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晋煤集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 ^(18)F-FDG PET/CT多参数疗效评价指标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多参数肿瘤葡萄糖代谢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平均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糖酵解总量(TLG)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早期化疗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不能手术治疗的Ⅲ期和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5±18)岁。入选患者采用以铂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分别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两周期结束后行PET/CT扫描,对比化疗前后SUVmax、SUVmean、MTV及TLG的变化情况,化疗结束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估法1. 1(RECIST1. 1)对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应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在预测NSCLC早期化疗疗效准确性中的价值。结果:化疗两周期结束后,有反应组中SUVmax、SUVmean、MTV及TLG的下降均较无反应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0. 002,0. 000,0. 002)。ROC曲线下SUVmax、SUVmean、MTV及TLG诊断早期化疗疗效面积分别为0. 694、0. 899、0. 912和0. 888,对应的界值分别为33. 3%、38. 9%、25. 4%和37. 6%。在所有参数中MTV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MTV在评估NSCLC早期化疗疗效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为90. 2%、84. 3%和91. 7%。结论:化疗前后SUV、MTV及TLG的改变可早期评估NSCLC患者化疗疗效,其中以MTV评估早期疗效更为灵敏,可为临床化疗药物合理选择提供最佳依据。
- 王娟王正赵瑞峰姚永熠范强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标准摄取值
- 心肌灌注显像在2型糖尿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及脂代谢紊乱中的应用
- 2019年
- 目的观察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病人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的效果,为评估2型糖尿病早期是否并发冠心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80例。全部病人抽血化验Hcy及血脂系列,均接受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MPI检查。依据有无Hcy及血脂异常分为A组(Hcy及脂代谢正常组)和B组(Hcy及脂代谢异常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心肌灌注缺血程度。结果两组轻度心肌灌注缺损病人左心室负荷总积分(S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和重度心肌灌注缺损病人左心室负荷总积分(S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肌灌注缺损程度加重,SSS评分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r值在轻、中、重度病人中分别为0.779、0.822、0.873(均P<0.01)。随着灌注缺损程度的加重,病人Hcy、TG、TC、LDL-C水平逐渐升高,而HDL-C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及Hcy水平增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心肌灌注缺损程度加重。早期对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及Hcy增高的病人进行MPI检查,对早期评价心肌灌注缺损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王娟王正范强姚永熠靳潇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肌灌注显像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 ^(131)I-全身显像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131)I-WBS^(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简称清甲)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0月DTC术后行清甲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94例,首次清甲后6个月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4周,行^(131)I-WBS和血清Tg检测,观察清甲的疗效并对后续治疗进行指导。所有病例以中华核医学会发布的《^(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清甲成功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结果:研究发现以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状态下Tg<1μg/L为清甲成功的标准时,其诊断清甲成功的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93.9%。^(131)I-WBS诊断清甲成功的灵敏度为42.3%,特异性为91.2%。两者联合运用时其灵敏度为92.5%,特异性为84.6%。结论:血清Tg检测和^(131)I-WBS显像作为DTC患者术后常用的随诊方法,两者联合检查能明显提高对DTC患者复发和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对患者术后再分期和指导治疗做出正确的决策有重要意义,并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 范强王正王娟姚永熠郭春惠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价值
- 低辐射剂量联合低碘总量冠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384层螺旋CT采用低辐射剂量(100kV、自动毫安)联合低浓度造影剂碘佛醇(320mgI/mL)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山西省晋城市晋煤集团总医院行C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双低组采用100kV、自动毫安碘佛醇(320mgI/mL)心电门控扫描。双高组采用140kV、500mA碘普罗胺(370mgI/mL)心电门控扫描。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双低组及双高组诊断CCTA主动脉根部、前降支中段、回旋支中段、右冠中段CT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及双高组吸收剂量(CTDIVOL)和有效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及假阴性率为81.2%、93.7%、18.9%、6.3%,双高组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及假阴性率为78.9%、89.1%、21.1%、10.9%。结论 384层螺旋CT在100kV、自动毫安的条件下,采用320mgI/mL碘佛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较370mgI/mL检查在判定冠脉有无狭窄、狭窄轻中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图像质量达到临床诊疗目的,大幅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受量和过敏风险,尤其适合临床普及开展应用。
- 王正王娟赵瑞峰
- 关键词:低浓度冠脉成像碘佛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