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萌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6篇细胞
  • 6篇细胞淋巴瘤
  • 3篇母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淋巴母细胞
  • 2篇淋巴母细胞淋...
  • 2篇结外
  • 2篇结外NK/T...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术
  • 2篇护理
  • 2篇化疗
  • 2篇NK/T细胞
  • 2篇NK/T细胞...
  • 2篇PCI术
  • 2篇PCI术后
  • 2篇T淋巴母细胞...
  • 1篇单抗

机构

  • 13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3篇董萌
  • 9篇张明智
  • 8篇陈清江
  • 7篇张旭东
  • 7篇丁梦杰
  • 6篇朱利楠
  • 3篇王冠男
  • 2篇张蕾
  • 2篇孙振昌
  • 2篇吴晶晶
  • 2篇王颖
  • 1篇付晓瑞
  • 1篇牛松涛
  • 1篇南飞飞
  • 1篇李鑫
  • 1篇武晓龙
  • 1篇黄峥
  • 1篇李文才
  • 1篇常宇
  • 1篇于慧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 1篇河南省护理管...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培美曲塞联合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含培美曲塞(PEM)联合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6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其中7例已接受一线方案化疗后复发,9例为初治患者。化疗方案为PEM 600 mg/m 2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伊达比星(IDA)和地塞米松(DXM),或福莫司汀(FTM)和DXM,或替莫唑胺(TMZ)和DXM。结果:7例复发难治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3例,病情进展(PD)1例(该例死亡)。9例初治患者均完成至少4个周期的化疗,完全缓解1例,PR4例,SD3例,PD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者,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含PEM联合方案对于PCNSL具有较好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活性。
尹美凤张旭东马咪静王欣胡俊霞吴少璇杨万秋王进隆薛伍君朱利楠牛松涛丁梦杰董萌吴晶晶张明智陈清江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培美曲塞大剂量化疗
真实世界中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1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1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iB-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9例初治iB-NHL病例的资料,其中利妥昔单抗治疗39例(R组),HLX-01治疗70例(H组)。从一线治疗开始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31日。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持续缓解时间(DOR)、治疗持续时间(DOT)、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R、H组常规治疗4~6个周期后,ORR分别为84.6%、80.0%,DCR分别为97.4%、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OR、DOT、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曲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转氨酶升高、呕吐、低蛋白血症、细菌感染和乏力为最常见非血液学毒性,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X-01治疗iB-NHL与利妥昔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致。
董萌张明智张旭东朱利楠冯晓燕丁梦杰武晓龙陈清江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有效性安全性
GDPT和CHOP方案一线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GDPT方案与CHOP方案一线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AITL患者,其中22例接受GDPT方案化疗2~8个周期,14例接受CHOP方案化疗3~8个周期。结果:GDPT组完全缓解(CR)或未确认完全缓解(CRu)5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2例;CHOP分别为2、5、2、5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8,P=0.1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对症支持治疗后逐渐恢复。GDPT组随访10~51个月,2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肿瘤进展。CHOP组随访3~43个月,1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心力衰竭合并感染,2例死于肿瘤进展。两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0.323,P=0.765、0.570)。结论:GDPT方案一线治疗AITL较CHOP方案未有明显的生存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方式。
钱思宇杨万秋侯户婷吴少璇王泽元尹美凤陈清江丁梦杰董萌朱利楠张明智张旭东
关键词:CHOP方案
非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预后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非上呼吸消化道来源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on-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UAT-ENKTCL)的不良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NUAT-NKT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法检验对EBER表达、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水平和治疗前外周血EBV-DNA拷贝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3∶7。中位年龄为39(12~66)岁,其中≥60岁3例(15%),<60岁17例(8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8例(40%),Ⅲ、Ⅳ期12例(60%)。LDH水平升高12例(60%)。治疗前外周血EBV-DNA拷贝数增加11例(55%)。病变组织中EBER(+)13例(65%)。患者截至随访时间死亡4例,生存16例,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5.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8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1例(55%),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5例(25%),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与预后呈显著相关性。结论:EBER的表达并不影响NUAT-ENKTCL患者的预后,年龄≥60岁患者预后较差。
马咪静杨珍珍尹美凤杨万秋丁梦杰朱利楠董萌张蕾李鑫孙振昌李玲王冠男张旭东张明智陈清江
关键词:预后
全身放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身放疗(TBI)联合大剂量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接受auto-HSCT治疗的7例T-LBL患者的临床特点、造血重建、移植效果、复发及花费情况。结果 7例T-LBL患者,男4例,女3例,发病中位年龄22(15~54)岁,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4例,合并纵隔肿物5例,合并骨髓侵犯3例。诱导治疗后7例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健,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1(10~13)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2(11~42)d。中位随访时间33(14~51)个月,1例患者复发死亡,其余6例均无病生存。结论以TBI联合大剂量CTX为预处理的auto-HSCT治疗化疗敏感的T-LBL具有良好的潜力,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安全性好。
