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星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亚组
  • 1篇亚组分
  • 1篇亚组分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预后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星
  • 3篇李强
  • 1篇孙晋津
  • 1篇张倜
  • 1篇周洪渊
  • 1篇刘庚
  • 1篇崔云龙
  • 1篇刘东明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DH3/P-钙黏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挖掘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之间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引起基因差异表达的原因.  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及其提供的分析工具挖掘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的...
陈星
关键词:胰腺癌病理机制基因表达
VEGF-C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逆转策略研究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就可经淋巴结转移,而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研究表明,VEGF-C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化和基因转染及基因沉默技术,探讨该因子在宫颈癌侵袭转...
陈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质金属蛋白酶宫颈癌RNA干扰淋巴结转移
肝内胆管细胞癌104例外科治疗的回顾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 I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4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肝门淋巴结切除组、扩大肝门淋巴结切除组和淋巴结未切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104例ICC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6.1%和43.7%,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肝门淋巴结切除组( n=21)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2.9%、28.6%和28.6%;扩大肝门淋巴结切除组(n=12)患者的1、2、3年生存率75.0%6、6.7%和33.3%;淋巴结未切除组(n=71)患者的1、2、3年生存率78.9%、62.5%和47.8%。三组之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两两比较,仅肝门淋巴结切除组与淋巴结未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AJCC分期、分化、铁蛋白( Fer)、CA19-9、CEA、淋巴结转移( LNM)和淋巴结切除术( LND)对ICC患者预后的影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JCC分期、分化、Fer、LNM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C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不明的前提下,常规进行淋巴结切除术不能使患者受益。但是,如果ICC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并且明确了具体的转移位置,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可使患者受益。年龄、分期、分化、Fer、LNM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旬晓冬李强陈星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治疗淋巴结切除术预后
162例巴塞罗那B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及亚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巴塞罗那B期肝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肝切除的162例巴塞罗那B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长期生存结果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肿瘤多发、肿瘤最大径> 10 cm和AFP> 100 μg/L是影响巴塞罗那B期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将巴塞罗那B期肝癌患者分为低危亚组(无危险因素和1个危险因素)和高危亚组(≥2个危险因素).低危亚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65.5%、61.9%,平均生存时间(72.1±4.1)个月;高危亚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25.6%、10.8%,平均生存时间(29.1±4.2)个月;全部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4.9%、48.0%,平均生存时间(60.5±3.6)个月.结论 巴塞罗那B期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可获得相对满意的长期生存结果.肿瘤多发、肿瘤最大径>10 cm和AFP> 100 μg/L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可将巴塞罗那B期肝癌患者分为高危亚组和低危亚组,低危亚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优于高危亚组.
陈星张倜崔云龙刘庚孙晋津李强
关键词:肝切除亚组分析
脾窦岸细胞瘤1例
2016年
脾窦岸细胞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原发性脾血管瘤,多发于正常的脾红髓窦岸细胞[1],属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该细胞的特点是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相关抗原能够同时强表达,显示了双重分化的特征;而正常的脾红髓窦岸细胞仅内皮细胞标记物阳性[2]。LCA是由Falk在1991年首次报道并命名[3],此种病例十分罕见且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170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于2016年3月收治1例脾窦岸细胞瘤患者,患者男性,46岁。因查体发现腹腔肿物1周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红蛋白151 g/L,红细胞4.97×1012/L,白细胞10.04×109/L,血小板180×1012/L。痰培养及结核菌涂片(-)。胸部X线片等未见异常表现。MRI检查结果显示,脾前部肿物,考虑血管瘤,肝多发小囊肿。诊断考虑脾血管瘤可能性大(图1)。择期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探查:盆腔、结肠、小肠、肝脏、胃、腹主动脉周围、网膜(-)。脾肿物,直径约5 cm,囊实性。术中诊断脾占位,错构瘤可能性不除外,遂决定行脾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腹膜后肿物)脾窦岸细胞血管瘤,可见髓外造血,建议进行血液及骨髓检查,排除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并随诊。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CD68(+), Lysozyme(+),S-100(部分+),CD34(+),FVⅢ因子(部分+), CD117(髓外造血细胞+),CD8(-),Ki-67(髓外造血细胞+),见图2A。
刘东明周洪渊陈星李强
关键词:血管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