT影像学特征。结果 114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8株,其中假丝酵母菌属93株、曲霉菌属75株及组织胞浆菌39株,分别占42.66%、34.40%及17.89%;治疗前,两组患者CT影像学特征分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CT影像学特征改善效果明显,患者出现CT影像学特征分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T平扫可见双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治疗后CT平扫显示,双肺病灶密度及范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患者的临床CT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结节和磨玻璃影,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较好。
蒋蕾李飞郭冉袁明英蒋珂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