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海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增殖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细胞
  • 2篇髓型
  • 2篇前脂肪细胞
  • 2篇椎管
  • 2篇椎管成形
  • 2篇椎管成形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小肠黏膜
  • 2篇小肠黏膜下层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脊髓
  • 2篇脊髓型
  • 2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肠黏膜
  • 2篇成形术
  • 1篇腰椎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铁路中心...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兰海
  • 4篇黄富国
  • 3篇林旭
  • 2篇杨小奇
  • 2篇杨志明
  • 2篇罗静聪
  • 2篇李秀群
  • 1篇宋跃明
  • 1篇龚全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第八届全国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兰海黄富国
关键词:计算机三维重建骨科
儿童腰椎滑脱的治疗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二例儿童腰椎滑脱的病例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病例一:女性14岁,发现臀部上翘10年,左大腿疼痛 4月入院,PE:腰椎前凸,腰骶部后凸畸形,腰5骶1棘突可触及台阶感。双下肢...
兰海宋跃明
关键词:腰椎滑脱内固定儿童
文献传递
不典型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4年
目的 探讨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对过去 4年中 7例不典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其中 4例行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和钢板内固定 ,3例行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结果 按JOA评分标准 :优 4例 ,良 2例 ,中 1例。结论 不典型CSM应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杨小奇林旭兰海
关键词:颈椎病椎管成形术
症状体征不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4年
目的 探讨没有颈肩和上肢症状、体征的不典型脊髓型颈椎病 (CSM)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 4年中 7例不典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其中 4例行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和Orion、Zipher钢板固定 ,3例行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结果 JOA评分优 4例、良 2例、中 1例。结论 不典型CSM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
林旭龚全兰海杨小奇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成形术
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的黏附状态
2008年
背景:细胞与支架的成功复合是组织工程重要的技术环节,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一种生物衍生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促血管化能力较强。目的:观察前脂肪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的体外复合情况及其黏附状态。设计、时间及地点:2004-07/2005-07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的随机对照细胞观察。材料:前脂肪细胞来源于腰椎创伤前路手术的成年女性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小肠黏膜下层来源于新鲜猪大肠,为白色半透明膜,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制备。方法:将脂肪组织剪碎成颗粒状,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前脂肪细胞,传代后加入含有地塞米松、胰岛素、IBMX、吲哚美辛的诱导培养基进行扩增。将小肠黏膜下层预湿,分3种方式,即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10%胎牛血清、10%胎牛血清+DMEM浸泡。取第3代前脂肪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分两种方法接种在小肠黏膜下层:浸渍法是直接向置有小肠黏膜下层的孔内加入1mL细胞悬液;沉淀法是向每个小肠黏膜下层的表面均匀滴入按所需接种密度高浓缩的细胞悬液20μL。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小肠黏膜下层经不同预湿和接种方法对黏附细胞数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的黏附状态。结果:相同接种方法下,经3种方式预湿的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吸光度值基本相似(P〉0.05)。相同预湿方式下,沉淀法接种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浸渍法(P〈0.05)。采用沉淀法接种复合,接种密度为(2.5~7.5)×10^4/cm^2时黏附细胞数逐渐增多,呈正性相关(r=0.93,P〈0.05),升高至1×10^5/cm^2后黏附细胞数不再增加。接种24h后,前脂肪细胞能够在小肠黏膜下层表面生长,并有突起长出。结论:①小肠黏膜下层给予不同的预湿方式对前脂肪细胞黏附状态无影响,但沉淀法接种复合效果优于浸渍
兰海黄富国杨志明罗静聪李秀群
关键词:前脂肪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分化细胞增殖
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的生长与增殖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研究表明前脂肪细胞能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的:将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观察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接种在小肠黏膜下层上作为材料组,设置在孔板内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前脂肪细胞的相对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前脂肪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查两组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前脂肪细胞生长和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接种13d后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前脂肪细胞数高于孔板内培养的前脂肪细胞数(P<0.05),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小肠黏膜下层上的细胞比孔板培养的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两组前脂肪细胞均无明显凋亡。由此可知,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黏附和生长的能力。小肠黏膜下层与前脂肪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兰海黄富国黄富国杨志明罗静聪
关键词:前脂肪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增殖生物相容性
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应用带铰链外固定架在早期康复中的优越性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应用带铰链外固定架在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4-06华西医院骨科收治肘部高能量创伤、同时接受内、外固定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男43例,女35例,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13例,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Monteggia’s骨折2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9例,尺骨冠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4例;合并环状韧带损伤17例,尺侧副韧带损伤25例,桡侧副韧带损伤8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61例。分为外固定架组35例,石膏、支具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架组患者术后3d开始在外固定架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石膏、支具组术后4~6周拆除石膏、支具后开始活动。随访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采用Gassebaum分级指标评价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肘关节无症状,伸肘15°,屈肘130°;良:肘关节有主观不适症状,伸肘30°,屈肘120°;可:肘关节有轻微不适症状,伸肘40°,屈肘90°~120°;差:关节功能受限,伸肘40°,屈肘<90°。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度-伸直角度。结果:7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X射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外固定架组无钉道感染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②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术后3和6个月,外固定架组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好于石膏、支具组[(96±18)°比(55±14)°,(105±16)°比(74±21)°,t=10.835~7.386,P<0.05],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6%,石膏、支具组为58.1%。结论:①肘部高能量创伤以后,介入功能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有利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②应用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对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比石膏、支具更有优越性。
林旭黄富国兰海
关键词:肘关节外固定器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