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
-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膜gp120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免疫原性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比较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包膜蛋白初次免疫及加强免疫后诱导产生抗体的规律,为提高HIV-1包膜蛋白诱导保护性抗体产生能力提供创新思路.方法 以10周龄雌性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用HIV-1 06044毒株gp120三聚体(gp120T)、HBV表面抗原(HBsAg)蛋白与AddaVax佐剂免疫小鼠,背部皮下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间隔3周,第一、第二次免疫后7d和第三次免疫后3d、7d取血;第一次免疫后7d、第三次免疫后3d、7d取脾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浆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及抗体分泌细胞(ASC)数量.结果 gp120T和HBsAg两种蛋白初次免疫后,动物均未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抗体.两种蛋白加强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升高,gp120T一次加强免疫及两次加强特异性抗体滴度逐渐升高,而HBsAg一次加强抗体滴度已经接近两次加强的水平.二次加强免疫后,gp120T和HBsAg免疫鼠脾脏特异性ASC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 HIV-1包膜gp120T加强免疫诱导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慢于HBsAg加强免疫,即加强免疫后gp120T诱导的回忆反应慢于HBsAg.
- 王明霞王甲业李妍陈文江田丹袁丽庄敏凌虹
- 关键词:GP12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