侯户婷陈清江张旭东张旭东胡俊霞王欣王泽元尹美凤吴少旋董萌丁梦杰董萌
关键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身放疗预处理
PD-1/PD-Ls在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2配体(programmeddeath-ligand 2,PD-L2)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T/natural killer(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EBV(+)-T/NK-LP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例EBV(+)-T/NK-LPD患者的病理石蜡包埋组织,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为10~82岁,平均年龄29岁,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3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PD-L1和PD-L2在人EBV(+)-T/NK-LPD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7例组织标本中,PD-1表达阳性12例,PD-L1表达阳性6例,PD-L2表达阳性5例。PD-1、PD-L2的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PD-L1的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PD-L1、PD-L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LDH水平及Ki-67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D-1及PD-L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41,r=-0.149,均P>0.05),而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r=-0.563),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和PD-L2在EBV(+)-T/NK-LPD病理组织中异常表达,虽然PD-1的表达与预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在EBV(+)T/NK-LPD中显著高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可能成为EBV(+)-T/NK-LPD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胡俊霞陈清江张旭东李文才王冠男王欣董萌吴少璇马咪静尹美凤杨万秋丁梦杰张明智朱利楠
关键词:EB病毒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D-1PD-L1PD-L2
NK/T细胞淋巴瘤基因组中EBV DNA整合检测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明确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基因组中是否存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整合,初步分析NKTCL细胞系基因组中EBV DNA整合信息。方法:利用PCR法扩增EBV DNA和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表达,验证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提供的5例EBV(+)及4例EBV(-)NK/T样本EBV感染情况。测序全基因组DNA样本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捕获EBV整合序列;使用Blast比对样本EBV fasta文件与EBV fasta库。采用CREST软件提取softclip reads,过滤paired reads并对过滤后的reads进行染色体分布的统计。使用IGV比对染色体部分区域reads分布情况,采用PCR法扩增EBV DNA高频整合区域并行sanger测序。结果:5例EBV(+)NK/T样本中均检测出EBV DNA和EBER表达,4例EBV(-)NK/T样本则未能检出。样本的测序深度、覆盖深度、覆盖率和比对率均满足后续研究要求。比对结果显示捕获的序列为病毒序列。EBV(+)NKTCL细胞系SNK、YTS和EBV(+)鼻腔NTKCL组织的reads数目最多,且在2号染色体上呈非随机性富集。chr2:30234084-30234483 400 bp区域存在EBV DNA整合,并导致chr2p23.1位点的插入缺失。结论:EBV(+)NKTCL细胞在chr2p23.1位点存在EBV DNA的高频整合,提示可能影响相关基因表达。
王欣张旭东陈清江王冠男胡俊霞吴少璇马咪静尹美凤杨万秋董萌丁梦杰张明智朱利楠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EBV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脑转移3例
2022年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少见亚型,先前研究报道其脑转移发生率为5%~6%。ENKTCL脑转移是一种严重且致命的并发症,但由于发生率低,其自然病程及治疗措施尚不明确。本文报道了本院3例ENKTCL脑转移病例,希望为相关诊疗提供参考。
孙振昌王浩人付晓瑞张蕾吴晶晶南飞飞常宇于慧董萌张明智
关键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复发脑转移
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心肺功能锻炼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心肺功能锻炼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心肺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8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患者,依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的一般资料,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情况、心肺功能、自我效能,并比较两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高于对照组[(65.87±4.32)分vs.(51.30±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的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3.18%vs.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和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96.33±8.85)W vs.(85.33±8.41)W、(1250.36±85.36)mL/min vs.(1105.37±88.50)mL/min、(45.33±6.55)I/min vs.(32.41±5.74)I/min、(95.35±12.35)mL vs.(84.36±13.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3.50±0.56)分vs.(2.45±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术后患者心肺功能锻炼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心肺功能及自我效能。
符俊丽王颖丁莉董萌吴磊明
关键词:自我效能
BFM90方案与Hyper CVAD方案对不同年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BFM90方案及Hyper CVAD方案对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40岁以下患者中,21例(46.7%)单独应用BFM90方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4.0%,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56.0%,2 a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2.3%和54.4%;14例(31.1%)单独应用Hyper CVAD方案,ORR为84.2%,CR率为26.3%,2 a OS率和PFS率分别为31.6%和16.1%。40岁以上患者中,2例(14.3%)单独应用BFM90方案,1例就诊后1个月死亡,1例治疗后存活至今;12例(85.7%)患者单独应用Hyper CVAD方案,ORR为77.8%,CR率为44.4%,2 a OS率和PFS率分别为8.3%和8.3%。结论在小于40岁患者中,与Hyper CVAD方案相比,BFM 90方案有较好的预后;在大于40岁患者中,两种方案预后无明显差别。
董萌张明智陈清江
关键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HYPER化疗年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